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碧水保衛戰,推進凈土保衛戰,全國環境執法隊伍夙夜在公,奮斗在執法路上,現輯錄他們的工作點滴于此。

來自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的呂奔是一名老資格的環境技術管理干部,還有著基層環保局長的工作經歷。在第20輪強化監督幫扶工作中,作為鄭州中心組聯絡員的他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優勢,答疑解惑,關鍵時候查標準找專家,把督查企業污染問題一一認定坐實,更為如何幫扶企業解決污染難題費盡思量。
3月21日,鄭州中心組對一家被信訪舉報石材加工廠進行檢查,好不容易找到這家位于村旁、公路邊的企業時,“經驗豐富”的企業老板一副淡定自若不緊不慢的樣子:“我這就是一個銷售庫房,馬上就要拆了。”的確,從外表看,街道拆遷的通知貼在門口,旁邊就是部分拆除的石板材露天倉庫。
呂奔進到老板辦公室仔細觀察,看到一側擺放的展示大理石地磚,心里有了底。他堅定地對組里同志說:“走,在村里。”百多米的路上,不斷有黑衣年輕人靠攏過來,明顯感到一絲絲的緊張氣氛。果然,剛到村口,一座隱藏在路邊民房里的黑石材加工廠顯露出來,整整11臺切割打磨設備,地面大量污水流淌,廠房外積著厚厚的石粉末,電源指示燈還亮著,電動機余溫尚在。這就是讓村民們多年來膽戰心驚日夜不得安寧的黑石材加工廠。
如今,黑石材加工廠已登上了生態環境部強化監督曝光臺,鄭州市政府主要領導批復嚴懲。飽受驚擾的馬莊村村民迎來了久違的恬靜鄉村生活。
(供稿: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

這張照片是河北省保定市中心組開展強化監督定點幫扶(第3輪次)的工作現場。由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選派的連超同志正在進行排污許可制度落實情況核查。
白天,連超同志跟著中心組跑企業、查問題,頻繁穿梭于數十家企業之間。烈日當空,他戴著草帽,把三輪車當作臨時辦公桌。
夜晚,連超同志整理、匯總工作表格,常常忙到凌晨3點。工作強度大、睡眠不足,導致他皮膚濕疹復發,在這種情況下,他卻說:“我沒事,填報表格的工作我比較熟悉,身為中心組的成員,有責任協助大家把工作做好。”短短的10天時間,在連超同志的努力下,工作組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核查任務,共上報703家造紙及紙制品制造企業排污許可信息。
(供稿: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 向晨輝)

頂著“三伏天”近40℃高溫酷暑,葫蘆島市22現場組排查人員不放棄任何一個排污口。在疑似排污口的漁港區域仔細摸排,現場區域情況十分復雜,海岸距海面落差十余米,找口難、取樣亦難。這不,來回近半小時尋找,排查人員終于發現一處下腳點,二人合力爬至低處,終于采到水樣,以至于興奮得都沒察覺到有一只腳已泡進了海水……
[供稿:葫蘆島市22現場組 馬德彭(評估中心)]

他,陽光愛笑的東北大男孩董思維,一名剛轉隸到環保系統的“新兵”,卻已連續兩次參加了環渤海排污口的排查工作。現場排查組沿著河堤徒步排查,一邊是含章湖,一邊是養殖池塘。或許是源于敏銳的觀察,或許是經驗所趨,此時的小董不由得說了一句:“排口馬上就到啦。”
果然!沒走幾步,直徑1米的兩條并排水泥大管道,明晃晃地向湖里敞開著。見狀,大家按照要求認真填報。“走,咱們再去排口的源頭看看!”跨過馬路,到了對面的養殖池塘邊,連通的雙排管道同樣敞開著,卻不見有一塊合適的石頭可以落腳核查。這時,只見小董毫不猶豫地趴下,不懼滿身泥濘和刺鼻異味,與管道來了一次全身的“親密接觸”,帶著一股“不識廬山真面目”絕不罷休的執著勁兒趴在管口向內探視著。
[供稿:盤錦市24現場組 王麗麗(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圖中是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監督定點幫扶安陽第4組的同志,他們正在核查一家企業排放口的在線數據。
這一企業的廢氣監測設備,安裝在離地幾十米的煙囪上。為了核實監測數據、檢查設備運行情況,來自遵義市生態環境局匯川分局的趙桃坤、安順市生態環境局關嶺分局環境監測站的吳田、仁懷市生態環境局的劉洪偉3名同志二話不說,在37℃的高溫下,順著簡易環梯就往上攀爬。
在艱苦的環境下工作,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在檢查過程中,成員們吃過粉塵、踩過泥漿、爬過高樓,但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大家心存使命感和責任感,為環保事業盡職盡責。他們也許有過倦容,但工作熱情不會減少。為了這一片藍天、一抹青山、一灣清水,他們將繼續堅守戰斗。
在11天的工作中,安陽4組累計完成了排污許可制度核查任務21個、核查整改任務31個、信訪投訴任務10個。
(供稿:貴州省遵義市生態環境局匯川分局 趙桃坤)

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嚴格的規范和解構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演員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腳尖舞蹈。彎腰、踮腳、踢腿、張臂,腰部晃一晃,在雨后的南皮縣田埂上上演著監測人的雨后“芭蕾”。剛落過雨的田間,荒草叢生濕滑難行,距點位約1公里處越野車也“無奈”地停下了,雨后初晴的太陽熾烈無比,當采樣人員肩扛手提著采樣工具,“手舞足蹈”跳著“芭蕾”深一腳淺一腳搖搖晃晃地走過一個個田埂,到達指定地點的時候,一行人衣服早就被汗水和雨后的泥濘浸透了,鞋子成了一個沾滿雜草的泥坨坨。雜草叢生,雨水積存,采樣終端信號飄忽不定,手持終端的陳祥義刻意避開莊稼田,趟進雜草水洼間,向前5米,不行;向右6米,還不行……直至終端有了“不偏不倚”地響應,經緯數值要精確到小數點后五位后,點才算找準了,而時間也在不知不覺間走過了將近一個小時。下雨的時候,大家全身被雨淋濕,不下雨的時候,那就是被汗水浸透。一起流汗,一起淋雨,他們攜手跨過了幾十條河溝,踏遍了大片的雜草叢和泥濘的莊田,只有一個目的——跳好田間“芭蕾”,完成國家網土壤采樣歸。
(供稿:河北省滄州環境監測中心 孫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