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丹


【摘 要】 目的:探討樹突細胞(DC)免疫治療晚期結腸癌老年患者的免疫功能情況,治療效果,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對72例晚期結腸癌患者進行了分析研究,將患者分成了甲乙兩組。甲組36例患者接受單純化療治療,乙組36例患者接受單純化療和DC治療。對兩組的癥狀緩解情況和免疫功能變化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過治療后,乙組的緩解率比甲組高,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經過治療,乙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各項指標均要比甲組患者高,結果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結論:除了常規治療內容之外,增加DC治療,能夠很好地改善晚期老年結腸癌患者的病情,對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改善。
【關鍵詞】 老年晚期結腸癌;樹突細胞(DC);免疫治療
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中,結腸癌主要發病群體是老年人,患者發現后多數處于晚期,全身化療是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化療具有毒副作用,患者的耐受度差,依從性低,直接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樹突細胞免疫治療方式也叫做DC,成熟DC的遷移能力比較強,可以激活T細胞,讓免疫應答發揮效果。根據研究顯示,培養DC,至敏DC會回到體內發揮出免疫腫瘤細胞的作用,其臨床治療價值比較高[1-3]。晚期結腸癌患者在化療的時候已經處于瓶頸期,老年群體更是如此,會有許多的合并癥出現,化療的耐受性比較差。細胞免疫是提升機體免疫細胞的活性,促進腫瘤細胞的抑制和殺傷過程,能夠有效地預防腫瘤細胞的復發,還能夠殺死殘余的癌細胞,其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突出。DC是現在臨床中治療癌癥非常可靠的細胞免疫方式,樹突形態是比較典型的類型,膜的表面活性分子會轉移到淋巴器官中,激活T細胞的增殖能力。還能夠間接地激活B細胞。DC治療是對細胞因子免疫應答進行調節的治療方式,大腸癌患者的細胞免疫治療需要對造血干細胞進行誘導分化,促進其成熟,讓患者的免疫能力提升。此次本院就DC治療的免疫功能情況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對老年晚期結腸癌轉移患者進行分析,共有72例,將其分成了兩組。甲組患者年齡60~75歲,平均(65.47±7.56)歲;共有20例男性和16例女性患者,乙組患者60~75歲,平均(65.67±7.23)歲;兩組患者的普通資料比較不存在統計學差異性,對兩組結果可以進行對比分析。
1.2 方法
甲組患者接受化療治療,兩周給藥1次,重復治療,一共進行6個療程。乙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增加DC治療,使用抗原負載DC懸液注射到腹股溝淋巴結區域內,然后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觀察,1h后沒有出現過敏反應,則可以離開,前2次為1周1次用藥,后2次為兩周1次用藥,檢查患者的白細胞水平,正常后可以進行細胞免疫治療方式[4]。對患者的緩解情況和免疫功能情況進行對比分析。
1.3 評價標準
完全緩解:患者的腫瘤完全消失,持續1個月沒有復發;部分緩解:患者的腫瘤體積縮小超過一半,持續1個月沒有增大;穩定:患者的腫瘤體積縮小四分之一到一半,持續1個月沒有增大;無效:不屬于以上幾種情況。
1.4 數據分析方法
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計量資料用(±s)表示,均錄入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χ2檢驗分析和t檢驗分析。P<0.05時表示組間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2.1 甲組、乙組緩解率比較經過治療后,乙組的緩解率比甲組高,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免疫功能對比
經過治療,乙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各項指標均要比甲組患者高,結果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見表2。
3 討論
晚期結腸癌患者在化療的時候已經處于瓶頸期,老年群體更是如此,會有許多的合并癥出現,化療的耐受性比較差。細胞免疫是提升機體免疫細胞的活性,促進腫瘤細胞的抑制和殺傷過程,能夠有效的預防腫瘤細胞的復發,還能夠殺死殘余的癌細胞,其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突出[5]。
DC是現在臨床中治療癌癥非常可靠的細胞免疫方式,樹突形態是比較典型的類型,膜的表面活性分子會轉移到淋巴器官中,激活T細胞的增殖能力[6]。DC來源于多能造血肝細胞,能夠對入侵抗原特異性免疫應答進行誘導,保護自身的耐受性。成熟的DC膜表面有很多的抗原肽/MHC I類和II類分子復合物,對T細胞的激活能夠產生非常大的幫助,還能夠間接的激活B細胞。DC治療是對細胞因子免疫應答進行調節的治療方式,大腸癌患者的細胞免疫治療需要對造血干細胞進行誘導分化,促進其成熟,讓患者的免疫能力提升。
在此次研究中,經過治療后,乙組的緩解率比甲組高,結果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經過治療,乙組患者的T淋巴細胞亞群因子各項指標均要比甲組患者高,結果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性(P<0.05)。說明常規方式和DC免疫治療方式對老年晚期結腸癌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理想。
參考文獻
[1] 黃蘭珍.遺傳性非息肉病直腸結腸癌患者隱性子宮內膜癌及其預防[J].當代醫學,2015,22(19):27-28.
[2] 陳中建.腹腔鏡結腸癌手術應用于結腸癌不同分期的合理性[J].當代醫學,2014,25(08):115.
[3] 單嬋嬋,石亮榮,丁美錢,等.腫瘤射頻消融裂解物負載的DC-CIK細胞體外抗腫瘤活性實驗研究[J].國際腫瘤學雜志,2014,41(06):471-475.
[4] 郭博.加速康復計劃在結腸癌外科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17(03):35-36.
[5] 李學哲,樸龍鎮,樸素宙,等.老年晚期結腸癌患者樹突細胞免疫治療后免疫功能的變化及其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09):2012-2014.
[6] 楊蕾,趙建軍,霍銳,等.結腸癌細胞總RNA負載成熟樹突細胞體外誘導抗腫瘤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2788-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