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校高一美術生入校后,由于作畫習慣不規范,美術基礎參差不齊,興趣程度不高,甚至一部分從普通班轉入的是零基礎的學生,以致在剛入校很長一段時間,在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很難進行。如繪畫興趣,作畫方法,作畫步驟,繪畫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針對這些問題如何利用涂鴉式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學習美術繪畫的興趣顯得至關重要。
關鍵詞:涂鴉式;繪畫興趣;繪畫方法
我們都知道涂鴉式有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無意識無序亂畫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有意識可控的亂畫階段。第三個階段則是有意識的造型階段。為什么我們剛開始會以涂鴉式來引領學生繪畫興趣的培養,原因我們大家都知道,涂鴉第一階段是我們每個人都會的也是幼兒時期就有的行為:利用涂鴉式的明暗層次描摹來引導學生的學習繪畫興趣以及規范作畫步驟方法,用筆用線等,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也可以享受繪畫的樂趣所在,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眾所周知,走入美術專業繪畫的第一步就是要學好素描,打好素描基本功,其他學科多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而美術則是除了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以外最主要以專業技能的演示為主的教學形式,我們常規的教學當中的條條框框太多,尤其是剛剛開始入門學習繪畫專業的學生,條條框框太多禁錮學生學習繪畫的天性,也讓一部份學生對學習繪畫專業失去興趣和信心,所以在美術教學中尋求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新的教學途徑至關重要,尋求一種可以快速有效的提高學生繪畫興趣,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美術專業的狀態,從而使學生更有興趣參與到美術課堂學習活動中更好表現自我的存在感。在這里結合我們以往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套可以結合課程內容開展涂鴉式教學。
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涂鴉式的后期是可控性亂畫和造型階段,如何高效的結合課程內容開展涂鴉式興趣培養,讓學生行知結合,手腦并用,對美術技能,技巧,工具步驟的運用。為此我們尋求到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涂鴉式明暗描摹法,涂鴉式明暗描摹即我們定點后運用筆觸的疊加,使一幅畫所有的筆觸方向都朝向同一個面,可以從光影的明暗,物體的結構,形體,空間和色塊色斑中提取。
1.從結構中提取。找出與結構相關的明暗,順著結構的起伏變化進行用筆排線。如輪廓線,交界線,投影線等,要注意的是同一方向疊加的線使其結構呈現出虛實變化的結構美感,是塑造形體強有力的表現方式。
2.從形體中提取。形體是受光線影響后產生的光影變化,從形體關系中提取并概括光影黑白,這樣順著同一方向根據光影黑白排線疊加可以加強物體的份量感和形體感。
3.從空間中提取。空間會產生距離感,不同形體空間中的距離也是有著不同的,因此我們可以運用同方向疊加的線來區分畫面和物體的黑白灰,細節與距離的遠近。
4.色塊色斑中提取。主要是從顏色中的黑白灰,大小,形狀,深淺等對比來區分,同方向的排線有利于色塊形狀的對比和節奏美感的加強。
就我們在課堂上的實施效果來看,例1,畫正方體,一般情況下畫正方體首先要學會拉長直線,排線,熟練掌握透視、比例、拉長直線、排線等。學生沒有掌握好這些表現出來的正方體會比較死板,透視比例易出現錯誤,畫面也顯得凌亂,由于畫面凌亂,拉線不直,透視不準,導致學生畫著畫著就畫不下去,尤其是沒什么基礎的學生更是如此,而我們運用上述的涂鴉式明暗描摹則可以在畫正方體時避免因初學者因基本功不好的情況下出現畫面死、板、呆、灰、形的問題。更是從涂鴉式明暗描摹中能學會整體的觀察與對比(觀察時尤其是寫生當中要注意瞇眼看物體,這樣可以讓結構、體積、形體、細節等霧化為調子,減少陷入局部細節而不能自拔)。例2,在高一特長班中,大多數都是以中考升學繪畫測試進入美術班的,而少數幾人則是從文化課班轉入進來的,一般轉入進來的學生繪畫都是零基礎的,運用這個方法后經過半個學期專業的繪畫培訓后。首先從文化課班轉入的同學在美術繪畫基礎上都趕上了正取的美術生,有的甚至超越正取生,其次就是掌握了正確的作畫步驟,讓基礎差距大的同學都減小了基礎差距,再次就是大家的繪畫能力整體提高,加強了大家的繪畫積極性,讓越來越多的同學從剛開始的為升學而學美術逐漸轉變為因喜歡而學美術,也避免了素描的枯燥無味,讓學生從學習和繪畫都表現出了輕松有趣的效果,更快的掌握了繪畫的步驟與方法。
利用涂鴉式明暗描摹,尤其是對高一新入學的特長生,以往傳統的教學技法和觀念不能滿足我們的教學需求,我們應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尋求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中樂,樂中學,涂鴉式式明暗描摹就是在常規教學下讓學生更加快速,愉快的專注于繪畫之中,人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只要有了更大的興趣我們的學生才會在繪畫這條路上走的更長更遠。
參考文獻:
[1]《素描-王華祥反向教學系統》.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孩子的繪畫告訴我們什么-兒童畫與兒童心理解說》.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
作者簡介:
李利槐(1979--)男,廣東汕頭人,廣東省惠東縣平山中學+美術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