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銜接是地方高校辦學定位和產業發展人才需求的共同訴求。本文以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索了基于樂山市中藥產業現狀及人才需求背景下,地方高職院校中藥學專業定位、人才培養、創新與發展的思路,以期融入地方產業發展優勢,培養適應現代中藥產業鏈需求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關鍵字:地方產業;高職院校;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高等職業學校要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隨著產業升級及經濟結構的變化,中藥行業區別于傳統小作坊式的產業模式,形成了以中藥農業為基礎,中藥工業為主體,中藥商業為樞紐,中藥社會服務為動力,貫穿了農、工、商及社會服務三大產業,意味著中藥產業精細化社會分工更加明確,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也呈現出更加多樣化及專業化的特點[1]。因此,緊緊圍繞樂山市中藥產業發展,著力打造深度融入中藥產業鏈的人才培養模式,促進高職院校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區域人才需求調研
中藥行業是中藥材生產,中藥加工及中藥經營管理和社會服務構成的中藥產業鏈,伴隨著中藥產業化對中藥專業人員社會精細化分工的開始,對中藥產業人才需求將會越來越大,主要包括了中藥生產企業的種植、管理及基地研發,中藥加工企業飲片及中成藥的生產,質量管理、控制與保障,產品研發,中藥經營企業的驗收,采購,養護及營業員等,中藥社會服務的庫房管理及中藥調劑、科研、教育等領域。根據《樂山職業技術學院用人單位中藥學人才需求情況調查表》數據分析未來三年樂山及周邊地區中藥專業人才需求,中藥商業人才需求量最大,其次是中藥工業,而中藥服務業隨著中藥保健養生大健康產業發展的興起,未來中藥服務領域將成為一個熱點。目前中藥產業尚處于發展水平,各個環節發展不平衡,中藥的上游即中藥的研發及藥學服務方面相對比較落后,按目前的中藥市場鏈分析,中藥產業市場對中藥專業人才的學歷層次及能級結構看,規模最大的仍然是職業院校的中藥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是生產及銷售領域,而對高層次,高能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研發、教育領域[2]。未來的中藥材市場急需要大量的采收及產地加工、生產及中藥服務方面的專業技能人才。
二、地方產業調研
樂山獨特的地理條件孕育了眾多藥材,藥用植物達2900多種,尤其是峨眉山中藥資源極為豐富,如道地藥材有黃連、烏天麻、石斛、川牛膝、姜黃、佛手、澤瀉等。但豐富的中藥資源缺乏可持續的開發利用,其中種植方面主要以“公司+農戶”,“公司+經營合作社+農戶”等產業化的經營模式。其種植規模較大,全市達30.5萬畝,產值有十億元,大面積種植的有黃連,川牛膝,姜黃,澤瀉等藥材,并成功創建了四川省白術種子示范鄉鎮,有利于地方扶貧。但是目前種植分散不集中,生產基地規模小,缺乏標準化、規范化的管理,且專業技術人才缺乏,至今無一中藥品種實現GAP種植。中藥工業方面,在產的中藥飲片有6家,中成藥的生產企業7家,生產品種有限。具有院內制劑室的有5家醫院,產品僅供院內使用,產量較小,而中藥保健品的開發較少。缺乏覆蓋中藥產業鏈的龍頭企業,中藥材深加工開發不足,附加值不高。目前樂山市藥品批發企業有25家,比如像樂山市中藥材有限公司,海棠醫藥有限公司等,藥品的零售企業約813家,比如海棠藥堂零售藥店、康貝大藥房零售藥店等。總體來看,銷售的藥店的數目比較多,但是流通體制并不健全,主要集中在樂山地區,外地市場拓展不足、銷售區域局限,銷售額不高。且中藥材主要以原材料的形式外流,缺乏深度加工,附加值不高[3]。
三、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思考
1.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
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圍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以中藥行業一線崗位對中藥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為導向,將專業知識結構與崗位能力需求有機結合,立足于中藥第二產業,連接第一、第三產業,面向中藥資源、醫藥制造業、批發零售業和健康服務業,培養具備中醫基礎理論和中藥學知識,能夠從事中藥材種植、中藥調劑、中藥制劑、中藥質檢、中藥購銷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以服務中醫藥行業、培養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為基本要求,建立“以綜合素質提升為導向、以核心技能培養為目標、以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為保障的課程體系。第一、二學期以公共基礎課和綜合素質拓展課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素養和價值觀。