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茹
摘要:二十世紀初期,西方美術蓬勃發展,產生了野獸派、立體派、達達主義、表現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等現代主義流派。奧德·納德盧姆作為全球極具影響力的藝術家,在當代藝術盛行的背景下,一直堅守著傳統的繪畫表現形式,用古典的繪畫語言表現獨特的精神世界。本文以奧德·納德盧姆的繪畫藝術作品為中心,通過對藝術家的藝術經歷及其繪畫作品的藝術特色進行分析,闡述古典主義繪畫持久的生命力和對當代繪畫藝術的影響。
關鍵詞:古典主義;表現形式;繪畫語言
一、奧德·納德盧姆的繪畫藝術背景
奧德·納德盧姆1944年生于瑞士的南部,1945二戰結束,跟隨父母回到了挪威老家托斯菲,1950年父母離異,這也使得他在幼年就始終被遺棄感籠罩,貫穿整個童年生活,直至成年這種遺棄感始終跟隨,因而童年的記憶對畫家繪畫題材及情感表達影響很大。1951年進入奧斯陸的私立學校魯道夫·史代納學校學習繪畫。魯道夫·史代納(1)是創立人智學(2)的社會理論家,他主張用某些深奧晦澀的學科訓練使人的心智回到最原始的狀態,讓人的心智超越一切物質事物。因此在學校的課程中,學生經常會身穿古代服裝表演和進行團組音樂練習。(3)這種課程訓練在奧德八十年代之后的作品中多有體現,如1989年創作的作品《歌者》中,以三個歌唱者重疊平行的形象和舞蹈動作構成畫面語言,賦予三個歌者無始無終的形象,描繪了他想象中的荒蕪世界。
奧德天生對傳統的東西的入迷,最早接觸到的是家里印有古羅馬、古埃及圖像的書籍,成年后去博物館看到倫勃朗(4)、卡拉瓦喬(5)等古典藝術大師的作品,作品的畫面效果和大師的精湛技藝給予奧德很大的精神震撼,鼓舞他對于古典主義繪畫語言的研究和學習,確定了他畢生的美學理念。同時也促使他在學校成為了一個反叛式的學生,與當時挪威官方的藝術環境,學院及教師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在觀念藝術盛行的時代,奧德表現了對于前衛藝術的反叛性。幸運的是奧德遇到了當時著名的德國后現代主義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6),二人的藝術語言在當時的藝術語境下都遭到了排斥,受其影響,奧德開始了運用后現代主義的藝術觀念來進行古典主義風格的藝術創作。
二、奧德·納德盧姆繪畫風格及藝術特點
奧德的藝術生涯與學習古典主義繪畫大師密不可分,他們對于世俗的反抗精神和精湛的繪畫技法在奧德身上得以繼承和發揚??v觀奧德的繪畫作品,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20世紀80年代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八十年代后的主題性作品,自畫像作品和寫實與象征相結合的作品。
八十年代之前,奧德的作品更多運用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技巧和風格表現一種敘事的、極具表現力的具象寫實主義畫風。他的繪畫風格繼承了卡拉瓦喬和倫勃朗的“明暗”處理手法,即采用大面積暗色作為背景,強烈而統一的光線,賦予畫面最強以及最自然的動感。(7)《謀殺安德烈亞斯·巴德爾》是奧德最受爭議的一幅批判現實主義作品,畫面描寫了左翼分子安德斯巴德被警察逮捕的場景。倒三角形構圖給整幅作品帶來的不穩定性,高視點的透視關系、古典主義強烈的明暗對比以及人物之間現實對立的緊張氣氛,賦予畫面最強和最自然的動感。這幅作品具有濃烈的寫實主義風格,作品強烈的主觀性較之其后期的系列作品與現實更有距離感。
如果說奧德在八十年代之前是一位寫實主義藝術家,那他在八十年代之后可以說是一位哲學家和預言家,受少時史代納學校的人智學教育理論和古希臘眾多者哲學思想的影響,開始運用這樣的哲學思維的方式思考人與宇宙,生命與物質,宗教與信仰,孤獨與渴望,性愛,雌雄同體等。(8)他的作品開始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和哲學意味,同時運用古典主義繪畫語言進行創作,這是對于傳統古典油畫藝術的創新,開始形成奧德式的繪畫風格。嬰兒是奧德主題性繪畫創作的主要題材,在作品《嬰孩》中,嬰兒在襁褓中被緊緊的包裹著,狹小的空間,看不到任何的關愛,如同一個孤立存在的物體。作品《頂峰》中一對情侶坐在山頂,遠處是灑滿晨光的大海,他們身后靜靜地躺著一個嬰兒,或許是他們早先結合的產物,或許是奧德自己的象征。作品《海邊的雙胞胎》中一對嬰兒放在地上,躺在母親的身邊,背景是一片荒蕪的海邊。第一印象可能會認為作者是想表達和諧或是心意相通的靈性,在奧德荒涼的想象世界里,精神上的孤寂以及親情的缺失,使他渴望有雙胞胎般的契合,在他的作品中到處缺乏著這種靈性的和諧,小時候的經歷讓他對于親情充滿渴望,但又懷著深深的恐懼感與疏離感,來自于靈魂深處的絕望和哀傷充滿了整個畫面。
