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娟娟


摘要:話輪是會話的基本單位,是關于語言會話轉換規律的理論研究,是研究機構話語與日常話語,分析話輪轉換能夠讓我們對會話內容的傳播價值,對會話雙方的話語地位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訪談節目《圓桌派》又類似于小組討論,話輪轉換更替更快,人均發話的機會也在增加,會從話輪轉換中對其討論的話題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在分析話輪轉換的過程中,也有助于人們會話策略的提升。
關鍵詞:話輪;話輪轉換;《圓桌派》
一、《圓桌派》
《圓桌派》是由媒體人、文化名嘴竇文濤主持的一檔節目。節目以圓桌為名,是為了體現圓桌席上人人平等,也是還原在生活中發生在圓桌旁的聊天;派即π,由圓生發,無窮無盡,意指聊天想象充滿未知的可能。節目中主持人為竇文濤,每期邀請三個嘉賓,每期就一個話題引發思考,沒有劇本,大家一起暢所欲言,交流價值觀,互相進行思想的碰撞。在《圓桌派》中以香燃開始,香完結束,關于一個話題進行討論。
訪談類節目中的對話是一類發生在特殊場合有著特殊目的的談話,與日常對話相比,隨意性較小,目的性較強,[1]《圓桌派》中的對話是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討論,其中主持人是控制,嘉賓是參與。但是《圓桌派》又有不同,類似于小組討論,節目中也就只圍繞一個話題,不設定其他邊框,部分嘉賓與主持人是朋友關系,聊天相對隨意,氣氛較為活躍。
二、話輪研究
話輪分析屬于會話分析的范疇。英語日常會話的基本結構單位是話輪,話輪可以由不同的語言單位構成,詞、短語、句子、句子組合都可以構成話輪。話輪是由Sacks在1974年提出,用于話語分析領域。話輪轉換是指發話者與受話者不斷交換所扮演的角色,即發話者變為受話者,受話者變為發話者。在會話的過程中,發話者與受話者輪流發話,兩者角色在不斷地更換過程中。[2]具體的話輪轉換策略,Richards將其歸納為,施與話輪策論;把持話輪策略;持續話輪策略,即獲取話輪。[3]
三、《圓桌派》中話輪轉換特點
(一)相對寬松的交流環境
首先節目中主持人主持風格較為輕松,主持人與嘉賓們之間不存在壓制關系,其次,主持人與有些嘉賓是朋友關系,大家只是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暢聊,發表自己的見解,最后,主持人與嘉賓之間,嘉賓與嘉賓之間的地位是對等,只是互相之間的身份職業不相同而已,在平等的基礎上,就以自身職業角度出發或者以自身經歷出發對話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以上共同構成了相對寬松的交流環境,對于所要聊天的話題來說,更有利于對話題的深度剖析。
(二)相對較快的話輪轉換
與平常一對一訪談不同,每期節目共有四人,主持人加上三位嘉賓,雖然嘉賓職業每期各有不同,但都屬于行業里的優秀人物,因此彼此間的話語權是相對等的,這就造成了話輪轉換相對較快。
四、《圓桌派》話輪轉換分析
(一)話輪數
《圓桌派》共有三季,每季有24集,每集的話題都不同,本文選取《圓桌派》的是第一季中第一集《師徒》,時長為33分鐘。每集中有三位嘉賓和一位主持人,主持人是共四個人,主持人竇文濤(以下簡稱竇),嘉賓一余世存(以下簡稱余),嘉賓二梁文道(以下簡稱梁),嘉賓三馬未都(以下簡稱馬)。本文筆者將《師徒》這期的話語轉換成文本,一共總結出108個話輪。話輪在各類參與人員中分配比例如下:竇有34個話輪,余有26個話輪,梁有22個話輪,馬有27個話輪。除了主持人的話輪數相對多一點,嘉賓之間的話輪數相對均衡。
(二)《圓桌派》中讓出話輪
在節目中,主持人選定話題,指定嘉賓成為下一個發話人。[4]例如:
余:那馬爺呢?
馬:如果你說不是師父,我進的是一家公司。
自選是當前說話人通過詢問設定聽者自行選擇成為下一個說話人。主持人的話題應當能夠激發下一個發話人,如果下一個說話人沒有激發成功,那么就視為讓出話輪失敗。[5]
由上面的統計表1可以看出,在節目中,話輪轉換策略中讓出話輪,不管是主持人還是嘉賓,指定下一個發話人都很少,有也是通過道出對方的姓名,或者用他、你,來指定下一個發話人,有6個話輪轉換;讓出話輪策略主要都是下一個發話人自選,有57個話輪轉換;由于是多人會話,在本節目中,沒有存在停頓讓出話輪,每一位發話人在交談中都積極主動完成。
(三)《圓桌派》中奪取話輪
奪取話輪是指插話、重疊和打斷。奪取話輪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通常的情況下,主持人為了達到節目效果,會經常奪取話輪,而嘉賓有時候為了避免回答主持人的某些問題,而打斷主持人的話題。
插話是指當發話人表達完一個完整的意思后,聽者有表達見解或者添加解釋亦或者有符合意圖,主持人與嘉賓都會經常使用到該策略。重疊是指說話人在說的過程中,聽話人對話題感興趣而奪取話題。打斷是指聽話者意識到說話人還未結束而打斷會話奪取話輪。[6]
在表2中,主持人主要以采用插話和打斷的策略讓會話得以順利進行,三位嘉賓對于話題有插話,經常要表達自己的意圖;有重疊,對于話題進行中,有自己感興趣的部分,所以奪取話輪;再有打斷,對于聊天過程中,聊天內容方面有自己想說的地方,就會打斷對方,主主要是為了控制節奏,或者說對于對方所說的話語不是很認同,急于發表見解。
(四)《圓桌派》中保持話輪
保持話輪的策略主要是獨白,空白填補,語篇標記和提示語。
本期節目中,主要采用獨白和空白填補的策略來守住話輪。空白為其主要方式,無論是主持人還是嘉賓都有很長的論說,例如馬未都在說公約與私約上,進行了很長的論說,敘說何為公約,何為私約,守住當時的話輪。
五、結語
本期節目中,話輪的轉換較頻繁,由于是多人會話,且節目氛圍定義在輕松,所以在讓出話輪中,主要是自選,即很少有指定說話人以及停頓,反映出彼此間的關系是一種對等事物權利關系。在奪取話輪中,多人會話里,各種形式都存在,在普通雙人訪談,是以打斷為主導,主持人要控制節目,使得節目效果更佳突出,但在節目中,主持人雖然也要控制節目的節奏,但選擇的方式有插話有打斷,并且大家彼此間是就話題談話,各抒己見。在保持話輪中,彼此為了對話題進行交談,發表見解,有時在話語字數上增多,長篇大論,因此主要是獨白的策略。
以上可以看出,《圓桌派》有訪談節目的共同特點,也有自己的特色。可以保持住自己的話語特色,使得節目更加的突出。
參考文獻:
[1]鄧琪,郭緒文.訪談節目的話語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10).
[2]王歡,馬騏.電視談話類節目主持人“話輪”控制分析——以《魯豫有約》與《奧普拉脫口秀》為例[J].國際新聞界,2012 (06).
[3]伍海英.電視求職節目的話語分析——以《非你莫屬》為例[J].語言文化研究,2013 (03).
[4]盧莉.話輪:英語會話的言語轉換機制[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 (02).
[5]張廷國.話輪及話輪轉換的交際技巧[J].外語教學,2003 (04).
[6]沈家懌.訪談節目的話輪分析——以楊瀾訪談錄為例[J].文學界,2012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