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摘要:文創產品是源于文化,經過創意設計而成的具有一定商業價值的產品。包裝設計作為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文化表達、審美態度、用戶心理感受,陳列與運輸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紡織面料特有的形態、質感、色澤、親和力以及柔軟,富有保護性等特點,相對于其他包裝材料,在某些文創產品包裝設計中有著獨特的優勢。
關鍵詞:紡織面料;文創產品;包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8-0090-02
近年來,文創產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文創產品的文化性、趣味性、實用性和話題性等方面滿足了消費者對于更高品質消費層次的需求,也為博物館、美術館、文化機構和商家在文化影響力傳播、經濟效益方面帶來了更多的契機。文創產品的包裝不僅在運輸和陳列方面承擔著功能作用,更是在傳播文化,促進文創產品消費,服務用戶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應用的角度出發,結合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的重要原則,探求紡織面料在包裝設計中應用的可能性。
1紡織面料的主要分類及特征
紡織面料是由紡織纖維按照某種織造方法加工織造而成的產品。不同的紡織面料在顏色、光澤、質感、肌理、組織、平挺度、懸垂感、透明度、褶皺性能、反光度外觀方面有著不同的特征;而在色牢度、伸拉強度、濕摩度、保溫度、抗菌、導電性能等功能方面又有著巨大的差別,從而導致不同材料對于用戶而言,都有著不同的心理感受。
1.1按照紡織面料的纖維種類劃分
按照構成紡織面料的纖維種類的不同,可分為天然纖維、人造天然纖維、合成纖維和無機纖維,而各種纖維在外觀和功能方面又有不同的特點。
1)天然纖維。天然纖維包括棉、麻、絲綢、羊毛等直接來源于動植物并經過梳理加捻而成的纖維。最常見的棉,外觀樸素文雅,親和力高,可以因棉纖維的支數的不同,外觀特征從粗獷的牛仔布風格到細膩的類真絲效果,適用性極強。麻是由亞麻或苧麻纖維紡織而成的面料,表面往往有麻纖維交織的縱橫紋理,色澤質樸,肌理感強。真絲面料以其絲滑的質感,柔軟的手感備受人們的喜愛,素色真絲光澤度高,品質感極強,印花真絲色彩艷麗可人,價值感強。我國古代的錦囊,錦盒往往采用真絲面料,體現被包裝物的價值感與品位感。羊毛羊絨等纖維可制成布料、呢料、毛毯、氈呢等厚重的面料,肌理感強,啞光,具有很好的彈性和吸濕性。
2)人造天然纖維。人造天然纖維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如萊賽爾纖維、黏膠纖維、醋酸纖維等都是從木材里提取纖維素制作而成。萊賽爾纖維也叫天絲,是黏膠纖維的一種,采用氧化銨為基礎的溶劑紡絲技術提取,所以是一種安全環保的纖維,其外觀特征可以與真絲媲美,柔順絲滑,垂感好,價格卻比真絲低廉很多。人造纖維面料相比天然纖維面料,布面平整少有層次,色彩明艷,具有很強的光澤感和時尚度??赏ㄟ^提花工藝將圖案或標識織造出來作為底紋,或通過數碼印花工藝將圖案印在面料上。
3)合成纖維。合成纖維通常是從石油、天然氣、煤中提取的化學物質經過加工而成,如尼龍、滌綸等。這類纖維優點是價格低廉,強度和韌性較高于一般天然纖維。無機纖維由玻璃纖維、碳纖維、石墨纖維和金屬纖維等,廣泛應用于建筑方面。近年來金屬面料廣泛應用于室內裝飾,服裝等方面。這類面料表面富有金屬光澤,具有自然記憶褶皺效果,隨著光源閃爍變化,有阻燃,防輻射,抗靜電等功能。
1.2按照織造方法進行劃分
紡織面料可分為:針織、梭織、非織造織物。相同的材質,不同的織造方法,所呈現的面料外觀、質感、性能都有所不同。針織面料是有紗線順序彎曲成線圈,而線圈互相串套而成的織物,可分為經編或緯編。針織物有很好的延展性,彈性佳,透氣感好,手感松軟。梭織面料是由經向和緯向互相垂直的紗線交織而成。相比針織,其外觀一般緊密,硬挺,更適合做印花等工藝而不易變形。
2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的原則
包裝設計是文創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創產品相比普通產品,在展示、功能、文化傳播等方面有著自身的特點,其包裝設計能否恰到好處地服務產品本身,設計原則顯得尤為重要。
2.1突出產品的文化內涵
文創產品往往提取某種對象的故事、歷史、工藝技術或美學特征等內容,將其中的一個或多個特點經過創意加工展現在商品中,富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內涵也應該呈現在其包裝上。從平面視覺上,色彩提取,圖形的再處理,文字的變形或解構,畫面排版的風格處理,都可以從文化特征的角度出發將產品的內在特征得以表現;而包裝的造型、款式、工藝等可以從立體視覺的角度與內在商品建立某種聯系;包裝材質的選擇則可以從觸覺、味覺的角度出發,讓用戶對產品有一個形象的感受。從多重感官的角度,將文化內涵與包裝建立合理深入地聯系,可以實現文創產品與客戶之間的深入對話,從而將文化內涵放大。
2.2體現創意的趣味性
