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紅

【摘? 要】目的:針對中醫針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應用于預后情況進行分析,明確中醫針灸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中的實際價值。方法:筆者選擇在某醫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然后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性藥物治療,即為患者服用抗風濕類藥物,針對對照組患者而言,則是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進行中醫針灸治療。結果:試驗組患者顯效患者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無效患者數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而且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中醫針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后情況良好,中醫針灸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醫針灸;類風濕關節炎;應用;預后情況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38-01
引言
在臨床醫學中,類風濕性關節炎指的是滑膜襯里細胞大量增生、間隙細胞大量浸潤、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軟骨組織被破壞的一種疾病。這一疾病的出現,會引發關節畸形,而且雨后效果較差,而中醫針灸的應用,則有助于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基于此,本文則針對中醫針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應用于預后情況的相關內容展開討論。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此次研究活動中,筆者選擇在某醫院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在此次研究樣本中,包括男性患者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齡為36—72歲,平均年齡48.5歲。為了配合此次研究工作,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研究過程中,患者一旦出現病情惡化或其它意外情況,則立即停止研究工作對患者進行搶救。筆者將樣本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50例患者,并設定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性藥物治療,即為患者服用抗風濕類藥物,如吲哚美辛,服用方式為每日3次,每次25毫克。針對對照組患者而言,則是在常規用藥的基礎上進行中醫針灸治療,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從宏觀層面來看,取患者的取督脈經、膀胱經、肝俞、腎俞、脾俞以及命門穴等進行施針,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幫助患者調和血氣,補腎溫陽,從微觀層面來看,則根據患者的類風濕關節炎部位取穴施針,比如,如果是腕關節出病痛,則選擇陽谷穴、陽池穴、陽溪穴進行施針,如果是指關節出現病痛,則選擇八邪穴進行施針,如果是趾關節病痛,則選擇八風穴進行施針,在具體的針灸治療過程中均以溫針進行治療,以捻轉、提插等方式用針,治療頻率為每天1次,每次針灸40分鐘左右。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采用中藥與針灸結合的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比如在膝關節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中,在中藥材選擇方面主要包括川烏1 g、白花蛇6 g、地龍10 g、制附子 6 g,煎煮后兩次服用,每天服用1劑,然后取陽陵泉、膝眼、血海、豐隆、昆侖等穴位進行施針。在重要及針灸的聯合作用下,患者關節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會有所提升,關節軟骨所所受到的負面影響則會有所緩解,患者病癥也會因此而得到緩解。從作用機理來看,人體正常關節的軟骨軟骨基質合成與分解始終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但是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影響下,這一平衡被打破,患者氧自由基遭受損害,而超氧化物岐化酶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因此氧自由基的損害情況會日益明顯,在中藥及針灸的作用下,能夠有效提升超氧化物岐化酶,充分發揮其抗氧化的作用,以此來抑制氧自由基的損害,進而使患者的癥狀得到明顯改善。
1.3指標構建:通過指標構建來明確判斷患者的治療效果,具體而言,顯效表示患者關節壓痛明顯緩解,關節的腫痛明顯消失,晨僵情況出現的幾率明顯降低;有效則表示 患者關節壓痛有所減輕,關節腫痛有所緩解,但是依然存在,晨僵頻率稍有降低;無效則表示,患者關節壓痛并沒有出現緩解跡象,關節腫痛以及晨僵情況并沒有發生變化。
1.4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上述對比可以了解到,試驗組患者顯效患者數量明顯高于對照組,無效患者數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而且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中醫針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預后情況良好,中醫針灸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3 討論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原因仍然沒有定論,在醫學專家看來,這一疾病與遺傳、感染以及激素水平失調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這一疾病的臨床治療中,主要依靠抗風濕藥物,而中醫針灸治療方法的應用,則為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指明了新的方向,而且在中醫針灸的幫助下,大多數患者的病痛都會得到明顯緩解,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被治愈。
在中醫學中,類風濕關節炎屬于痹癥,這一病癥的出現,很大程度是由于血氣不同,風寒濕入體,長此以往則導致關節出現熱蘊之毒,而中醫針灸治療的主要方向則是幫助患者調和血氣、祛濕寒、解毒等,進而達到疾病治療的目的。在本組研究樣本中,試驗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總體治療效果,由此可見,在類風濕關節炎的臨床治療中,中醫針灸的治療方法非常值得推廣,而且為了進一步提升中醫針灸治療的效果,還可以配合適當的中藥,進而不斷提升類風濕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針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制及臨床療效[J]. 白玉,熊燕,王丹,譚會,謝志功,杜正強,黃娟,吳雙,武平.? 西部中醫藥. 2018(08)
[2]針灸聯合桂枝芍藥知母湯及中藥熏蒸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 李慧云,郭剛,李小佼,張海順.? 四川中醫. 2017(03)
[3]基于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針灸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用機理研究現狀[J]. 丁沙沙,洪壽海,趙雪,張闊,徐媛,王超,郭義.? 遼寧中醫雜志. 2016(11)
[4]針藥并用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臨床選穴用藥規律分析[J]. 于瑩,張功,黃海量,韓濤,湯繼芹.? 江蘇中醫藥.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