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潔皓
【摘要】目的:研究中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方法:抽取200例采用中藥治療的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常規用藥)和觀察組(臨床合理用藥)。對比用藥不安全事件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用藥不安全事件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較低(P<0.05)。結論:采用臨床合理用藥措施,對提高用藥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建議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藥;臨床合理用藥;安全性;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27-01
Study on safety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ratio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clinic
Yue Jiehao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mbined hospital Daqing Heilongjiang (163515)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safety of rational us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MM) and its countermeasures.METHODS:200patient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routine medication)and Observation Group(clinical rational medication).The incidence of unsafe ev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unsafe ev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0.05).CONCLUSION: 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afety of drug use has an important role,it is recommended to clinical promotion.
【key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rational drug use;security;Adverse reaction
在臨床醫學中,臨床中藥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學科,其需要緊密地將中藥與臨床相結合,以扎實的中藥理論作作為基礎。目前,隨著我國中醫行為的不斷提升,使得中藥被廣泛應用于臨床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中藥通常具有經濟、高效、穩定等優點,可以幫助提升藥物的治療效果。我國的中醫藥歷史悠久,已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與接受,且中醫藥主要用于調和陰陽、調養氣血,對機體生理功能產生調節作用[1]。提升病患對用藥的使用效率,并且提升對病患的了解,還可以通過了解病患對中藥的不良反應提升中藥使用的效率。本次針對中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進行探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抽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間200例采用中藥治療的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常規用藥)和觀察組(臨床合理用藥)。對照組男66例,女34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5.7歲;使用口服藥、注射藥、其它分別55例、36例、9例。觀察組男67,女,33例,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45.2歲;口服藥、注射藥、其它分別52例、40例、8例。統計兩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對照組患者用常規用藥方法,即根據患者個人情況為其開具中藥處方,由患者自己取藥,自行煎制后,遵醫囑服藥。觀察組患者用臨床合理用藥方法:對患者臨床癥狀、實際病情進行合面的評估,了解用藥禁忌史及藥物不良反應,從病因、體質、病程等方面出發,保障用藥安全性、合理性。根據中藥理論知識、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藥物劑量,控制好中藥用量,如在中藥應用中聯合西藥,需要對西藥、中藥配方中的成分進行分析與評估,做好副作用及配合不當的預測分析。在中藥煎制中,預防藥物熬制中的副反應,遵循藥物制作各環節,將不安全事件發生率降到最低[2]。因中藥每種藥材藥效不同,藥房在記錄時需要嚴格區分各個藥材,預了藥材抓藥或是調換事件的發生。
1.3分析指標:對比用藥不安全事件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得數據,均由SPSS19.0統計,用藥不安全事件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為定性資料,用(%)表示,()檢驗,2組數據差異顯著,且P<0.05,表示統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發生用藥不安全性比較?觀察組出現1例用法用量不當、2例炮制不當、1例中西藥聯合使用不當,用藥不安全發生率為4%;對照組出現3例用法用量不當、3例炮制不當、5例中西藥聯合使用不當,用藥不安全發生率為11%,兩組組間對 比,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出現1例腹瀉、1例惡心、1例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對照組出現3例腹瀉、3例惡心、3例嘔吐、4例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3%,比較差異具 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中藥的作用就是用來對人們的身體進行調節;對人體內部的氣血進行調養;對人們的生理功能進行陰陽調和。在中藥治療中,因不同因素的影響,易對臨床療效產生影響,故重視用藥安全性、科學性至關重要。目前,臨床在中藥用藥中,為提高治療效果,配合了中藥臨床合理用藥措施,不僅提高了用藥效果,還讓人們認識到中藥治療的好處,極大地避免了不安全事故的發生。本次研究示:觀察組用藥不安全事件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在中藥用藥中,常規方法多是由患者自由炮制的,并沒有嚴格把控自制環節,易出現不安全事件,且還會增加不良反應;同時,在用藥中,常規用法、用藥劑量把控不當,易出現不良反應;并有部分患者在中藥治療中服用西藥,當中西聯合用藥沒有全面評估,易增加不良反應,因此,針對中藥治療需要重視臨床合理用藥安全性,以此來提高治療效果。中藥臨床合理用藥時,需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了解癥狀與用藥情況,給予合理的中藥用藥指導,嚴格控制好制作環節與用藥劑量,熟練掌握中西聯合用藥規則,有效減少不良反應[3]。綜上所述,加大對中藥藥用安全問題的研究,這樣中藥的治療效果才能得到保障。中藥臨床合理用藥可提高用藥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戈大春,陸麟,汪一斌.中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及應對措施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34):163.[2]趙皓.中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與應對方法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8,31(04):770.?[3]于洪波.中藥臨床合理用藥的安全性與應對方法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