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時曙暉
摘要:《紅樓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曹雪芹塑造了許多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本文試將晴雯與金釧就生前、死亡及原因做一比較分析。
關(guān)鍵詞:《紅樓夢》;晴雯;金釧
晴雯與金釧是《紅樓夢》眾丫鬟中非常重要的兩位人物,也是小說中著力刻畫的女性形象,同時在讀者心目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就二人的異同點做淺顯分析。
一、生前比較
(一)家庭背景比較
1.晴雯的家庭背景
晴雯是寶玉房里的丫鬟,她的姓氏、父母等都無從考證。只知道她長到十歲時,賴大家用銀子將她買回來,由于她經(jīng)常與賴嬤嬤進賈府,得到賈母的賞識,所以賴嬤嬤將她作為禮物送給賈母,這也注定了她悲劇的命運。
2.金釧的家庭背景
金釧是王夫人房內(nèi)的丫鬟,姓白,文中提到王夫人攆她走的時候,點名讓她的母親白老太太接她回去。她還有一個親妹妹叫玉釧,也在王夫人房內(nèi)當(dāng)差。金釧比晴雯要幸運得多,她有家人的呵護且沒有經(jīng)歷人身買賣,屬家生丫鬟。
(二)外貌能力比較
1.晴雯的外貌能力
作者借他人之口來表現(xiàn)晴雯美麗的外表。王夫人說她是“水蛇腰”“削肩膀”。[1]王熙鳳認為府里所有的丫鬟都比不上晴雯端莊大氣。晴雯能干賢淑。賈母是非常看好晴雯的,并且認為晴雯的長相和針線活是無人能及的。當(dāng)滿城的織補匠人和裁縫繡匠都不認識雀金裘且無人敢攬這門生意時,晴雯辨別出金裘采用孔雀金線織成且將其織補好,這表明晴雯的技藝非常出眾了。
2.金釧的外貌能力
關(guān)于金釧的外貌與能力,作者采用側(cè)面烘托手法。文中提到“寶玉見了她,有些戀戀不舍”??梢娊疴A魅力十足。史湘云帶來四個絳紋戒指,說道“襲人姐姐一個,鴛鴦姐姐一個,金釧姐姐一個,平兒姐姐一個?!睆倪@段描寫中可知,她是一個辦事能力強、聰明且擅長為人處世之道的丫鬟。也正是由于諸多優(yōu)點,王夫人才會留她在房內(nèi)伺候這么多年,并且贏得首席丫鬟的地位。
(三)與寶玉的關(guān)系比較
1.晴雯與寶玉的關(guān)系
晴雯并非想成為寶玉的妾。首先,從她的性格來看,她活得簡單真實,在大觀園諸多人物中,唯獨她一人活出自我。如果說她想成為寶玉的妾,憑借她的聰明伶俐及寶玉對她寵愛的程度,她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她沒有,當(dāng)寶玉提出共浴的性要求的時候,她果斷拒絕,自己守身如玉體現(xiàn)出她自尊自愛。
2.金釧與寶玉的關(guān)系
他們之間有著深厚的情感。金釧對寶玉說:“我這嘴上才擦的香漬的胭脂,你這會子可吃不吃了!”這句話是寫金釧與寶玉打情罵俏。在哈斯寶看來:“金釧與寶玉的嬉笑調(diào)情,性屬輕蔑,毫無少婦之態(tài)。”[2]金釧與寶玉都處于對愛情的懵懂時期,表明二人之間的深情厚誼,并非像哈斯寶所說的輕薄及風(fēng)情浪態(tài)。
二、死亡比較
(一)死亡原因及情況比較分析
1.晴雯的死亡原因及情況
首先,晴雯自身原因。在涂瀛眼中:“晴雯人品心術(shù),都無可議,惟性情急,語言犀利,為稍薄耳?!盵3]此評價客觀公正。晴雯本無壞心眼,但她心直口快,最終惹禍上身,年紀(jì)輕輕便離開人世。
其次,王夫人的厭惡是導(dǎo)致其被逐的重要原因?!昂脗€美人,真像病西施。誰許你這樣花紅柳綠的妝扮!”由此可見,王夫人討厭晴雯的平日裝束,再加上她敢怒敢言的性格,所以將其趕出大觀園,最終致其身亡。
最后,她的死與寶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王夫人看來寶玉是被她勾引壞的。寶玉對從政毫無興趣可言。但在當(dāng)時“母以子為貴”的時代,寶玉是她權(quán)利及地位的依靠,但她又不敢直接阻止寶玉,所以才將怒火發(fā)泄在晴雯身上。晴雯是一個富有個性的女孩。她對寶玉說:“我雖生得比別人略好些,并沒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咬定我是個狐貍精!我太不服。”她將指甲送給寶玉,哭道:“回去他們看見了要問,不必撒謊,就說是我的,既擔(dān)了虛名,越性如此,也不過這樣了。”她在臨死之時,向讀者展示了自己富有個性的一面,富有反抗精神。
