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
摘要:自貢地區的民間美術是當地的文化符號與根脈,是當地人們智慧的結晶與精神所在,是當地民間藝人勞動的藝術化陳說方式,是滿足物質與精神雙重需要的造物活動,具有較高的地方文化價值、審美價值與地方美術課程價值。本文通過對依據、意義的分析,來闡述自貢地區民間美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的可行性。
關鍵詞:自貢地區;民間美術;高中美術教學
一、自貢地區民間美術的概述
自貢市,地處四川盆地南部低山丘陵區,素有“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與“美食之府”之稱。該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美術種類有:龔扇、扎染、高氏手工微刻、自貢剪紙、麒麟燈(榮縣麒麟燈)等。龔扇、扎染、自貢燈會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貢剪紙、自貢彩燈制作技藝、高氏手工微刻、麒麟燈(榮縣麒麟燈)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除此之外,還有徐氏雕刻、李氏竹木牙玉雕刻等。
自貢地區的民間美術式樣豐富、內容多樣,經過不斷的傳承與發展,已形成了自身所獨有的藝術風格,具有典型的本土藝術特色與審美意蘊。
二、自貢地區民間美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的依據
(一)政策依據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講是一種自覺的文化認知和認同。對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研究、探索,選擇適宜的方式讓學生認知、認同地方文化,可以培養學生“地方性文化自信”。“地方性文化自信”的培養,是實現、達成“整體性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有效途徑。
同時,國家、地方政府出臺了相關文件政策,鼓勵、支持地方特色美術課程的建設與開發。如2011年由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
(二)教育學依據
1.主體性教育理論
主體性教育理論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觀點:教育的主體是學生,目的是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學生學習狀況,不斷的進行調整、改變;學習過程是師生知識交流、交往的過程。
2.素質教育理論
素質教育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實施、落實: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觀念;靈活運用教學方式、方法;重視德育教育,積極推進德育教育的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素養。
政府文件、政策為自貢地區民間美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提供了依據,而教育學方面的理論,為自貢地區民間美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堅實有力的理論基礎。
三、自貢地區民間美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的意義
1.通過自貢地區民間美術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當地的傳統民間美術,讓學生更加熱愛家鄉,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2.通過自貢地區民間美術教學活動,可以提升人們對當地民間美術的認識,讓自貢地區的民間美術有一個更客觀、更真實的傳承。
3.通過自貢地區民間美術教學活動,可以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提升教師的理論素養與科研能力,豐富學校校本課程的內容,豐富學校美育的形式。
綜上所述,自貢地區民間美術融入高中美術教學,是完全可行的,應成為教育工作者重視與解決的首要問題,因其有利于促進地方特色美術課程的建設與自貢地區民間美術的傳承與發展,有助于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王靜,王昭珺.怎樣開發校本教材[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11,12.
[2]何永斌.四川民族地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