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自然界各種不可再生資源將有可能被消耗殆盡,人類活動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全球變暖、生態鏈受破壞、空氣質量變差、國家珍惜保護動物物種減少等問題出現。大數據時代,人類可以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庫,通過分析生態環境大數據庫的數據,全面掌握生態環境問題,制定科學有效的改善生態環境的辦法。實現生態環境大數據開放、共享、使生態環境大數據產業在創收的同時為人類造福。
關鍵詞:生態環境;大數據;環境污染
中圖分類號:X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7-0-0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kinds of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n nature will be consumed. Nowadays, drinking water in many areas has become a problem. Human activities have seriously damag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global warming, de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hains, deterioration of air quality, and cherish by the country. Problems such as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nimals are protec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complex, diverse, special, etc. In the era of big data, human beings can establish a large databas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mprehensively grasp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by analyzing the data of large databas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ormulat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opening, sharing and professionalism of big data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 that the big data industry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ill benefit the human being while generating income.
Key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Big data;Environmental pollution
1 生態環境大數據具備的特點
處在大數據時代的我們, 對于大數據已不再陌生,它是通過常用軟件將互聯網或是科研人員整理出的零碎的海量信息,通過數據統計、處理、分析等相關軟件在可接受的時間范圍內形成可供人類分析的數據集。這些數據集具有容量大、生成速度快、內容繁多、復雜度高、分類廣、信息價值高等特點。缺少物聯網技術的支持,傳統的數據采集技術很難達到大數據的收集、處理和應用要求;在物聯網技術支持下,零碎的海量信息具備來源廣、結構多樣、數據傳遞快而廣、實時更新快、數據質量不確定等優點。生態環境大數據在國家的宣傳和扶持下逐步建立。生態環境大數據就大數據中的一個領域,具備大數據所具有的一般特征。總結得出, 生態環境大數據是指通過常用軟件將生態環境相關的雜而廣的信息,通過數據統計、處理、分析等相關軟件在可接受的時間范圍內形成可供生態環境研究人員分析的數據集。
2 利用大數據解決生態環境問題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伴隨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國家提升生態環境問題的監管力度,及大數據時代的推動,人類在利用大數據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進程中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不論是工業還是農業都在迅猛發展,人民生活質量提高,一、二線城市已達到每戶一部車。人類活動垃圾增多使得生態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已威脅到人類的生活安全和健康。治理和防止環境污染已成為全球急需解決的大難題。然而,生態環境污染來自人類活動的方方面面,生態環境污染還能形成污染鏈,引起污染的因素多,污染因素之間還會相互作用,形成新的污染,治理難度不言而喻。有了生態環境大數據,就可以利用大數據統計、處理、分析軟件,將不同渠道及各種方式收集到的環境污染信息及其相關的數據進行多角度、多領域、多物種、不同時段等大數據分析,精準的找到各種污染源,模擬污染過程,找到污染物的污染規律,研究每個污染節點,依據研究分析結果,區分污染的嚴重程度,并制定有效的阻礙污染的方法及合理安排治理的先后順序,治理過程中的重點污染問題也需要組織相關技術力量重點突破。當人類感受到生態環境污染時,生態環境污染已到嚴重程度,解決生態環境污染屬于事后治理,如何預防生態環境污染和預測重大污染事件是生態環境大數據面臨的挑戰。這就要求生態環境大數據科研人員在污染治理過程中,有責任發現并建立生態環境污染預報統計分析模型,不斷完善模型數據,提高預報預測準確性。同時,制定科學有效的預防生態環境污染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國家在生態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需要增加相對應的設備設施,生產設備設施的過程中會增加新的工作崗位,復雜流程還會孵化出生態環境污染治理生產群,我們應當抓住這樣的機遇,創新的同時又能保護環境。
3 生態環境大數據實際應用中面臨著諸多挑戰
生態環境大數據相關信息與數據依然由政府部門及相關科研機構掌握,只有將生態環境大數據共享,并得到相關產業鏈的有效應用,達到有效改善與防止生態環境污染,使生態環境大數據發揮其最大價值。因此多領域、多部門、多形式的數據對接、共享、靈活應用是生態環境大數據面臨的一個新的機遇與挑戰。生態環境大數據近兩年興起,由于生態環境大數據與其他領域相比寬度更廣,對復合型人才要求更高。這類復合型人才需要掌握數學、統計、計算機、網絡技術、生態環境等等相關知識,目前的教育體系學科分類明確相互獨立,生態環境大數據團隊在分析過程中將跨學科之間的數據統籌分析能力弱,大數據時代使我國的教育體系面全新的挑戰。生態環境大數據技術人員的缺乏,技術創新慢,研究成果難落地。國家在統籌生態環境大數據工作中加大資金投入,扶持生態環境大數據重點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優良的軟硬件設備,借助企、事業單位力量,擴大生態環境大數據規模,合理有效的管理生態環境大數據。首先,我們要明確生態環境大數據開發的目的是建立生態環境數據庫,并以數據庫的信息為基礎進行科學分析,協助人類在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制定生態環境問題解決方案時提供數據依據。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加劇,生態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政府的事,保護環境已經成為每個公民的責任。生態環境大數據管理方式的改革十分必要,將生態環境問題點細分到各企事業單位,建立事前預防,事情發生時能有應急方案及響應政策,事后治理平穩有序,數據恢復快,事情的每個階段處理方案都有大數據可查并做出明確的指示,各部門協同合作,使損害降到最低。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類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越來越明顯,應用生態環境大數據解決生態環境問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需要我們應用云計算、人工智能、現代化的模擬技術對生態環境大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能預測未來生態環境發展,提前采取應對措施。生態環境大數據技術提高是一個長期持續發展的過程,需要國家或是企事業單位長期投入資金、教育體系針對大數據進行改革 ,培養技術精良的復合型人才,補充到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發中。在生態環境大數據開放共享的同時,使每個人都參與到生態環境改善中,最終目的就是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提高生態環境數據上的服務功能、為人們提供更專業和智能的數據信息,使我國的經濟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發展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方巍,鄭玉徐江.大數據:概念、技術及應用研究綜述.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學報[J].2014,6(5):405-419.
[2]常杪,馮雁,郭培坤,解惠婷,王世汶.環境大數據概念、特征及在環境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環境管理,2015,7(6):26-30.
[3]趙國棟,易歡歡,糜萬軍,鄂維南.大數據時代的歷史機遇——產業變革與數據科學[D].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4]曹騮,吳修文.基于大數據平臺的 PM2.5監測預警系統研究[J].互聯網天地,2015(4):74–79.
收稿日期:2019-01-11
作者簡介:劉儉根(1973-),男,漢族,本科學歷,中級,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