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榮
摘 要:通過對定襄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的調研,從中發現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而提出可行的發展建議和發展思路,為定襄縣農業產業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產業化;問題;建議;發展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09-0072-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03.3? ? ? ? 文獻標志碼:A
1? 基本情況
1.1? 定襄縣情
定襄縣位于山西省北中部,為忻州市所轄。東臨佛教圣地五臺山,北傍塞外要沖雁門關,南望山西省會太原市,西鄰忻州市忻府區,總面積865 km2,總人口21.8萬人。全縣轄3鎮6鄉155個行政村,是中國鍛造之鄉、摔跤之鄉、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優質薄皮甜瓜之鄉和國家級衛生縣城。
1.2? 定襄縣工業基礎扎實
定襄縣工業產品以法蘭、鍛件、齒輪、軸承為主,年生產能力達到100萬t。定襄縣是“中國鍛造之鄉”“中國百佳產業集群”“中國中西部產業集群50強”。全縣具有自營出口權,且在海關備案的法蘭生產企業共142戶,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包括日本、韓國、中東地區、歐洲大部,以及美洲和非洲部分地區。定襄縣工業基礎扎實,天然氣橫貫全境,變電站星羅棋布,水、電、氣等資源充足。
2? 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
2.1? 主導產業發展情況
2.1.1? 種植業
定襄縣種植玉米約2萬hm2,谷子約0.2萬hm2,其他雜糧約0.1萬hm2,油料約0.06萬hm2,瓜類約0.1萬hm2,蔬菜約0.4萬hm2,果樹面積約0.88萬hm2,水果面積約0.33萬hm2。種植業收入約9.86億元,占總收入的19%。全縣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專業村79個,占行政村總數的51%,形成10大特色產業——瓜菜、糯玉米、玉米、干鮮水果、小雜糧、養殖、民間工藝、食用菌、園林苗木、運輸。
2.1.2? 養殖業
截至目前,定襄縣生豬存欄5.6萬頭,肉牛存欄0.57萬頭,奶牛存欄0.41萬頭,羊存欄9.65萬只,家禽存欄數21萬只。肉、蛋、奶總產量分別為7 800 t、3 500 t、29 580 t。現有各類養殖場183個,其中規模養殖場132個,養殖業收入1.13億元。
2.2? 加工龍頭企業發展狀況
定襄縣目前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120個。其中,年銷售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2個,1 000萬元以上的1個,500萬元以上的3個,100萬元以上的4個,50萬元以上的1個。
2.3? 營銷企業和合作組織發展狀況
2.3.1? 農產品市場建設及流通情況
目前,定襄縣共有農產品市場15個。其中,農產品綜合類批發市場7個,年交易量9.3萬t,交易額1.2億元;農產品專業類批發市場8個,年交易量達到10.2萬t,交易額1.3億元。
2.3.2? 合作社和經紀人情況
(1)專業合作社。目前,定襄縣在工商部門正式注冊登記的中介組織和專業合作社共有429個。其中,種植業類223個,養殖類137個,農機類17個,林果類22個,綜合類11個,成員總數3 670戶。
(2)農民經紀人。據統計,定襄縣從事本行業的農民3 500人左右,業務輻射45個村,帶動農戶3 300戶。制種面積年平均433 hm2,平均收入2 500元/667 m2。
3?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3.1? 農業產業結構問題——“三大、三小”
一是種植業大,養殖業小。定襄縣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種植業收入9.86億元,畜牧業收入僅1.13億元。
二是高產農業大,高效農業小。種植業內部的結構不合理,如玉米種植面積約2萬hm2,經濟作物卻不足0.3萬hm2。
三是糧食生產基地大,加工龍頭企業小。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太低,大部分農產品都是出售原材料,而不是加工產品。
3.2? 農產品結構問題——“三多三少”
一是普通農產品太多,優質農產品少。
二是大多是初級農產品,經過加工包裝的產品少。
三是正季農產品多,反季農產品少。
4? 發展建議
農業產業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從定襄縣農業發展實際出發,加大投入,綜合施策,為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有力保障。
4.1? 建立農業投入持續增長機制
(1)繼續加大農業投入力度。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不斷提高的要求,增加“三農”投入。
(2)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水平。采取多渠道融資,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拓寬農業建設的社會融資渠道。
(3)加強金融扶持的力度。實行農業發展“注保貸”政策,定襄縣政府每年注入銀行200萬元保證,農戶可貸款金額達到1 500萬元。
4.2? 加大農業支持力度
第一,在落實國家補貼政策的基礎上,不斷加大縣級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第二,堅持和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增強農業補貼對調動農民積極性和穩定農業生產的有利作用,完善各種補貼辦法,增強補貼的實際效果。
第三,建立現代農業生產考核與獎懲制度。對有突出貢獻的鄉鎮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定襄縣財政每年拿出100萬元用于特殊獎勵和表彰。
4.3? 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措施
加強對定襄縣農業示范區的支持力度,發揮其示范作用。統籌城鄉產業發展,不斷發展農村服務業和鄉鎮企業,制定加快農村二三產業發展的鼓勵措施。
5? 發展思路
5.1? 大力發展農村中介服務組織
引導農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興辦農民專業合作化組織,實行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實現民辦民受益。支持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跨區域經營,壯大其實力,增強其服務功能。
5.2? 繼續做大做強龍頭企業
圍繞12個農產品優勢產業帶建設,抓緊建立一大批龍頭企業示范基地,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逐漸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輻射力強的龍頭企業。
5.3? 加快建設一批產業化生產基地
要把基地建設作為農業規劃的主要內容,解決好地方基地建設與企業加工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