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麗霞
摘要:對兒童語言獲得的研究,早期采用的是以日記記錄為主的形式,隨著語言理論的提出,尤其是喬姆斯基對句法研究的影響,導致兒童語言獲得研究使用的實驗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主要闡釋幾種常見的在兒童語言獲得研究中使用的實驗方法及其優缺點,包括誘導模仿、圖片選擇和真值判斷任務。
關鍵詞:誘導模仿;圖片選擇;真值判斷任務
一、引言
從19世紀70年達爾文記錄兒子的早期語言開始,對兒童語言獲得的研究就從未中斷,采用的實驗方法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早期是以日記記錄為主要形式。隨著喬姆斯基先天語言能力學說的提出,語言學家對兒童語言獲得的研究開始轉向對兒童先天語言能力的測試,實驗方法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
實驗方法在兒童語言獲得研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方法的選取會影響實驗結果,進而影響最終得出的結論,方法的差異也能很好地解釋同一研究內容卻得出不同結論的現象。本文通過介紹幾種常用的實驗方法,包括誘導模仿、圖片選取和真值判斷任務,希望能幫助初次實驗者根據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選擇合適的實驗方法,進行科學的研究。
二、誘導模仿
誘導模仿是給被試聽測試內容,要求被試盡可能準確的復述測試內容。誘導模仿原先只用于測試言語障礙兒童的語言能力和正常兒童語言不同發展期的語言知識,如今也被用來測試二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
誘導模仿雖然要求被試重復聽到的測試內容,但并不是被動地重復,是對刺激進行重構,這一點可以從被試在復述過程中能把不合語法的句子自動更正為合乎語法的句子中看出。因此,該方法要求測試句的長度適中,以使被試的加工達到理解的層面,對刺激進行重構,測試被試內在的語法知識。在測試過程中,為了讓被試熟悉實驗任務,確保被試的產出能盡可能地跟測試句的長度和復雜性相同,實驗者在正式測試前會對被試進行相應的訓練。
前人使用誘導模仿對兒童句法獲得的研究領域主要包括:成分結構、短語結構、線性順序、照應語以及短語結構和照應語之間的關系。誘導模仿在兒童語言研究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源于其具備的一些優點:第一,誘導模仿可以對兒童語法知識某些方面的構建提供直接的、顯著的證據;第二,誘導模仿可以揭示兒童對目標句的抽象表征,以及跟成人表征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能準確地揭示出兒童句法能力的本質;第三,通過誘導模仿得到的產出和理解數據可以跟其他實驗方法得到的數據相互作證,進而提供更有力的證據;第四,誘導模仿操作簡單,可以很好地控制測試項的單一變量。盡管該方法有一系列的優點,仍有其局限性。首先,測試句的長度和復雜性比較難控制;其次,盡管該方法和其他實驗方法相互作證可提供強有力的證據,但因不同的實驗方法涉及到被試語言處理和認知因素不同,相互作證的過程中對這些因素的調節相對復雜和抽象;最后,誘導模仿行為在某些方面的測試只能間接地反映兒童的語法知識。
三、圖片選擇任務
圖片選擇任務是給被試聽一些語言刺激(以詞匯或句子的形式),同時呈現給被試一組圖片,被試根據聽到的刺激選擇相應的圖片。因此,圖片選擇任務是一項測試兒童語言理解的任務,包括兩種形式:一種是測試兒童在句子理解過程中,對其中形態句法對立的語義理解,另一種是形態句法的合法性對句子理解產生的影響。
在使用圖片選擇任務測試兒童的形態句法表征時,實驗者必須要考慮以下幾點準則,第一,刺激呈現的形式,一些實驗者選擇自己讀測試內容,盡管這種形式操作更便捷,但實驗者呈現的刺激的韻律及其他因素都會影響被試圖片的選擇;其次是圖片的呈現以及目標圖片和干擾圖片之間的相對凸顯性,每組圖片是否能準確地對應測試詞或句;再者,語言刺激和圖片刺激呈現的先后順序是否對測試內容和結果有影響;最后,圖片的數量也需要考慮,大多研究選擇呈現兩張或四張圖片,兩張圖片刺激意味著被試選擇正確和錯誤的概率各50%,無法解釋被試真實的語言能力;四張圖片刺激意味著有三張干擾項,設置起來比較困難。