第二、三學期以分析課程包奠定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生產及質檢技能;中藥課程包培養學生中藥基礎理論知識、中藥材真偽優劣鑒別能力及中藥調劑、儲藏養護專業技能;醫學管理課程包讓學生熟悉現代醫學基本常識及醫藥相關的法律法規。第四學期開展綜合實訓課則對接具體崗位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拓展課程按照服務產業不同分為服務于第一、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兩套課程體系,分別設計綜合實訓課程,對接不同的崗位,培養所需的專業技能,以服務于中藥產業鏈的各個階段。最終通過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完成從學生到員工角色的轉換,如圖1。
2.專業建設發展方向與規劃
目前省內開設有中藥專業的高職院校約5所,與開設中藥專業的同類院校相比,樂山職業技術學院中藥學專業側重于以銷售、質檢為主,輻射中藥栽培及中藥生產領域,今后專業發展核心立足地方經濟產業鏈,促進學科專業建設與地方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緊貼地方產業現狀,以生產流程為導向,把崗位工作項目轉化為學習項目,構建融合教學、生產、科研為一體的六大模塊化課程體系,即中藥鑒定模塊、中藥制藥模塊、中藥質量控制模塊、中藥經營與合理用藥模塊、生產實踐和創新能力模塊,并將職業技能、執業資格考試內容納入教學計劃[4]。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優化教學實施設備,借助工學結合、訂單培養、頂崗實習的合作教育平臺,開展“教、學、做、賽、考”一體化教學模式,以達到“以學促教、以賽促訓、以考促學”的教學目的,以使學生進入崗位后能快速學會崗位技能。融入地方產業,服務區域經濟,以項目研究帶動學生參與科研,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如我系有老師帶領學生開展樂山道地藥材佛手中精油開發的創新創業課題研究,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的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的創新創業精神。
3.中藥學專業特色與創新
我校中藥學專業不斷踐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以中藥技能大賽為依托,注重學生的中藥技能培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培訓方法和好的學生作品納入核心課程建設中,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改進。同過不斷的摸索,已經初步形成以中藥技能大賽為載體的核心技能培訓體系,并在每年比賽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同時將專業知識結構與崗位能力有機結合,圍繞專業定位,明確職業崗位能力需求,根據所需知識結構構建課程體系,充分體現專業知識結構與崗位職業能力緊密銜接的職教特色。并形成了“三基地兩平臺的”育人模式,即搭建校內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完成學生從基本操作技能到專業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的發展,通過炫耀風采季平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探索與傳承。依托創新創業平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尤其是樂山中藥產業中具有極大發展潛力的部分,更需要老師帶領學生開發創新創業項目,促進成果孕育,如中藥生態旅游開發、中藥深加工產品開發、中藥資源綜合利用、中藥產業鏈整合等方面需要大量創新創業人才,以振興鄉村產業,帶動地方經濟。
參考文獻:
[1]秦亞東、趙寶林、黃麗萍、et al.基于中藥產業鏈視角下高職院校中藥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16(2):74-75
[2]孫婉萍.中藥人力資源現狀與人才培養需求研究[D].遼寧中醫藥大學
[3]王泉、杜軍、余敏靈等.依靠本地優勢做強藥材產業——樂山道地藥材發展現狀與思路[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8.v.20;No.178(3):55-59
[4]吳立明、程曉衛.高職中藥專業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國醫論壇,2016(2):60-61
[5]趙珍東、鄧曉迎、汪小根.技能大賽推動高職中藥學專業全方位實訓基地的建設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7.46(4):556-558
作者簡介:
蘭英(1990--)女,重慶人,樂山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中藥學專業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