盧永翎,劉 琛,郭宇星
(南京師范大學 食品與制藥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動手能力、科研能力及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實驗室在高校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日益突出,高校實驗室的教學、科研活動越來越頻繁,實驗室安全問題日漸突顯[1]。2014年4月徐州某大學化學實驗室發生爆炸,致5人受傷,1人搶救無效死亡。2015年12月北京某大學化學系實驗室發生爆炸,1名博士后死亡。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學實驗室由于違規開展實驗、冒險作業造成爆炸起火,造成3名學生死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作為一個綜合性及應用型非常強的學科,其實驗室涉及面廣、不安全因素多[2],如何有效開展安全管理工作,在充分發揮實驗室服務功能的同時主動預防和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部分實驗室由于使用年限長,水、電、氣線路老化,防火能力低,易短路引起火災。房屋有限,實驗室內部空間擁擠,甚至存在逃生通道被占用、封鎖的情況,一旦發生險情很難疏散[3]。并且隨著國家對“三廢” (廢液、廢氣、廢渣) 排放及危險化學品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一些實驗室由于早期規劃不合理缺乏前瞻性需要進行整改,但經費投入不足致使安全隱患遲遲得不到解決。
部分食品類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制度陳舊落伍,甚至部分制度在制定時就是簡單“抄襲”完全為了應付檢查[4],缺少根據國家最新政策和指導原則制定的符合自身學科特點的管理細則及應急預案,“制度上墻”成為一句空話,沒有得到貫徹執行。實驗室安全監督工作由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保衛處、科研處等多個部門共同管理,容易出現互相推諉的現象,缺乏相應的日常監督機制及獎懲措施。
高校食品類實驗室內存在有危險性化學品、高溫高壓高速設備、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危險工藝、明火、電危害等危險源[5],但是學生對危險源的辨識、危化品的貯藏與泄漏處理、消防安全及用電安全等知識的掌握還存在很大的漏洞,一項對研究生的調查顯示回答正確率不足50%[6],甚至還有學生在實驗室內存放零食,究其原因是安全意識薄弱,對可能的危險預判不足,抱有僥幸心理。目前,實驗室準入制度一般是在新生入學時由實驗管理人員通過集中授課、統一考核的方式進行,但各實驗室根據教學及科研內容的不同所使用的儀器設備、化學藥品及材料也不同,短時間內籠統灌輸并不能涉及所有方面;并且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即使能夠通過準入考試但安全教育效果不理想,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后并不能將所學應用到實際中,缺乏應急自我保護能力。
高校導師教學、科研工作繁忙,實驗室化學品購買多交由學生負責,采購渠道不明,手續不全,甚至有些學生會通過網絡直接購買易制毒易制爆的試劑。在保管和使用過程中,化學品沒有分類存放,大多隨意擺放在實驗臺上,領用和使用信息不全,缺乏動態臺賬,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部分實驗室對“三廢”處理認識不夠,處理措施不規范,如缺少廢水處理裝置,沒有定期更換吸附廢氣的活性炭等凈化填料,實驗垃圾和生活垃圾混放等,造成環境污染。
當前,高校食品類實驗室普遍存在安全管理人員配備不足、業務水平欠缺、管理方式不當等問題,制約了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實驗室人員屬于教輔編制,受重視程度較低,獲得系統培訓的機會少,而同時又承擔著實驗室日常管理、設備維護和部分實踐教學任務,工作量大,對安全管理投入不足[7]。單一的管理方式缺乏技巧,會造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矛盾沖突,不利于各項措施的推行。
學校及學院層面設立實驗室管理專項經費,并且充分利用產學研平臺、校企聯辦學院、企業優秀人才培養計劃等,引入社會資金,提高實驗室的硬件設施。配備消防設施,如滅火器、滅火毯、沙桶等;常規防護用具,如噴淋裝置、洗眼器、防護服、護目鏡、急救包等;危化品專用的防腐蝕試劑柜、易燃易爆試劑安全柜、氣瓶柜、防爆冰箱,以及監控、門禁、溫度傳感器及氣體探測器等。
