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益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得迅猛發展,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各行各業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革。對于讓我們教師來說,大數據的運用能在課前進行大量的學情分析、教學資源整合,并借助分析結果,緊扣當前教材的知識點設計符合學生本年齡階段又易于接受的教案和學案,提升學生對新知的建構,鍛造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引領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變革。下面筆者就結合自身二十八年來奮戰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第一線地親身體驗,談談大數據應用對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深遠影響。
1大數據重鑄教學內容:
現如今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多種多樣,真可用琳瑯滿目來形容,隨著物聯網和大數據逐步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普及運用,通過對學生年齡特點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內容歷年教學的大數據匯總和分析,可以適時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組合,比如直觀、形象化的內容比較適合中低年級進行教學,抽象、思維化的內容比較適合高年級教學。通過近幾年探究發現,一般三年級的學生,適合學習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鍵盤和鼠標基本操作,Windovrs自帶的畫圖軟件,美圖秀秀等運用和簡單的中英文字錄入;四年級的學生適合初步認識物聯網、WPS等文字處理軟件,特別是演示文稿的基本運用;五年級的學生適合Scratch創編軟件的學習和作品創造,再附帶一些具體的網絡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項;六年級學生適合初步學習機器人、深度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等知識。通過對教學內容重新整合調整,各年級學生對相應的學習內容都非常感興趣,俗話說得好,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有了興趣也就是有了學習的動力,那還用擔心學生的學習效率嗎?
2大數據把脈教學難點:
大數據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大量應用,能精準地把脈每一知識點在教學中的“地位”,通過大量教學大數據的積淀和分析,可以清晰地呈現出每一個知識點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易難點,這也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能精心地打磨自己的教學設計,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多層次、多角度、多維度地預設,設計出針對性較強的“微課”和“微視頻”來弱化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對所學知識能在課前易化、課中細化、課后消化、再配合“五重”教學策略(重預習、重自主、重理解、重引導、重答疑)全面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復雜的知識簡晰化,疑難的知識易學化,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半的效果。比如我在教授Scratch編程的廣播一節教學時,就引導學生課前預習,課中自主探究,從廣播的發送和接送模塊命令,都放在一個角色里,到多個角色里,再到背景舞臺里,逐步引導,逐步推進,讓學生在項目學習中不斷嘗試、不斷吸收、不斷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多項核心素養。
3大數據梳理教學脈絡;
通過對課堂教學大數據的匯總、分析,我們能清晰地梳理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脈絡
以可視化軟件應用為主,附以邏輯創新的編程軟件創作,掌握了這一脈絡后,對教師能較完整的掌握整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體系,在備教案時,能真正做到既備方法又備學生,并設置相應的預案,而且對于知識點串聯和銜接,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師在課堂上教,更加接地氣了。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總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惑,特別是青年教師,這就需要大數據來及時診斷、梳理,通過對學生每一個教學環節的鞏固練習所涉及知識點運用的大數據反饋和分析,及時發現原由對癥下藥,并找到適合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使其藥到病除。比如我在教授表格設計的時候,就是通過在大數據分析發現學生對表格設計中行和列認識的重要性不夠,因而在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對表格中行和列的認知和確定,因為在后續教學中,學生都較快地掌握各種表格的設計,教學效率非常高。
4大數據盤活創新思維:
通過課堂大數據,教師能及時,清晰地掌握學生課堂上的即時學習情況,那些知識點學生們已掌握,那些知識點學生還沒有真正弄懂或掌握,需要舉一反三針對性的指導,教師可以通過物聯網題庫及時調用出相對應的鞏固練習,讓學生再次溫故而知新,通過這樣靈動地糾錯、改錯,讓學生對新知的掌握更為牢固,逐步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然后再通過課堂互動交流大數據呈現,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和交融,記得英國 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不同法人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這不正是在詮釋著在信息技術課堂上通過大數據地互動交流,讓學生的思維進行撞擊和交融,思維火花在不斷地摩擦中提升,此刻的腦洞大開讓學生浸潤在創新思維的海洋里,有助于學生們突發奇想,迸發更多的創新靈感。
5大數據定制個性教學:
教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運用使個性教學成為可能,我們一直倡導的“因材施教”有望在大數據時代真正實現。它把每一位學生的每一個學習環節能以數據跟蹤的形式呈現出來。讓老師能詳細地了解每位學生每個細微階段的表現,清晰直觀了解到學生學業成績背后隱藏著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把脈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采取針對性的教學策略,進行定制個體化教學。比如我在教授Scratch偵測模塊命令時,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對的學生進行了個性教學,不過主要還是采取課前預設的多套微課供學生選擇,選擇適合他們能看懂的微課,自主探究掌握偵測的多種模塊命令的使用,并運用到隨后的作品創作中,雖然我們這次嘗試還只是局部的試點,但有理由相信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不斷應用和發展,個性教學將在整班教學中逐步推廣。現在的在線學習(部分網校)其實就是定制個性教學的前身,只是目前在線教育剛剛起步,它所積淀的大數據還不夠為定制個性教學服務。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數據一定會讓定制個性教學成為教學的常態,從而全面推升我國學生的核心素養,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我們將繼續在大數據的引領下砥礪前行,為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變革描繪出更多更美的絢麗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