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近些年,學界關于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淵源、實踐邏輯、主要內涵與價值意義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有些研究也存在一些問題。今后研究中應增強研究內容的理論性與科學性,加強對重要論述內涵子體系的研究,并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提升。
關鍵詞: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研究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依法治國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界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進展。目前,已經公開發表期刊論文300余篇,博碩論文50余篇。
一、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研究現狀
國內學界主要從理論淵源、實踐邏輯、主要內涵與重要意義等角度,對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展開研究。
1.理論淵源研究
任何新思想的產生都與其所處的時代和理論基礎密切相關,對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的理論淵源進行探討,有助于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這一科學論述,許多學者也都是以此為起點開展研究。如馮軍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產生不是偶然的,它前后經歷了長達十多年的孕育、產生和發展過程,既與中國共產黨改革開放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成果與實踐經驗一脈相承,又把握國家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1]戴艷軍、段中衛認為:“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論述既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又是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為指導,在全面繼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充分借鑒西方優秀法治文明成果的基礎上綜合創新的產物。”[2]張文顯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一方面繼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法學原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精義,匯聚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法學界、理論界的優秀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從當代中國國情、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依法治國的實踐出發,不斷創新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3]程之勝、高宏貴認為:“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歷史底蘊既源于應然的法治,又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作家以及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關于法治的諸多論斷。”[4]
2.實踐邏輯研究
科學的思想離不開實踐的檢驗與指導,《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問題的決定》的制定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成立,都是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所作出的重大部署,同時也是習近平法治實踐的延續。因此,許多學者以習近平地方任職時的法治實踐為線索進行了梳理和研究。唐建兵認為:“習近平插隊落戶陜北而制定村規民約、正定基層鍛煉而嚴厲打擊違法犯罪,任職福建期間關于法治與權力、民主、政府、市場經濟等幾大關系的闡述和處理,任職浙江時期推進“法治浙江”的初步探索,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對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形成發展起到了源頭活水之效果。”[5]其他研究者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如錢弘道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可以從“法治浙江”建設進程中找到清晰的脈絡[6];劉濤、翁禮成認為:“習近平在河北和福建任職期間,將法制建設的國策與基層、地方實際相結合,厲行法制,確立法威,他的法治思想萌芽趨成,‘法治浙江概念的提出與推進,表明習近平開始全面、系統地從一省之域謀劃和實踐法治強省的重大方略,標志著他的法治思想的基本形成”[7]。
3.主要內涵研究
主要內涵研究涉及理論框架、思想精要、具體策略等內容,是系統性、深層次理解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論述的落腳點,因此,多數學者都著重對此進行了闡釋。如郝鐵川、翟磊認為:“習近平對新時代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十個新判斷、十個新觀點,并采取了八個新舉措,具有更加重視法律實施、更加重視黨對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重視以從嚴治黨促進依法治國等鮮明的時代特點。”進一步指出,“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提出新觀點:一是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正確的方向;二是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三是要推進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四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五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六是要堅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七是要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提高領導干部法治思維;九是要堅持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十是要推進法治社會建設”。[8]張恒山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核心內容包括:堅持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思想對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具有指導意義。”[9]
楊小軍、姚瑤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總結并回應了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法治實踐,從一系列重要講話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體系完整、內涵豐富的思想體系。它的科學內涵主要包括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的總目標、法治道路、司法體制改革以及黨的領導與依法治國的關系等。”[10]張文顯認為:“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的核心思想包括: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核心觀點;關于憲法法律實施的核心觀點: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核心觀點;關于司法和司法改革的核心觀點:關于法治文化和法治社會建設的核心觀點;關于法治經濟建設的核心觀點;關于權力制約和監督的核心觀點;關于從嚴治黨、依法反腐的核心觀點;關于依法治軍和建設法治軍隊的核心觀點:關于法治隊伍建設的核心觀點;關于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治國理政的核心觀點;關于全球治理體制和治理規則變革的核心觀點。”[11]
戴艷軍、段中衛認為:“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其自身也已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其構成主要包括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考量、根本方向、總體布局、推進方略、保障機制五大方面。”[2]
李雅云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體系由六個部分組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依憲治國與依憲執政、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12]
4.重要意義研究
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論述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還具有深遠的實踐意義。對此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加深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有助于全面深刻把握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公丕祥認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進程的最新理論成果,是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的系統表達,有力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新發展,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南。”[13]
黃文俊認為:“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航標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施工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發展進入新境界。它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關于黨的領導、中國道路、法治體系、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公平正義和全面依法治國等思想,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建設學說,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與實踐發展進入新方位,不僅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引,也為世界法治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14]
李林認為:“習近平同志站在治國理政的戰略高度,立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著眼“兩個百年”戰略目標,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在歷史新起點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理論依據和實踐遵循。”[15]
沈春耀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闡明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特征、本質要求和實踐路徑,確立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時代新定位和發展新境界,提升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理念和核心價值,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國家和法的理論,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16]
二、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評析
綜上所述,國內學界對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厚成果,對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淵源、實踐邏輯、重要內涵和價值意義等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為進一步系統性、整體性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與此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其一,學理性研究少。目前有不少文章存在著復述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論述或者對內容進行簡單歸類整理的描述性研究,缺少理論深度,未運用理論分析框架展開研究。因此,今后在對重要論述開展研究時,應在體系化歸納整合的基礎上,運用相關學科的理論分析框架展開分析,深挖其內在的哲學依據和法理淵源。
其二,精細性研究不足。客觀追求全面性,對重要論述的宏觀研究多,微觀問題研究少,而且存在一定的同質化。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在保證體系完整的基礎上,注重論述的架構、層次和內在邏輯,此外,還應注重對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子體系的研究,如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黨的領導制度化法治化等。
其三,實證研究少。理論解讀多,對如何運用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重要論述指導實踐的研究少,在理論指導實踐基礎上總結具體經驗,進而進行實證研究的少。因此,要注重貫徹落實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經驗研究,在實踐的基礎上,再次總結提升到理論層面,從而進一步豐富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參考文獻:
[1]馮軍.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時代背景與重大創新[J].東岳論叢,2017(10)
[2]戴艷軍、段中衛.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研究[J].社會主義研究,2018(01)
[3]張文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上)——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鮮明特征[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6(02)
[4]程之勝、高宏貴.論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歷史底蘊與時代特色[J].社會主義研究,2018(06)
[5]唐建兵.論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形成發展的理論淵源和實踐基礎[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01)
[6]錢弘道.“法治浙江”: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前期探索[J].桂海論叢,2015(06)
[7]劉濤、翁禮成.從踐行者、思考者到開創者——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之路[J].廣東社會科學,2018(02)
[8]郝鐵川、翟磊.試論習近平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新判斷新觀點新部署[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9(01)
[9]張恒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J].領導科學論壇,2018(14)
[10]楊小軍、姚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內涵與特征[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2)
[11]張文顯.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下)——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的核心觀點[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6(04)
[12]李雅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想的重大創新[J].法治研究,2018(03)
[13]公丕祥.習近平法治思想述要[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5(05)
[14]黃文俊.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理論要義與實踐特色[J].法律適用,2019(01)
[15]李林.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思想的理論邏輯與創新發展[J].法學研究,2016(02)
[16]沈春耀.在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引領下開拓前進——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J].中國人大,2017(09)
作者簡介:
李超(1989--)男,山東泰安人,中共聊城市委黨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