2.金釧的死亡原因及情況
寶玉的行為是導(dǎo)致金釧之死的直接原因,而王夫人則是幕后黑手。金釧在王夫人身邊已經(jīng)服侍了十來年,沒有因為犯錯而被王夫人處罰過,但就因為與寶玉嬉戲一番,便葬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金釧在王夫人面前是非常有分寸的,比如當(dāng)寶玉主動挑逗他,她也是先“抿嘴一笑,擺手令他出去,仍合上眼?!睆募毠?jié)可看出,金釧的內(nèi)心本是拒絕寶玉的。在王夫人面前她是絕對不會動手動腳的,但寶玉卻不依不饒,主動拿出香雪潤津丹讓金釧閉著眼睛噙了,金釧也沒有要搭理他的意思。金釧與寶玉嬉笑后,王夫人狠狠地給了金釧一個嘴巴子,罵道:“下作小娼婦,好好的爺們,都叫你教壞了?!薄皩氂裨缫涣餆熑チ??!庇纱丝梢?,寶玉是一個毫無責(zé)任感的男人。本是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挑逗金釧,他知道金釧是被冤枉的,也清楚這件事所帶來的嚴(yán)重后果,寶玉要是肯站出來替她說一句公道話,憑借著王夫人對他的寵溺程度,金釧也不會被攆走。她本就性情剛烈,不愿頂著勾引寶玉的壞名聲,最終被迫投入冰涼的水井中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二)死后對寶玉的影響比較分析
1.晴雯之死對寶玉的影響
晴雯在寶玉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襲人說:“她縱好,也越不過我的次序去!”由此可見,襲人擔(dān)心晴雯在寶玉心目中的地位超過她。其次,寶玉非常信任她,給黛玉私底下送定情手帕,就是叫晴雯代他去的,晴雯也能幫他保守秘密。她死后,寶玉悲痛欲絕,為表達他的傷痛之情,他為晴雯創(chuàng)作了一篇祭文《芙蓉女兒誄》,洋洋灑灑上千字,表達出賈寶玉對她的思念與贊頌?!捌錇橘|(zhì)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花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痹趯氂裱壑星琏┦曲v鳥,贊美她不和流俗;晴雯是蘭花,頌贊她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品德。總之,晴雯的離去對寶玉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
2.金釧之死對寶玉的影響
金釧在文章中著墨少之又少,但她在寶玉心中有著很重要地位。首先,文中寫金釧與寶玉的嬉笑調(diào)情,可以反映出他們兩個人的關(guān)系是親密無間的。其次,“寶玉聽見金釧含羞自盡,心中早已五內(nèi)摧傷”再加上被父親賈政訓(xùn)話之后,大腦中竟然冒出想追隨金釧一道兒去的想法。由此可見,寶玉對金釧的死是毫無防備的,事出之后也是極其悲痛的。最后,文中寫到寶玉偷帶書童,私自到郊外祭奠金釧且含淚向她行禮上香,金釧的離去寶玉也是十分痛心的。
三、悲劇原因比較分析
(一)共同點
1.社會原因
造成她們二人悲劇的社會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紅樓夢》誕生于18世紀(jì)封建社會末期,當(dāng)時的清政府正實行閉關(guān)鎖國,舉國上下沉迷于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這部作品充分展示了社會現(xiàn)實,不僅揭露了當(dāng)時貴族官僚地主階級的腐敗與虛偽,而且反映了當(dāng)時各個階級之間的社會矛盾。首先,就大環(huán)境而言,統(tǒng)治者身上體現(xiàn)出較多的奴隸制陋習(xí),在府里服侍的奴隸們毫無自由可言;其次,從小環(huán)境來說,大觀園這個骯臟的深宅大院時刻要裝出正人君子的模樣來。在當(dāng)時特定的社會,培育了中國人特有的性格特征,比如王夫人自認為自己貴為夫人,高高在上,對于看不慣的晴雯與金釧便草菅人命。而弱小的金釧無反抗意識,草草了結(jié)了自己的一生??蓱z的晴雯有心反抗,可結(jié)果依舊不如人愿。當(dāng)時的社會被邪惡勢力掌握,而“違逆”的人唯有死路一條,這二位的遭遇令人痛惜。
