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聞,馮連榮,張 妍,秦秀義,梁德軍
(1.遼寧省楊樹研究所,遼寧 蓋州115200;2.桓仁滿族自治縣八里甸子林場,遼寧 桓仁117200)
金針菇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食藥用真菌,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近年來市場上對金針菇的需求逐年增加。為了獲得優質的金針菇菌種,筆者采集了野生金針菇并對其進行了分離純化,本試驗是利用不同的培養料配方對野生金針菇進行室內馴化培養,以期篩選出適合野生金針菇生長的培養料配方。金針菇是木腐菌,一般培養料使用木屑居多,而北方玉米芯和稻殼等原材料豐富,如果利用玉米芯和稻殼也能獲得較高的產量,那么將大大降低金針菇的生產成本,因此,本試驗采用木屑、玉米芯、稻殼等多種原材料對野生金針菇進行栽培試驗,以期獲得產量高,成本低的栽培料配方。
2016年,遼寧省楊樹研究所于遼寧省凌海市金城苗圃楊樹林下采集野生金針菇子實體,并進行組織分離純化獲得了野生金針菇菌株。試驗以木屑、玉米芯、稻殼、麥麩等為主料,添加少量的蔗糖和石膏,培養料配方分別為:(1)木屑78%、麥麩20%、石膏 1%、蔗糖 1%;(2)玉米芯 70%,木屑 20%、麥麩8%,石膏 1%、蔗糖 1%;(3)稻殼 30%、木屑 48%、麥麩 20%、石膏 1%、蔗糖 1%;(4)玉米芯 40%、木屑30%、麥麩15%、玉米面13%、石膏1%、蔗糖1%。
試驗于2017年9月11日制作栽培袋,于2017年12月18日結束。選擇栽培袋規格為17×33 cm,分別按常規方法預濕,拌料,裝袋,含水率65%,PH6-7,裝袋時壓緊、壓勻,每袋干料重300g,高壓滅菌1h,無菌接種,接種時采用一端接種法,接種量要大,盡量讓菌種塊占滿料面。然后放入培養室,溫度控制在20℃左右,觀察培養,待菌絲長滿袋后開袋催蕾,按常規方法進行出菇管理和采收,共采收三潮菇。
菌絲生長速度測定:接種后菌袋放入培養室觀察培養,當菌絲走滿料面并向下走菌,各取10袋分別作起始標記,隔日劃線,測菌絲生長速度,重復3次。出菇產量測定:每處理取10袋,重復3次,相同管理方法,觀察子實體生長情況,記錄產量,統計生物學效率。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并進行LSD方差分析。
按照不同的培養料配方制作栽培袋,然后移入培養室進行觀察培養,培養情況如下表,由表1可知,配方1的菌絲長的最快,僅38天菌絲已經長滿菌袋,而且菌絲長勢良好,濃白、粗壯;配方4雖然長的慢,41天才長滿袋,但菌絲更加潔白致密且有粉末狀菌絲;配方3菌絲生長雖然不慢,但菌絲長勢稍差,表現為濃白,較細密。

表1 不同培養料配方菌絲生長情況
待菌絲長滿菌袋后開袋催蕾,約7-10天后料面相繼出現魚籽樣的原基,經歷5-7天的速生期,子實體逐漸成熟,子實體采收后統計產量及生物學效率(表2)。由表2可知,利用配方4進行野生金針菇的培養獲得的子實體產量最高,達到極顯著水平,袋平均產量為261.65g,而配方3獲得的產量最低,袋平均產量僅為157.46g。說明與稻殼相比,玉米芯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金針菇分解利用。添加了稻殼的配方在催蕾期時獲得的菇蕾密度也很大,但菇體成熟時菌柄較短,生產力較差,生物轉化率太低。

表2 不同配方野生金針菇產量
試驗結果表明,野生金針菇較理想的培養料配方為:玉米芯 40%、木屑30%、麥麩15%、玉米面13%、石膏1%、蔗糖1%,以玉米芯為主料的培養料配方(配方4)比以木屑為主料的培養料配方(配方1)獲得的產量高,說明采用玉米芯為主料進行野生金針菇的馴化培養是可行的。由于我國北方地區玉米芯資源豐富、成本低廉、方便經濟,因此在金針菇的工廠化生產中選用玉米芯為主料不失為一種為農民增產增收的好方法。
添加稻殼的配方(配方3)和添加玉米芯(配方2和配方4)的配方相比,添加玉米芯的培養料獲得的產量較高,說明培養料中添加玉米芯更有利于野生金針菇的生長,原因可能是玉米芯營養豐富,營養構成好,物理結構較為疏松,能較好地滿足好氣而難以分解利用粗纖維的金針菇的生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