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國強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訪談法對如何通過體育鍛煉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進行了論證論述。首先通過查閱資料論證了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事實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競賽能使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是控制精神緊張和心理失調的有效途徑,它有助于振奮精神、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增加社會聯系等。所以體育鍛煉對于促進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體育鍛煉;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前言
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很多問題。有許多關于中小學心理問題的調查報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不良趨于嚴重,不斷發生一些惡性事件,繁重的學習任務給了現在的中小學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各種精神疾病的產生,如抑郁自閉、暴躁、思想極端以及高度妄想。事實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競賽能使人的精神高度集中,是控制精神緊張和心理失調的有效途徑,它有助于振奮精神、降低焦慮反應、提高智力功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堅強的意志、增加社會聯系等。所以體育鍛煉對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1.研究對象:以通過體育鍛煉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研究對象,找出如何用體育鍛煉的手段減少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
2.文獻資料法:通過在圖書查閱文獻資料、報刊雜志、瀏覽網頁等查找相關文獻資料、文章、報道等近100多篇。了解有關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對此進行分析總結。
3.觀察法:通過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和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中小學生進行觀察比較,得出論證。證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有更好的心理素質。
4.訪談法:通過與專家、學者進行訪談了解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的關系,通過與學生的老師、家長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及心理健康狀況。
二、論題論證
1.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存在。通過調查分析目前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確實存在。許多關于中小學心理健康問題的調查報告都已表明,青少年心理問題趨于嚴重。大約32%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對唐山市部分縣、鄉中小學的教師及學生家長進行訪談了解了中小學生目前的基本狀況。
2.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中有75%-85%的人不喜歡參加體育運動,特別是集體性的體育活動。這些人群缺乏主動與人交流的心理,出事自我意識強,在遇到挫折時很難進行自我調節和與人溝通,導致心理問題的產生。而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不僅身體健康,而且自我調節能力強,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在集體性的體育活動中,能讓學生明白如何正視自己、隊友以及對手。有助于振奮精神、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堅強的意志。
3.培養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熱情。通過體育鍛煉的手段提高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是簡單可行的辦法,而且具有實效性,所以必須確立培養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熱情,使其投入體育鍛煉的情趣之中。
根據孩子的運動心理過程:運動知覺、建立表象、形成形象思想能力、產生情感、培養意志品質,注重在運動處方內容設計上下工夫,逐步以趣味性運動處方適應其個性心理特征,引導孩子參與并熱愛運動。學校在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時應注意:①變換練習法②創設情境 ③充分運用新器材 ④傳統素質練習與體育游戲、活動相結合。
4.學校體育及設施
學校體育對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至關重要,中小學生在學習期間長期處于學校教育之下,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生活、學習、成長。從原始社會出現體育的萌芽時期起,體育就一直作為教育的手段之一流傳下來,直至今日,現代社會體育是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學校體育又是學生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的培養以及運動習慣與參與意識的形成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
(1)學校體育對克服困難的影響
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必須迎接各種各樣的挑戰,要想在挑戰中獲得勝利,就必須有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力。如果缺少了這種能力,無論一個人有多么大的抱負和理想,在遇到困難時,都可能會退縮或放棄。“愚公移山”這個神話故事就告訴我們做事要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成功!它證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2)學校體育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就是人際交往能力。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成長的一個小社會,在人生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都是要在學校里度過的,學生要適應這個小社會也需要有一定的人際交往。因此,人際交往也是中小學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在一些情況下,人際交往比智力的影響更大。事實表明體育鍛煉可以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產生親近感。在體育運動比賽中,不用言語,一個手勢,一套活動,就能溝通信息,交流心聲,自覺不自覺地相互產生一種情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的適應能力要強的多。另外,一些體育活動項目,特別是集體項目的本身就給參與者提出了必須互相交流,增進彼此情感的要求。
(3)學校體育對學生自信心的影響
自信是一種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是學生不畏困難,敢于行動的重要心理因素。自信心強的學生往往表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很少有自悲和恐懼的心理狀態。而自信心差的學生則做什么總是畏縮不前,怕這怕那的,沒有積極進取的心態。總是在自悲和恐懼中徘徊,心理壓力相當大。
(4)學校體育對學生身心調節的影響
情緒是身心調節的晴雨表,每個人都有各種情緒,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情況下人的情緒是不一樣的。中小學生正處于生理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他們的心里情感變化較大,所以應該注意身心調節,學會如何穩定控制自己的情緒。情緒是人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自然反應。
三、結論
1.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普遍存在,其中包括部分成績優異的學生,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生活條件富裕,孩子生活過于嬌慣,依賴性強,不能獨立。在學校不愿與人交流,導致自閉等心理問題的發生。
2.參加體育運動或競賽使人精神高度集中,是控制精神緊張和心里失調的有效途徑,它有助于振奮精神、降低焦慮反應、提高智力功能、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培養堅強的意志、增加社會聯系等,對保持心理健康很有裨益。
3.學校體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克服困難、社會適應、自信心、身心調節、自我評價等幾個方面。學校必須加大對學校體育的認知度,不斷提高完善學校體育制度、內容、形式、強度和時間等等,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體育鍛煉,促進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完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