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娟 李丹


【摘要】目的:研究健康管理師介入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診的急性腦卒中患者共58例,隨機分為管理組(行健康管理師介入護理)與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回顧性分析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差異。結果:管理組NIHSS評分為(5.42±5.03)分,對照組為(9.14±5.31)分,管理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效果上,管理組治療有效率達93.10%,高于對照組的72.41%;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行健康管理師介入式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急性腦卒中;健康管理師介入護理;疾病管理;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36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0-0159-02
腦卒中,俗稱“中風”,指腦血管在多種原因下受損,損害局灶性或整體腦組織,導致患者超24h持發臨床癥狀甚或死亡[1]。有效的疾病管理,能降低腦卒中患者并發癥率,促進疾病恢復。本研究對58例患者展開差異護理,現將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診治的58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納入研究,入選患者均經CT、頭顱磁共振等檢查確診,同意參與研究;排除標準有嚴重代謝性疾病及血液系統疾病患者。
管理組:29例,男女比例為18:11,年齡45-82(平均61.25±8.36)歲,平均住院日(15.69±2.35)d;對照組:29例,男女比例為17:12,年齡44-83(平均60.36±8.41)歲,平均住院日(15.31±2.25)d。58例患者基本資料差異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管理組接受康管理師介入護理,管理組護理如下:
健康管理師培訓。所有參與此次護理工作的護理人員均需接受健康管理師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降壓藥及降糖藥分類、mRS評分及NIHSS評分、隨訪系統填寫等。
疾病管理。患者住院期間,對患者抑郁焦慮等情緒進行綜合評估,制定疾病管理方案。對有高危因素患者,給予針對性疾病管理計劃。若有肢體偏癱患者,在護理中協助患者體位擺放,指導患者及家屬展開早期康復鍛煉,同時記錄好相關恢復數據。
隨訪管理。患者出院后健康管理師展開隨訪管理,隨訪時間為出院后1w內1次,出院3w后1次,以后1次/月,持續隨訪半年。
1.3 指標判定:根據患者住院期間及隨訪半年期間記錄數據,對患者展開NIHSS評分,并根據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會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將此次療效分為痊愈、好轉、無效,其中患者血脂、血糖、血壓等檢測正常,臨床癥狀消失為痊愈;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有一定改善為好轉;患者臨床體征及癥狀無改善,甚或有惡化趨勢為無效。總有效率=痊愈率+好轉率。單位:%。
1.4統計學方法:將研究數據錄入到SPSS19.0版本統計學軟件中,以t計量,X2計數,()表示,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NIHSS評分結果:管理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為(5.42±5.03)分,P<0.05,有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治療效果:管理組總有效率為93.10(27/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2.41%(21/29),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腦卒中為常發心腦事件,是我國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多數患者皆因頸動脈血管現粥樣硬化斑塊,致使血管狹,繼而堵塞,缺氧缺血而發腦梗死。若血管梗死患者,隨著時間的推移,血管堵塞加劇,大腦血供異常,就會出現局部腦組織壞死,而致語言失調、頭歪眼斜、肢體偏癱等腦卒中癥狀,對患者生命造成極大威脅[2]。針對腦卒中患者臨床癥狀,予以健康管理師介入式護理,能夠及時監測患者身心健康狀況,處理患者共濟失調、偏癱、精神抑郁等生理及心理問題。本次研究下,管理組患者NIHS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且患者血糖、血脂、血壓等臨床指標均明顯下降,治療總有效率達93.10%(P<0.05)。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行健康管理師介入式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王立波.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早期康復的臨床護理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3):225-226.
[2] 宋玉潔.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卒中患者干預效果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9,7(10):119.
作者簡介:肖娟,1987年2月!女,本科 主管護師,內科護理。
通訊作者簡介:李丹,1981.02.,女 碩士,主管護師,內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