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陜西、山西、甘肅等地的五毒耳枕為例,通過對五毒紋飾、五毒耳枕的造型由來及寓意和五毒耳枕色彩的象征性等三個方面進行研究來論述五毒紋飾的寶貴價值。
關鍵詞:五毒耳枕;造型;色彩;寓意
一、五毒紋飾及文化載體
五毒紋飾中的“五毒”,是指五種“有毒”的動物。不同的地區對五毒的認定有所不同,最普遍的一種認定是蝎子、蜈蚣、蛇、蟾蜍和壁虎,根據信仰和地域的差異,部分地區會將蟾蜍和壁虎換成老虎或蜥蜴。它是一種從宋代以后開始被稱作五毒紋的吉祥紋飾。五毒紋飾一般是以刺繡、刻剪、堆塑等形式出現在物品的表面,包括用于裝飾的布面刺繡,如五毒壁掛、五毒馬甲、五毒裹肚兒、五毒香包、五毒耳枕和五毒布堆畫等;還有一些呈現在扇子上或者直接以剪紙、面塑、泥塑等形式存在,以及一些其他形式,如部分地區端午節時吃的五毒餅,當然并不是用五毒制成,而是將五毒圖案刻在餅上,還有清代的五毒驅邪花錢,是將圖案刻在錢幣上的,不具備市場流通功能,都是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載體。這些帶有五毒紋飾特征的民間藝術是古絲綢之路文化遺存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集中在古絲綢之路及其沿線的東部沿海地區。為后世紋飾的發展提供了素材,它蘊涵著中華民族永恒的精神之魂,表達了勞動人民們對于驅除邪惡和災難的強烈愿望,以及追求富足的生活,祈求幸福健康的憧憬。
以帶有五毒紋飾的耳枕為例,耳枕是以棉布或絲綢為主縫制而成的一種中間挖空的特殊枕頭,其內部多用谷糠、棉花、鋸末、香草等填充,外表采用手繪、貼花、刺繡、挖補、挑花等工藝做出五彩的紋飾,造型活波可愛,天真爛漫。
人在休息時耳朵正好放到中間的孔中以防止被壓到,在古代這種枕頭為達官貴人們專享,不允許老百姓使用。近代民間,尤其是山西、陜西、甘肅一帶多有流傳小號的嬰兒耳枕。對于小孩來說不僅可以防止耳朵受到擠壓,也可防止睡覺時口水順著嘴角流入耳朵,引起耳部發言。同時低齡小孩經常會無緣無故的夜哭,有時因為做了噩夢、有時是因為身體不適,但是在民間,老人們往往認為是中邪。因此家中老人會在小孫子出生時或過端午的時候為他們縫制虎頭帽、五毒肚兜、五毒耳枕、五毒香包等,以毒攻毒,驅邪避災保平安。讓孩子們能夠平安、健康成長。
二、五毒耳枕的造型由來及寓意
五毒耳枕的造型多樣,其中尤以蛙形、虎形和魚形為代表的造型最為精彩。這些獨特的造型形式集實用、審美、文明傳承于一身。它們的呈現并非人們,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蘊含在我們文明深處,鑄刻在民間藝人骨髓中一脈傳承下來的思維方式與表現方法。
遠古的先民的生活主要圍繞著兩個基本的點。那便是生存與繁衍。 體現在一些生活用品的裝飾上主要是驅邪避災,對平安、幸福的渴望和對生命、生殖的崇拜與信仰。從古老的圖騰符號中演變過來蛙紋也稱蟾蜍紋,因其肚大,易繁殖而成為人們對生殖崇拜,女性崇拜和祈求多子多福的符號。仰韶文化的彩陶和馬家窯類型的彩陶中有大量蛙紋器物出土。陜西省歷史博物館藏有漢中固城縣出土的商代的青銅蛙紋鉞。漢代將蟾蜍玉兔放在一枚圓形瓦當中,置于屋頂之上表達漢人追求長生不老,成仙成道的思想,充滿了大氣浪漫主義的色彩。這種紋飾流傳到民間作為長輩送給晚輩的禮物與祝福,又變成一種活潑可愛的造型。眉毛粗壯,圓眼鼓睜的蛙形耳枕整體以趴伏的樣子正面呈現,中間多以圓形、方形、十字形、花形或星形孔的形式出現。孔的周圍以花瓣紋裝飾,有代表和和美美的荷花,有代表大富大貴的牡丹,也有代表日月星辰的五星花。在花瓣紋裝飾帶的周圍就是呈半浮雕狀的蛇、壁虎、蝎子和蜈蚣,蛙腿上也會繡上一些小蟲子供五毒享用。也有將除蛙紋以外的四毒分別置于蛙造型的四條腿上而面向耳枕中間的孔洞,呈聚集狀。也有的蛙形耳枕中會多一個蜘蛛的造型與蛙造型口鼻處的小蛙以及其它四毒形成六毒。不同地區對于五毒的認識是不一樣的,但是都是取以毒攻毒,保平安之意。