首先,當代的人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度充裕的時代,很多消費過程其實沒有特定的對象,尤其對于文創產品而言,因此包裝的趣味性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其次,設計的幽默感可以給人輕松一笑,從而對產品產生深刻的印象。不相干的,乃至對立的元素或材質放在一起,往往會構成某種新的趣味,或諷刺,或戲謔,或調侃,或發泄等等,在不經意地一笑間實現心理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商品的感染力。第三,個性化是當今社會很多人的追求,也是文化創意產品對應人群需求的鮮明特征。文創產品的包裝需要研究同品類的其他產品,同貨架的產品在外觀、心理感受、功能等方面的共同點和變化的可能性,從而在保證商品核心精神的前提下做到差異化。
2.3包裝的環保概念
讓包裝走進生活,從一定意義上,使得文創產品的生命得到第二次綻放。不少產品包裝美觀,文化感也頗強,但是一旦與主體產品剝離,就只能丟棄。如果能夠賦予包裝一定的功能,使其在重復地使用中獲得重生,不僅避免浪費,具有一定的環保意義,還可以在文化宣傳方面產生持久的效用。針對某些不能重復應用的包裝,則盡量選擇可降解的天然材料或再造材料,以減少資源的浪費。
2.4以用戶為中心
文創產品的品類及其豐富,其面向的用戶極其廣泛。從年齡上,根據老、中、青、幼不同年齡段,應當區分不同的圖形、色彩、排列、材質以及包裝形式;從消費目的上,饋贈、自用、代購等不同需求對于包裝的檔次、攜帶便捷性等都有所不同。盡量減少用戶從包裝上獲取產品信息的障礙,比如,通過改變字體的大小和排版,或針對殘障人士專門開發盲文說明;盡量開發包裝在購買,攜帶、開啟、使用、存儲和回收等環節的便捷性需求,減少障礙,增加體驗的暢通感。
3文創包裝中不同紡織面料的應用
紡織面料富有親和力的外觀和柔軟多變的形態,以及不同紡織面料不同的功能特點使其相對于紙類、木材類、塑料類或金屬類材質有著鮮明的可塑性。這種可塑性可以通過三個方面進行展開:
3.1加法型面料應用
即通過在面料上增加材料來實現面料的豐富度,將所要提取的文化元素或工藝,或圖案,或配件加入到面料當中,使面料適用于所針對的文創產品精神內核的表達。常用的方法有刺繡、數碼印花、扎染、蠟染、絲網印染、填充等等。刺繡是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將所提取的文創圖案、文字或商標等用機繡或手繡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針法表現出來。中國各地有不同的刺繡品種和相應的圖形風格,針法和用色習慣。將這種富有歷史感和地域感的手法與當地的文創產品結合起來,會拉近顧客與文創商品的距離。扎染和蠟染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染色工藝,在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的少數民族聚居地仍然有較強的生命力。扎染布和蠟染布采用天然的棉或麻類面料,用扎布或蠟液防染,形成花紋。布面質樸明快,圖形富有民族氣息,顏料多來自植物或礦物,安全性高。由于這類面料具有很強的地域特征,常常被應用到云貴地區的土特產,如酒、茶的包裝中,給人一種原生態食物的安全感受。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隨著紡織品數碼印花技術的日漸成熟和普及,面料設計可以實現小批量,低投入,高精度,無限色彩套數,快速反應地打樣和生產。這就為文創產品包裝設計的個性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面料上圖案和色彩可以像打印紙一樣自由,但又有紙張所不具有的色澤、品質、時尚度、高韌性等特點,應用范圍極為廣泛。填充工藝是在已有面料中添加相關材料,使面料具有立體效果。
3.2減法型面料應用
減法型面料是通過剪切、鏤空、打孔等方式破壞面源原本的結構。常用的方式有激光切割、撕扯、稀堿和生物酶等。這種方式可以為包裝賦予不同的氣質,或朋克,或典雅,或自然的效果,并搭配底部的色彩和質感,形成或統一,或對比的藝術效果,增強文創產品包裝的個性和趣味性。
3.3再造型面料應用
紡織面料可以通過打裥工藝增加表面的層次感和面料的厚度,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富有圖案秩序感和立體感的新面料,類似的工藝包括褶皺、壓燙等,會使面料產生新的層次感。羊毛面料可以經過加熱而重新塑性,而且羊毛的厚重感和安全感使其可以應用到諸如陶器、瓷器或玻璃器皿的外包裝。羊毛本身富有的草原文化指向性,可以為文創產品增添很強的綠色和原生態質感。另外,一些面料可以通過裁剪和加捻制作成粗繩,用于包裝打結甚至于硬質產品的纏繞包裝,使產品具有原始粗獷的效果,并且可以很好地起到保護作用。
4結語
紡織面料以其獨特的外觀形態、內在性能以及可塑性等優點,在文創產品包裝中具有明顯的優勢。通過不同材質、不同織造方法、不同處理工藝的紡織面料,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內在性能和心理感受,結合特定的文創產品必定擦出不同的火花。以人為本,以文化為源頭,以創意和技術為手段,做好文創產品的包裝設計,對于文創產業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