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
在《威斯利王國》這本圖畫書中,我看到的主人公威斯利更像是一個自閉癥兒童,或者是屬于自閉癥譜系障礙的阿斯伯格綜合征兒童。這類孩子在智力上沒有問題,但是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上卻存在很大的問題。
自閉癥,包括自閉癥譜系的這一類特殊兒童,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科學研究中都遭遇了很大的挑戰。科學家們不知道這種疾病的發病原因,不知道用什么方法能夠有效地治愈這種疾病,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確切地定義這種疾病。這類兒童身邊的人,包括他們的父母,都難以理解這些孩子到底怎么了!
從“融合”視角轉向“保持原貌”視角
過去,這樣的孩子沒有太多的機會能到正常的學校中進行學習,只能生活在家里,由家人照看,最好的狀況就是進入特殊學校。現在,我們有一些教育體系允許這類兒童入學,但我們通常會看到他們在學校里與教學環境格格不入,與其他孩子無法正常交往,顯得更為特殊。威斯利可能就是這種進入了正常教育體系但又很特殊的孩子。
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但在此過程中,融合的雙方,即自閉癥兒童和普通兒童都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自閉癥兒童很難融入正常兒童的學習和生活中,很難和正常兒童自如交往,有很多困惑和掙扎,就像圖畫書中的威斯利總在逃跑一樣;普通兒童也很難理解為什么有這樣一些孩子和自己完全不一樣,也不知道該怎么與之相處。另外,我們必須承認,融合意味著要讓自閉癥兒童付出很大的代價,因為想要融合,必須改變,必須要接受很多訓練,讓這些特殊的孩子發展出與正常兒童相同的一些特點。這對于自閉癥兒童來說非常困難,甚至對于一部分重度自閉癥兒童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于是,這些年世界上很多研究自閉癥兒童的科學家,將研究方向調整到了一個新的角度,那就是承認這類兒童確實無法與正常兒童變得一樣,或者說認為讓他們保持原有的樣子,不再強迫他們變得和正常兒童相似或一樣,才是對這個群體更好的治愈與幫助。所以,新的科學研究方向認為,極端的自閉癥不需要治療。科學家們開始改變研究方向的前提也在于,對極端的自閉癥患者來說,干預和治療的效果都太差了,無論是使用藥物、行為訓練還是進行心理輔導,效果甚微,這讓醫生、專家、科學界感到絕望。人們開始思考和嘗試,也許不改變,才更科學、合理。
更匹配的環境,是特殊兒童的自有王國
當然,允許這類兒童保持原有的樣子,允許他們不改變,并不是放棄他們,而是在接受他們不需要被改變的基礎上,提供給他們更匹配的環境,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另類優勢和潛能。這類特殊兒童的智力沒有任何問題,甚至有一部分兒童還具有其他方面的特殊才能。當社會沒有發展到某種水平的時候,這類兒童只有兩種選擇,要么被遺棄到社會邊緣,要么被強行改變,痛苦地適應。而當社會發展得越來越好的時候,就會有第三條出路出現。就像《威斯利王國》中,威斯利的父母能夠給予他照料和物質基礎,給他空間,讓他創造出了屬于自己的王國,發明出各種機器,創造新物種,甚至創造新文字,他建立了一整套只屬于他的全新的生存體系。
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給予不同的環境匹配,這需要社會和時代有更好的進步和發展,需要有人或科技進行更多的輔助性工作,比如能幫助自閉癥兒童進行簡單的社交,能照顧好他們的生活,等等。
我們看到,圖畫書的故事給出了一個理想的結尾,就是當“威斯利王國”運行得很好的時候,其他孩子也開始感興趣,都主動來和威斯利交朋友,融入了威斯利構建的王國。但是,對于自閉癥這類特殊兒童來說,現實生活不會有如此理想化的結局。但我們應該可以期待,人們將對特殊的、與自己不太一樣的人的接納程度越來越高,不會再將他們看成是奇怪的人,而是會非常自然地接納他們的存在,幫助他們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部分,很好地去發揮自己有能力的部分,這是時代進步的體現,也能給家有特殊兒童的父母一些新的養育思路和啟發。就像以前我們一定要強迫左撇子的孩子寫字必須用右手,而現在則順其自然了一樣,特殊兒童在未來也會有他們獨特的生存空間,不必被訓練、干預,不必變得和正常兒童一樣,他們也能生存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