虎的造型在中國古代原始圖騰中和春秋時期的青銅器中多又出現,這樣的造型與冰冷的青銅質感相結合時往往會給人一種可怖的的感覺,但是在原始的圖騰中先民們卻因為動物的某種不可戰勝的能力,自己又不具備這種能力而賦予它們一種神秘的想象,視它們為祖先,以它們的形象為圖騰。黃帝稱有熊氏,商人認為自己是鳥的后代“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其實青銅器上的“虎食人”也非“食人”,而是把人含到嘴里,保護人,它體現了人們幻想能夠得到神獸的庇護。就連神話傳說中最早的西王母也是超越人,超越虎的虎頭人身的形象。在我國北方的農村,尤其是西北地區的陜西仍有小孩出生后,隔代的長輩為他作虎頭帽、虎頭鞋和五毒虎形耳枕的習俗。 “枕枕老虎枕,百病不纏身”以老虎造型為主體的耳枕,老虎亦是平趴的形象,它菊花眉,蓮花臉,壽桃的鼻子在中間,五毒紋飾分布在老虎的身上以花卉紋飾做銜接,取虎鎮五毒之意。古代的農村自然環境和醫療條件都比較差,長輩們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夠得到老虎的保護,結結實實、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成長。所以將這些集勇猛、善良、稚拙、可愛、頑皮的形象融為一體,使它既能在孩子睡時枕,又能在孩子醒時當玩具。
不管是虎形耳枕、蛙形耳枕還是魚形耳枕都體現了民間藝術家獨特的造型方法和思維方式。而這種造型方法和思維方式是從遠古的圖騰符號和思維觀念中演變過來的。從原始的圖騰到現在的民間美術造型無不體現著這些傳統紋飾的傳承與演變。
三、五毒耳枕的色彩及象征性
五毒耳枕的用色多為純度較高的原色,色彩濃艷、鮮明,整體效果比較鮮艷、熱烈、明快。色彩的應用除了受視覺規律的影響之外,藝人們還借用了它特殊的象征意義。紅色系主要有大紅、桃紅、粉紅等,大紅多以大塊面出現,表紅紅火火,桃紅的牡丹和蝴蝶代表大富大貴,粉色的蓮花代表這純潔,也象征著女性的陰柔。五毒蛙形耳枕中常有綠綠的蛙背和大紅的肚皮,大撞色的運用。紅綠互補在設計配色中忌諱等面積的應用,但是在民間美術中卻不這么講。大膽的紅綠撞色,再配合黃色、黑白點綴代表著“紅紅綠綠,圖個吉利”。寶雞千陽地區以黑色為主色的五毒蛙形耳枕很特別,黑色綢緞面的蛙身顯得深沉而神秘。白色圓形鋸齒的布貼在眼周,粉紅色用青線縫制的花骨朵的立體造型作眼睛,紅色花瓣形的布貼,上面繡上樹形圖案做鼻子和嘴巴,細長的眉毛將頭和身體分開。身上十字花瓣形孔的四周五色五毒盤踞其上,有白身黃爪的壁虎,紅身青爪的蜈蚣,黑身白點紅爪的蜘蛛還有黃色的蝎子和黑白相間的蛇。這種明暗、冷暖和色相的對比搭配為黑色主體的造型增添了幾分活潑。其實在我國民間美術中的用色是有很多講究的。西北地區五毒耳枕的用色主要是紅色系、青色系、黑色系、白色系和黃色系為主的五色。五色又對應了五行、五時和五方構成了我國民間美術中最基本的用色觀念。紅色主火代表南方,青色主木代表東方,黑色代表北方,白色主金代表西方,黃色居中主土。所以五毒耳枕的主色系很可能也是與方位和長輩送的小孩的屬相和五行命理相關的。
綜上所述,絲綢之路上陜西、山西、甘肅等地的五毒耳枕的造型由來及寓意和色彩的象征性都體現著五毒紋飾的價值與意義。但是,時代在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地提高,這種造型與色彩的應用將會隨著老一輩藝人們的慢慢離世而漸漸消失。年輕人能繼承這門手藝的少之又少,這種珍貴的民間藝術也會因為缺乏市場難以傳承逐漸走進博物館而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遠。希望藝人們能夠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大潮尋找到適合這種傳統符號傳承下去的最好方式。希望研究者們能夠留下這種傳統文化傳承演變的足跡,并喚起人們去珍視這種即將走進博物館的民間藝術形式。
參考文獻:
[1]楊先讓、楊陽著.《黃河十四走》.作家出版社,2003.4
[2]靳之林著.《生命之樹》.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4
[3]左漢中著.《中國民間美術造型》.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3
[4]鐘敬文編.《中國民俗史》.人民出版社,2008.3
[5]唐家路著.《民間藝術的文化生態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5
[6]李燁.淺論民間美術——五毒圖案的意義與應用[D].西安美術學院,2010
作者簡介:
董京偉(1980--)女,漢族,河北唐山人,碩士,陜西科技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銅版畫美柔汀和美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