實行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管理制度,本著“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簽訂安全責任書,層層落實工作,責任到人。出臺并更新了《實驗室安全管理辦法》、 《實驗人員工作職責》、 《實驗室安全培訓及準入制度》、 《儀器操作培訓制度》、 《實驗平臺預約制度》、 《研究生助理導師制度》、 《實驗室獎懲制度》、 《隱患排查與整改制度》 等,并根據《危險化學品名錄》 (2015版)、 《國家危險廢物名錄》 (2016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2015修訂版) 等國家最新頒布的安全行業標準,制定危險化學品及“三廢”排放的管理細則,以及劇毒化學品、爆炸品、易制毒和易制爆化學品的特殊管理制度及應急措施等。不斷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可行性。
學校應成立專門的安全監督小組對實驗室實行校級月查,學院設立安全巡查員進行院級周查,實驗室管理人員及各實驗室負責人需每日進行檢查,包括水電氣線路、儀器設備、消防設備、個人防護用具、危化品臺賬、化學品保管使用,“三廢”處理等,及時排查安全隱患并進行整改。做好監督檢查的文字及圖片記錄存檔,以便對需整改的地方進行復查。
安全教育的內容應結合各學科實驗教學與導師們的科研方向,由實驗室管理人員與專業課教師共同制定授課計劃,在教育形式上除了傳統的授課模式以外,可定期組織交流會,請學生講述親身經歷的實驗室安全問題,提高安全意識;邀請交流訪學的教師回國后給學生做講座,介紹國外的安全管理經驗;組織安全知識競賽、應急演練等;利用虛擬現實技術[6],讓師生熟悉一些不便于實踐操作的演練;利用行為安全事故預防培訓系統,讓師生從實際案例中了解事故發生的原因,掌握對策并吸取經驗教訓。通過專業化的安全教育,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起來,提高師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表見表1。
化學品必須通過正規渠道從具有合法資質的生產、經營單位購買,“少量多次”采購;易制毒、易制爆及劇毒化學品個人不得擅自購買,需由導師申請、學院審批、學校統一采購并做好記錄。化學品存放應嚴格分類并做好動態臺賬,如酸性與堿性試劑不能混放,易燃易爆物品與氧化劑不能混放;危險化學品應存放于具有通風或吸收凈化功能的儲存柜中;易制毒易制爆試劑實行“雙人雙鎖”管理,劇毒化學品還應增加“雙人領用,雙人使用,雙本賬”;具有腐蝕性的化學品應存放于耐腐蝕柜中并配有防遺撒托盤;需低溫存放的易燃易爆化學品需放入防爆冰箱中;應有專門的氣瓶間或氣瓶柜,實驗室內氣體鋼瓶應控制在最小需求量。根據廢液的性質不同進行分類[8],不同種類廢液不能混合;廢棄物按要求分類后需粘貼危險廢物標簽,送至指定地點分類暫存;各實驗室及暫存點均需有動態臺賬,專人負責,并及時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實驗廢氣需通過專門的吸附裝置才能排放。

表1 食品科學與工程實驗室安全教育工作表
學校及學院應根據工作任務的不同建立培養機制,鼓勵和支持實驗室人員參加培訓課程并制定考核制度;根據人員的專業、學歷等合理安排工作內容,并通過先進的激勵機制引進高水平人員進入實驗室,使管理隊伍的結構更加合理,工作中能夠協調互補,相互配合。實驗室管理人員通過交流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從師生角度出發,做好服務工作。例如,根據本科生與研究生的不同情況制定差別化管理模式,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本科生畢業設計”“大學生挑戰杯”等項目的開展之前需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鞏固與考核,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對實施細節給予充分解釋;而研究生通宵工作、節假日工作的情況較多,需要加強報備制度,如無必要盡量避免通宵實驗,杜絕疲勞操作帶來的安全隱患。同時,研究生作為實驗室的長期使用者,應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協助教師進行安全管理,并通過較色互換使學生逐漸從被動管理到主動參與,同時高年級學生需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將好的實驗習慣和安全防范措施傳承給低年級學生。
安全無小事,進入實驗室的每一位人員都需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識,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實驗,重視每一次培訓及應急演練,提高危急時刻的自我保護能力。在雙一流大學建設的背景下,高校在重視教學科研成果的同時,更應該將實驗室安全放到首位,增加經費支持和管理隊伍建設,規范制度建立和安全教育,加強監督優化管理,做到“以人為本,預防為先”,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地減少安全隱患,從而保障師生員工的人身安全,保證教學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避免國家財產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