奧德的自畫像完美地繼承了倫勃朗的繪畫風格,服飾、光線、構圖等與倫勃朗有眾多的相似之處。他的自畫像系列不把自己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存在,而是存在于場景之中。深處荒野,孤傲的表情,微閉的雙眼,沉浸在幻想的封閉的世界里,不安全感籠罩著整幅畫面,不可名狀的表情,仿佛遠離了這個世界,在自我中走向消融。(9)在奧德的精神世界里,他在孤獨的游蕩,他的作品更多表現為精神上的創傷以及個人對于現實的反抗,但事實上,更多的是無力和徒勞。在奧德的筆下,“性”與欲望并不是一個很好的繪畫題材,但是似乎成為他孤獨意識的宣泄口,正因為如此,他時常沉迷人性及欲望的探究,在男性的攻擊性與女性的柔弱的對比中他又感覺到似乎雙性人更能達到一個平衡點?!妒焖南戎肥菉W德的批判現實主義風格的代表作品,畫面中一個雙性人深深地熟睡,一個好奇的男子拿著木棍輕輕的撥弄著他,背后還有四個人在觀看,遠處是三座正在噴發的火山。三處火山在奧德的作品里常常出現,象征著男人、女人、雌雄同體,他想要暗喻的是欲望是人生存的原動力,人類無法與命運抗爭??v觀奧德的繪畫作品,大海、荒原、孩童、火山、殘疾人、雙性人還有麻木的旁觀者反復出現,這些繪畫元素所代表的象征意義,成為奧德所創作出來的獨特的藝術符號,而奧德只是僅僅展示他們,卻避開了對于他們的解釋,想法,新古典主義的繪畫方式反而成為了次要。(10)
三、結論
在當今全球化的藝術語境中,以極為具象寫實的手法,以自己的生活經歷為載體,用最傳統的藝術手段來表達他的陰郁、悲憫的情感和理想世界。通過奧德的藝術經歷和繪畫創作,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藝術家對于藝術的真誠態度和對理想的追求,其作品對后現代主義繪畫具有深遠影響。奧德·納德盧姆在藝術概念上回顧探尋,同時走在時代的道路上,在他對傳統繪畫理念的尋覓之中,讓我們看到傳統藝術在今天并沒有失去它的光芒,依然熠熠生輝。
注釋:
魯道夫·史代納(1861-1925),奧地利社會哲學家。
人智學是一門精神科學,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的智慧、人類以及宇宙萬物之間的關系。
劉天舒.奧德·內爾呂姆[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3:10-14。
倫勃朗(1606-1669),荷蘭畫家,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
卡拉瓦喬(1571-1610),意大利畫家,創立明暗對照畫法。
約瑟夫·博伊斯(1921-1986),德國藝術家,以裝置和行為藝術為其主要創作形式。
馬克斯·多奈爾著.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M].楊紅太,楊鴻晏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333-340。
劉天舒.奧德·內爾呂姆[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3;16-23。
申樹斌.大師的手稿[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3:9-15。
劉天舒.奧德·內爾呂姆[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3:33-49。
參考文獻:
[1]劉天舒.奧德·內爾呂姆[M].沈陽:沈陽出版社,2013.
[2]馬克斯·多奈爾著.歐洲繪畫大師技法和材料[M].楊紅太,楊鴻晏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申樹斌.大師的手稿[M].石家莊:河北美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