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輝
摘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與技術操作,轉而更加注重人才的應用性、實踐性能力,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應充分與當前計算機發展中的多種新型技術相結合,從而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做出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能夠順利完成人才培養目標。本文對當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進行了分析,并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 應用型人才 人才培養
一、當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人才培養在我國長期的發展中已經較為成熟,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培訓機構數量眾多,且已經基本形成了包含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課程教學大綱與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而隨著計算機專業內容不斷擴展,社會計算機專業的就業模式逐漸增多,這就為計算機專業教學機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需要教學專業隨計算機就業模式的變化而變化,將一些新興的軟件測試、網絡集成等就業方向納入教學機構專業設置中,還要在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多樣化培養上加大力度。因此,對于新形勢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各人才培訓機構必須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市場上對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對自身專業設置和培養模式進行重新定位,并對人才的目標進行調整,確保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當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已經不僅是讓學生具備計算機專業的相關知識技能,更需要相關教學機構在教育部門所制定的專業規范的基礎上,從當前社會上對人才專業素質、培養規格、崗位特點以及職業領域等多個角度進行全面考量,將專業知識技能與現代計算機行業實踐能力統一起來,使學生真正具備符合現代計算機發展與應用要求,適應新時代職業崗位的綜合素質。同時還要以結合新的培養目標和行業的需求重新規劃專業培養體系,將網絡應用開放、嵌入式系統開發等納入培養體系,從而為計算機人才的就業提供更多機會。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前期工作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需要在人才培養的前期就做好教學模式優化和理論指導工作。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應用型教學模式更加注重人才在職業發展中的適應能力和專業應用發展能力,因此教學機構可以參照企業中員工的職業培養模式對人才的應用型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重新明確具體的教學環節。例如企業中通常會對新人職的員工進行了解再依據其特點和專業特長進行組織分配,而后有專業組織內的管理者或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帶領其進行實踐模擬,該模式在計算機專業教學中也可以進行操作,從而使學生的特長能夠得到充分發揮與成長。另外在理論指導方面,應側重于學生具體的專業基礎知識理論體系的構建,在傳統基礎理論的學習的基礎上,按照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組織,再通過設置相應的技術能力等級構建起優帶差、老帶新的學習模式,同時鼓勵同一水平等級的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動,以促進相互學習,共同提升。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課程實踐階段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經過前期的改革優化后,就需要針對具體的培養環節以提升學習人員的專業實踐能力為目的從專業與實踐兩方面對課程進行科學設計,確保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符合實際應用需求。同時應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實操機會,從而加強專業的實際應用。
在計算機專業課程的設計方面,應以幫助學習人員打好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基礎為目的,而這也是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關鍵。因此,計算機專業的培養機構要充分結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培養目標以及按照課程的內容性質等對專業課程進行科學實踐性設計,確保課程體系具備較強的可行性,符合教學規律。計算機專業課程通常包含計算機基礎理論課程、通識課程以及核心專業課程等,其中基礎理論課程涉及到數學、物理以及程序設計等各學科知識,主干課程需根據當前計算機專業對學生就業中企業對計算機硬件管理、軟件編程應用管理以及科研等方面的需求進行設計主要應包含計算機導論、高數、c語言等。通識課程是計算機應用型人才職業素養養成的關鍵,因此通識課程應涉及思政、體育以及人文社會等內容,幫助應用型人才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素質,從而在就業崗位上能夠健康成長。核心專業課程是對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在各計算機應用方向上的進一步拓展延伸,主要包含數據結構與實驗、數據庫系統理論、數據邏輯電路及實驗、電子電路學等課程。
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提升學員的實踐應用能力,因此在實踐課程方面應結合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從實驗課程、專業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方面展開多層次的實踐課程規劃。首先對于實驗課程的設置,教學機構應結合當前計算機領域的應用技術需求,開設各種與之相關的實驗課程如計算機組裝和維修、網絡安裝與架構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激發起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此外,課程設置還應充分將計算機專業知識與實踐動手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運用計算機理論知識指導實踐操作,如開展軟件開發、項目設計等課程,培養學生知行合一。其次,專業實習設計是一種對學員各種計算機專業知識技能進行綜合鍛煉與檢驗的過程。在實習課程中,培訓機構會針對不同專業以及不同學習階段的學員情況制定不同的實習方案與任務,如軟件開發學員就為其設置實際軟件開發項目的任務。同時,教學機構應與企業合作為學生搭建起實訓基地,使學生能夠同時接受校內專業指導和企業工作人員的雙重指導,并提前體驗真實就業的實踐環境。而在專業實習過程中,學員成為學習的主體,負責對自身實踐進行控制管理,而教師則負責為學生提供一些輔助性的指導,如此能夠讓學員的協調組織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過程中應關注的問題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當前與未來計算機教育體系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因此在計算機教學活動中,教學的各環節以及最終的培養目標都要做到與時代發展特點融合,不僅要以市場中的人才需求為導向,還要注重前瞻性,確保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能夠跟上時代發展步伐。同時,在市場導向的基礎上,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也可以充分借助市場的力量,不斷擴大計算機應用型人才教育培訓行業規模,不但在教學能力上進行突破,還要在行業人才整體能力的提升上取得更好成效。
此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踐應注意緊跟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來不斷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從而確保培養出的計算機人才能夠滿足不同社會發展的要求。如根據國家當前發展中的計算機人才需求方向,可以將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分成創新型與工程應用型兩種。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以計算機的核心知識理論為教學內容,注重人才在計算機科學上的專精度,而工程應用型培養模式則負責為國家信息系統以及各大企業提供技術型人才。以上兩種培養目標的劃分,可以有效為社會發展提供更加精確化的應用型人才。
三、結語
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廣泛普及的當下,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都需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應用型人才的支撐,這就要求我們的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要不斷做出變革,緊跟時代步伐,從而不斷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人才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春霞.轉型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10):152-153+156.
[2]張健,操曉峰,張繼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16):185-188.
[3]劉世羅.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才智,2014(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