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俊豐
俗話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學校就是那營盤,學生就是那來來往往的受教的兵。如何讓這些兵能在我們所構筑的營盤中變得羽翼豐滿,成就傲人的將軍,是所有教師的光榮使命。我們都說:教學是藝術,而藝術科的美術課教學更應發(fā)揮本學科的特點和優(yōu)勢,中學階段的美術教育,正處在學生身心發(fā)育的敏感期和上升期,培育學生的唯美的觀察和表現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激情和終生審美理念是我——一位中學美術教師從教十年來不變的工作信條。如何使美術教學為學生群體普遍接受?如何使有基礎,有靈氣的學生有足夠的動力開發(fā)自己的藝術潛能?這兩個問題,我把它們看得很重,也是我努力的根本。回首工作中的點點滴滴,我認為把握這個根本的途徑就是——喚起意識的培養(yǎng)。
較小學時期,學生在中學時期對知識有了更具目的性和選擇性的期待,我們都熟悉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其實,師傅引進門,學藝在個人。教師的知識也是有限的,不能包辦也包辦不了學生的終生學習任務,且美術創(chuàng)作的生命是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在題材上如此,在技法上也如此,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下,素質教育的理念也強調教學中的“激發(fā)”二字。這兩字針對中學普遍的學生群體而言,我認為稱之為“喚起”更為合適。原因有三:
一、學生需要無束縛的嘗試活動,也需要受肯定和成功的心理滿足感,教師在潛移默化中鋪路搭橋,此曰"喚起",非常恰當
這里所說到的“喚起”,一字曰“喚”,實施的意義是從朋友、從同道的角度,引導學生重視和發(fā)現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藝術看點,積極去做藝術的提煉與升華;一字曰“起”,實施的方向是激揚起學生藝術創(chuàng)作的欲望,積極的動手動筆,感受并踐行藝術創(chuàng)作之美。
學生的智慧是應該肯定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學生看待事物較之我們更犀利,他們的表現也更直白,藝術的洞察力需要培養(yǎng),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陪同學生進行真善美的體驗,當好學生的引路人,使學生逐漸的感受到表現世界和美化世界的快樂,這時,他們就能體會到藝術家的美妙感受,沿著創(chuàng)作——快樂——創(chuàng)作——更快樂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下去。
二、促成學生尊重自己的學習興趣,行之有道的引導學生自由的激發(fā)興趣所引爆的學習能量,創(chuàng)作有個性的作品,此亦曰“喚起”
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持之以恒的興趣可以造就一位藝術大師,而一時興趣卻會毀掉一棵極有靈性的藝術之苗。而這兩種興趣形式有相互的轉化關系,就象激流中的行船,舵向很關鍵,教師就應是稱職的舵手。學生的創(chuàng)作個性以及審美取向都有社會性的來源,而由于學生小,他們并不明白美的事物為什么使他們著迷,也不知道美的事物對自己,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具有怎樣的價值。我們應教導學生:這個美麗的世界是我們創(chuàng)造的,人類是偉大的,就象每一位藝術大師的成功經歷一樣,我們的每次靈光一現都值得我們去捕捉,我們學習藝術的興趣是充滿激情的,而激情造就的不僅僅是一次次創(chuàng)作的成功,還會有失敗和思索,這也是我們應當珍惜的財富。
我們都說學生是花朵,那么花朵就應有它賴以發(fā)育成長的肥沃土壤,這片土壤就是教師的教學空間,我們喜歡用“姹紫嫣紅”來形容滿目的美麗花朵,這也代表我們的一個認知:一個生機勃勃的花園里,花兒必定是色彩各異,形態(tài)豐富的。我們這些園丁們面對的是一些成長中的小花,他們希望炫耀他們的美麗,但又有那么點慵懶,我們應給他們施肥,給他們鼓勵和呼喚,使他們明白明天的自己將會多么美麗,明白自己的美麗是多么的與眾不同。為了追求和表現美,為了彰顯自己不一樣的審美氣息,向著陽光,向著人生的廣闊天地,就像小花,一次次的破土而出,孩子們會樂此不疲。
三、用繼承并發(fā)展的眼光看待美術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意識到學以致用的現實意義,促成學生群體整體美術修養(yǎng)的提高和專業(yè)后備人才的脫穎而出,此曰“喚起”
眼下,時代的發(fā)展和建設的需要使學生應具備一專多能的特點,而專業(yè)美術工作也成為了令人艷羨的職業(yè)。但有的中學生們對美術課卻不那么投入,為什么?中國古代畫論中曾提到: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如何活學活用,這個問題在現在看來比任何時候都急需解決。現在的學生無時不在的受著浮躁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沖擊,市場經濟的大環(huán)境也影響著他們的學習取向。當代從事基礎教育的美術教師應重視學生的這種需要,我們應在現有教材上進行深挖,從課程內容設置、課堂環(huán)節(jié)上多創(chuàng)設和時代化、流行化、娛樂化元素有關的情境,充分發(fā)揮現代教學手段的優(yōu)勢,使學生感受到:在繼承先師們的藝術成果的同時,提升自身藝術創(chuàng)造力,練就融入時代洪流的藝術表現力是刻不容緩的。尊重傳統(tǒng)和銳意創(chuàng)新,兩者間從來都不矛盾,與時俱進的學習思維,從來沒有割裂過繼承和發(fā)展。學生一旦將美術當成自己人生中的必修課,會使他們這個群體成為最快樂的群體,在學生這個群體里,有很多是未來的畫家,也有很多是未來的藝術設計師,他們,也會得以很快的邁出自己藝術生涯的第一步。
俗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在我看來,正確的引導是做好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的工作,更象一位母親在嬰孩混沌之中深情的呼喚,喚起他第一次睜眼,喚起他認識和感知人文天下,喚起他或精彩或平凡,但決不虛度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