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啟盼
摘要:作為接受美學創始人之一的沃爾夫岡·伊瑟爾最早于60年代在《文本的召喚結構》中明確提出“空白”一詞,意味著文本結構中的不確定和隱蔽處。本文根據伊瑟爾的“空白理論”從語言符號層的空白,藝術形象層的空白和內在意蘊層的空白三個方面對海明威的短篇小說《白象似的群山》進行解讀,探尋文本內在意義的暗隱和空白處對于讀者的召喚,這正體現了伊瑟爾理論中關于文本,讀者和意義三者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伊瑟爾;空白理論;《白象似的群山》
一直以來,學者們都在海明威的“冰山原則”下解讀他的《白象似的群山》,然而伊瑟爾召喚結構中的“空白理論”和“冰山原則”同樣具有空白的范疇,因此為這一短篇小說指引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栋紫笏频娜荷健分校髡吆C魍÷粤撕芏嘈畔⒌臄⑹?,與伊瑟爾提出的文本的“空白”相類似,作家運用象征的修辭手法,簡潔對話塑造人物形象等等召喚讀者參與創造小說的內在意蘊,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參加到文本的創造中去,填補了文中的“空白”,完整了作品的文本意義。
一、語言符號層的空白:獨樹一幟的象征
語言符號層的空白在文本中通常表現在雙關、象征等語言藝術中的敘事層面,文本中的修辭手法可以形成很多空白之處。正如伊瑟爾所認為的,文本中存在很多“空白”點,讀者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去充實文本,讀者閱讀的想象和發現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性地過程。他在《閱讀過程:一個現象學的論述》中談到:“文學寫出的部分給予我們知識,而未寫出的部分給我們想象以機會,這就是不確定的因素,就是文本的空白?!保?)這是鼓勵讀者和文本建立一個雙向交互的文學交流關系,利用想象性的補充去思考研究作者用修辭手法所表達的文本的“空白”。
作家在創作過程中,經常利用各種修辭在文本中留下許多空白,如象征往往含有不確定性和多義性,這就需要讀者去用體驗、感悟和想象將文本中的“空白”填補與把握。海明威寫作于1926年的短篇小說《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多處象征可以作為詮釋伊瑟爾怎樣體現“空白理論”在語言符號上的空白的例證。小說以簡潔的對話的方式講述一個男子讓自己的女友去做違法的墮胎手術,但是女子不同意的故事,然而小說幾乎沒有情節,讀者根本無法通過表面上的文字去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因為作者將它們遮蔽了起來,但是又不是完全地遮蔽,而是利用多處象征來引導讀者去探求,這正如伊瑟爾所說的“文本的召喚”,喚起讀者的審美創造力,去思考“空白”,它們是文本中已實寫出的內容向讀者所暗示或指示的東西。
小說中多處利用象征的手法形成文本的“空白”,比如小說開頭的描寫:“車站在陽光下兩條鐵路線中間。緊靠著車站的一邊,是一幢籠罩在悶熱的陰影中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編成的門簾掛在酒吧間敞開著的門口擋蒼蠅”。(2)“車站”一般都是人們需要周轉的地方,然而文中詞處不僅僅指這個意思,它也象征著男女主人公人生未來的方向可能會發生變化,小說的結尾女主人公也從這里走向了另一個方向,因此車站象征著人生方向的重大的決定。除此之外,“一串串竹珠子編成的門簾”在此處也含有象征意味,它象征著男女主人公之間一道無形的隔閡。類似的象征在小說中隨處可見,如文中的“白象”,“陰影”等等,都是伊瑟爾所說的利用修辭形成的語言符號層的空白,這種未表達和不確定的空白,留給了讀者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和探索。
二、藝術形象層的空白:簡潔對話塑造人物形象
所謂空白,就是那些不明確的東西,就是文本結構化的空隙,塑造和刻畫人物形象更是離不開“空白理論”,小說中的“空白理論”有助于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描繪人物的心理,激發讀者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伊瑟爾看來,文學作品的文本不同于一般的著作,人們想象的世界和思想感情是用藝術形象來表現的,意味著在空白之中隱藏了文學作品的深意和審美潛能。人物形象包含于藝術形象之中,小說中經常出現人物形象的空白,作家不會具體的描繪某個人物的形象,而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為等使人物的性格形象等凸顯出來。