2.奴隸地位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边@是晴雯的判詞,可見晴雯并非自甘為奴。在當(dāng)時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像晴雯這樣具有較強的平等意識是非常可貴的。晴雯冷笑道:“二爺近來氣大得很,行動就給臉子瞧,要踢要打憑爺去。”由此可見她并未被完全奴化,她雖是伺候主子的丫鬟,但她不卑不亢,心中的不滿會大膽的表達出來。在她的潛意識中,人人生而平等,丫鬟也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這在當(dāng)時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下是非常寶貴的。文中多處描寫金釧與寶玉嬉鬧玩耍的細節(jié),說明她也未被完全奴化,這在當(dāng)時社會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二)不同點
1.晴雯的悲劇原因分析
首先,晴雯自恃清高的性格導(dǎo)致她四處樹敵。在偌大的大觀園中,無論是丫鬟還是婆子,很多人都不喜歡她。比如說,與晴雯一起長大的平兒說她:“那蹄子是塊兒爆碳”,襲人認為她“說話夾槍帶棒”;王熙鳳對她的評價是“論舉止言語,她原有些輕薄”。正是由于她脾氣暴躁得罪了王善寶家,王善保家說:“那丫頭天天打扮的像個西施的樣子,一句話不投機,她就立起兩個騷眼睛來罵人?!碑?dāng)晴雯離開大觀園后,那些丫頭婆子們說:“今日天開了眼,把這一個禍害妖精退送了,大家清凈些?!庇纱丝梢娧诀咂抛觽兎浅T骱耷琏?。其次,王國維認為晴雯之死不是哪個惡人造成的。[4]確實如此,在晴雯的這場悲劇當(dāng)中,很難確切地找出哪個人是兇手,可以說這場悲劇是“共同犯罪”的結(jié)果。
2.金釧的悲劇原因分析
首先,是金釧剛烈的性格所致。在《紅樓夢》前八十回當(dāng)中,她是第一個自殺的丫鬟。她祈求王夫人:“我再也不敢了,別叫我出去就是天恩了。我跟了太太十來年,這會子攆出去,我還見人不見人呢!”王夫人不念舊情將她趕出大觀園,致其跳井身亡。其次,是家人的冷漠。在金釧死后,一個婆子向襲人講述這件事時說到:“前日不知道為什么攆她出去,在家哭天抹淚的,也都不理會她?!庇纱丝梢姡谒龖K遭逼趕后,家人也不理她。她本就含冤被逐,再加上家庭的冷落及外界的壓力,這一系列原因逼她踏上不歸路。
四、結(jié)語
在封建社會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貫徹始終,女性可以說是一直處于被壓迫的地位,她們一直以來遭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最終走向悲劇也是時代的必然,引發(fā)人們的同情之感及對封建制度的反思。
參考文獻:
[1]本文所有引文都出自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
[2](清)哈斯寶.新譯《紅樓夢》回批[M].亦鄰真譯.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25-26.
[3](清)徐瀛.紅樓夢問答[M].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173-174.
[4]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百年經(jīng)典文學(xué)評論[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