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靜 李麗
麗的產假快要休完了,她想帶寶寶回一趟老家,給從未見過寶寶的姥姥和姥爺看看小寶寶。可再過一個多星期,就該帶寶寶去接種疫苗了,怎么辦?麗麗想跟醫生商量給寶寶提前接種疫苗,醫生卻告訴她,不可以提前接種,否則可能會影響疫苗免疫效果。
1、可以提前接種疫苗嗎?
不可以。
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種疫苗,才能獲得最佳的免疫效果,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隨意提前或推后接種時間都是不可取的。
有些心急的父母早早帶孩子到醫院接種疫苗,以為越早接種,孩子獲得免疫力的時間也越早,其實不然。因為孩子出生時,從母親體內獲得的抗體還沒有消失,過早接種會對疫苗的免疫反應產生干擾作用,使得疫苗接種不能成功。另外,嬰幼兒的免疫功能尚在發育過程中,如果不按免疫程序接種疫苗,提前接種可能會降低免疫效果,不能達到預期的抗體水平,也不能形成較持久的免疫保護。
因為疫苗接種起始月(年)齡的確定是基于避免母傳抗體對嬰幼兒疫苗免疫效果的干擾、個體免疫系統發育狀況和傳染病暴露風險等因素的綜合評估,如果提前接種了疫苗,可能會因為母傳抗體的干擾或免疫系統發育不成熟等原因,使疫苗接種后效果不理想。在實際預防接種工作中,提前接種被視為不合格接種,需要在孩子到達相應的月齡時,重新進行接種,所以,家長應當按照免疫程序適時帶孩子接種疫苗。
2、需要多劑次接種的疫苗,間隔時間可以縮短嗎?
不可以。
科學研究表明,有些疫苗需要多劑次接種,而只有每劑次接種的間隔時間合理,才可以產生良好的免疫效果。大多數疫苗的基礎免疫需要接種3次,每一劑次的間隔時間不低于4周,這樣才能產生免疫保護效果。如果提前接種,免疫效果得不到保證。所以,在實際預防接種工作中,疫苗各劑次間隔時間短于規定的間隔時間則被視為不合格接種。
3、錯過了某種疫苗的接種,可以補種嗎?
可以。
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隨著體內的母傳抗體消失,容易感染各種傳染病,這就是為什么大多數疫苗的基礎免疫要在1歲以內完成,及時接種疫苗可以讓孩子盡早獲得免疫保護。因此,預防接種強調按疫苗的免疫程序及時接種,避免因遲種、漏種,導致孩子不能及時獲得相應疾病的免疫保護,而感染發病。
但是,孩子由于患病等原因,有時不得不暫緩接種疫苗,一般情況下,各種疫苗的免疫程序的劑次間隔是有一定時間范圍的,暫時錯過程序所規定的時間仍然可以補種。
比如,麻疹疫苗的初次接種月(年)齡是8月齡,這個年齡接種可以盡早保護兒童,如果孩子在8月年齡時因病沒有接種,可以在隨后幾個月身體康復后再接種,并不影響疫苗效果。
我國對14歲以下兒童的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有嚴格的查漏補種規定。在孩子入托前、入學前都會查驗預防接種證,發現有漏種疫苗的孩子,會及時提醒家長帶孩子補種。每一種疫苗都有明確的補種標準。
4、兩種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嗎?
可以。
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疫苗可以同時接種,同時接種的疫苗如果均為注射類疫苗,應該在不同側的部位接種。但如果沒有同時接種,對間隔時間的要求分兩種情況:
可以間隔任意時間接種的情況:
現有的實踐經驗證明,大多數滅活疫苗先接種時,不會干擾后續接種的其他滅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的免疫應答,也不會增加不良反應,因此,滅活疫苗可以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也可以不同時接種。如果沒有同時接種,先接種滅活疫苗,后接種另一種滅活疫苗或減毒活疫苗,都不需要考慮間隔時間,隨時可以接種。
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與其他注射型減毒活疫苗或滅活疫苗之間,不需要考慮時間間隔,可以同時接種,也可以不同時接種。
需要間隔一定時間的情況:
有的減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水痘疫苗,其中任何一種疫苗先接種,都可能會干擾后一種接種疫苗的免疫反應,因此,兩者之間至少需要間隔28天。
5、可以選擇不同的部位接種疫苗嗎?
可以。
預防接種最常見的途徑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皮內注射以及口服。目前采用皮內注射方法的疫苗僅為卡介苗,其他多數疫苗采用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的方法,少數疫苗為口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不同的接種部位。
還不會走路的小寶寶,可選擇在大腿前外側肌接種。已經會走路的孩子,可選擇在上臂外側三角肌接種。
6、搬家了可以更換接種疫苗的地點嗎?
可以。
為方便孩子接種疫苗,我國兒童的預防接種實行屬地化管理。家長要在孩子出生后一個月內,攜帶醫院出具的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記錄、居住證明等,到孩子居住地所屬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醫院預防接種門診,為孩子辦理預防接種證,建立預防接種電子檔案。辦理手續時,接種醫生會預約孩子下次接種的疫苗和時間,打印接種預約單或在預防接種證上做預約記錄。
孩子長期居住地點變化或外出時間較長時,家長應主動攜帶預防接種證,及時到原預防接種門診辦理遷出手續,再到新居住地的預防接種門診辦理遷入手續,保證孩子能按照免疫程序繼續接種疫苗,避免因居住地變化而漏種疫苗。
無論是新生兒還是新遷入兒童(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都可以到現居住地的預防接種門診辦理預防接種手續,享受預防接種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