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就利用簡潔的對話突出了人物的形象,正如伊瑟爾所闡述的空白是用來表示存在與本文自始至終的系統之中的一種空位,讀者填補這種空位就可以引起本文模式的相互作用。在閱讀過程中,讀者能動地運用想象,參與到文本的創作當中,從文章的對話中填補出具體的人物形象。如果對話在文本中能夠簡潔,客觀的記錄敘述,就能夠使人物形象更加具體生動,從而使讀者也能夠通過想象填補空白,塑造人物形象。小說《白象似的群山》文本通篇都是由對話構成的,整個對話都是圍繞手術而展開,讀者可以加入文本的創作之中,通過簡潔的對話能夠了解到文中兩個具體人物的形象。
如小說結尾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對話更是讓兩個生動形象的人物躍然紙上:“我們能夠擁有整個世界”“不,我們不能”“我們可以到處去逛逛”“不,我們不能,這世界已經不再是我們的了”。(3)這段對話中,女子用連續的幾個“不”字讓我們感受到她的絕望,她否定的其實是她和男主人公的過去和未來,兩人之間簡單的對話仿佛一個生動的畫面展示在我們面前,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冷酷自私卻又故作溫存的男子形象和一個悲傷絕望卻又假裝堅強的女主人形象。小說用簡潔的對話顯示了伊瑟爾的“空白理論”在藝術形象方面的運用,這正是伊瑟爾“召喚結構”對于“空白理論”的描述,即文本存在空白,這就形成了文本對讀者的指引,讀者會響應這種召喚,進入文本閱讀從而去填補空白,讀者通過簡潔的對話繼而想象出具體的人物形象。
三、內在意蘊層的空白:讀者參與創造
文學作品語言符號層的空白和藝術形象層的空白造成了作品內在意蘊層的空白,然而內在意蘊是文學作品價值的關鍵所在,因此,作者就在閱讀過程中參與到文學作品的內在意蘊的創造中來,構建文學作品的審美價值。正如伊瑟爾認為的,空白是文本中的動力因素,沒有他就不可能有文學交流活動,正是空白指引讀者參加到文本的創造中去。
海明威的短篇小說《白象似的群山》的內在意蘊層面也反映了伊瑟爾的“空白理論”,通篇只是用獨樹一幟的象征手法和簡潔的對話方式等向我們展示了男女主人公為了一個“手術”而起的爭執,作者只是客觀的敘述了二人的爭執內容,至于這是什么手術,女主人公為什么不愿意做這個手術等等始終是一個謎團,一個懸念,作者在內在意蘊上的空白給了讀者很大的思考和發現的空間。而作者對于小說的主題的描述也是暗隱的,是空白的,這讓讀者根據已有的情感體驗和知識體系,理解到作者揭示了一戰后美國社會年輕人的迷惘和困惑,這是精神世界的危機,男主人公逃避現實和責任,而女主人公內心世界十分復雜。這也正如伊瑟爾所認為的“空白”召喚讀者進入,引發閱讀活動,讀者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知識背景去填補文中的空白,從而參與到內在意蘊的創造中去,去挖掘隱藏在文學作品內在意蘊層的“空白”處。
總之,海明威的短篇小說《白象似的群山》在語言符號層,藝術形象層和內在意蘊層的空白處構成了隱含的文本,這些空白召喚讀者進行閱讀創造,完成文本意義的實現。這正體現了伊瑟爾的“空白理論”,空白處和暗隱處需要讀者去探尋它的意義,讀者參與的越多,作品的生命力體現得也就越多,據此《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空白處召喚了讀者去呈現它的生命力。
注釋:
伊瑟爾《閱讀過程:一個現象學的論述》,見朱立元主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三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687-688頁
[美]海明威《沒有女人的男人們》,上海譯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7頁
同②,第365頁
參考文獻:
[1]馬新國.西方文論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周憲.文學理論導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王瑞.伊瑟爾“空白理論”在小說藝術中的運用[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