圖片選擇任務在測試兒童語言理解能力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不僅是在句法層面上運用廣泛,如測試兒童對量詞和反身代詞的理解等,而且在語音方面也得到了廣泛運用,如測試兒童對漢語聲調的區分理解。該實驗方法可以用來測試兒童語言各方面的理解能力,而且可用于測試言語發展正常的兒童,也可用于測試言語障礙兒童。其次,該方法適用于被試無法產出特定的語言形式,通過被試圖片選擇任務的完成情況便可以看出其語言能力。但圖片選擇任務也有一些不足,首先是一些句法對立的圖片呈現相對容易些,尤其是測試詞或句是靜態的表征,如果要測試被試對動詞的理解,就難以找到合適的圖片呈現。其次是圖片選擇任務的合法性在測試兒童對形態句法對立(如單復數)敏感性的效用不大,只能呈現出被試是否獲得某種詞素或其使用模式。
四、真值判斷任務
真值判斷任務主要用來測試兒童對句子在特定情景中的理解。一個真值判斷任務是否成功主要取決于兒童反應的簡易性以及提供的信息量以幫助兒童理解復雜結構。真值判斷任務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采用是非判斷的方式,即實驗者創造一個特定場景,然后要求被試對特定句子進行判斷,回答正誤;一種是獎懲任務,即實驗者創造一個特定場景,要求被試對回答正確的人偶獎勵,回答錯誤的就懲罰。
真值判斷任務在測試兒童句子的理解研究中被廣泛運用,有的研究者使用該方法采用是非判斷方式來測試兒童對被動句和分裂結構的理解;Crain et al 利用獎懲任務來測試兒童對后指照應語的理解,以及采用是非判斷方式測試兒童對全稱量詞的理解,他通過對前人使用的是非判斷方法進行調整,解釋了為什么兒童對全稱量詞的理解有問題。在Crain的實驗中測試情景設置了貌似合理的否定假設,兒童對全稱量詞理解的準確度大幅度上升。因此,在采用真值判斷任務,尤其是是非判斷方式測試兒童的句子理解時,必須要設置貌似合理的否定假設或肯定假設。
真值判斷任務適用于各個年齡段,甚至也可以用來測試成人,只需要對實驗任務適當進行調整即可,這也是該方法最大的特點;其次,真值判斷可以用來測試言語障礙兒童或成年人的底層語言能力,尤其是基于被試口語產出或其他實驗方法進行評估的過程中顯示不出來的能力,也可用于對二語學習者,因其缺乏產出能力導致語法知識無法外顯。盡管真值判斷任務是一項典型的語言理解測試方法,但也存在局限性,如真值判斷任務只適用于測試可以嵌套在陳述句的結構,由于特殊疑問句沒有真值,因此在測試這種句型時就無法使用真值判斷任務。
五、結論
通過對誘導模仿、圖片選擇和真值判斷任務的介紹,這些實驗方法之間既有共性也有差異。其中共性包括:這些實驗方法主要用于測試兒童底層的內化的語言能力,尤其是兒童語言句法的獲得;其次,實驗方法適用于語言發展正常兒童和言語障礙兒童;最后,相對于非言語方法,這些實驗方法獲得的數據更加直接和準確,可以測試兒童語言發展的具體層面。其中差異包括:盡管這些實驗方法往往都被用來測試兒童的句法,但誘導模仿主要測試線性順序和成分結構等基本的句法要素,圖片選擇任務基本上可以用來測試語言理解能力的各個方面,真值判斷任務主要用于測試句法或基于句子形式的語義理解。其次,測試兒童的年齡段稍有差異,誘導模仿適用于一兩歲的兒童,被試的年齡相對更小些,圖片選擇任務的適用年齡上限為30至36個月大,真值判斷任務則適用于各個年齡段;最后,誘導模仿可用于跨語言測試。在兒童語言獲得研究中,選取合適的實驗方法或根據測試內容適當的進行調整對收集到的數據及最后得出的結論都至關重要。因此,實驗者必須充分了解各種實驗方法,才能進行科學的研究。
參考文獻:
[1]Crain, S., R.Thornton, C.Boster.Quantification without qualifation.Language Acquisition,1996,5(2):83-153.
[2]傅順華.論兒童語言獲得研究中語言感知實驗方法[J].凱里學院學報,2015,33(2).
[3]杭玲莉,顧琦一.二語習得中的誘導式模仿和語法判斷方法[J].英語教學研究,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