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芳


【摘 要】 目的:探討術后疼痛管理對胃癌患者手術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經手術治療,且留存有完整治療與護理信息的80例胃癌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40)與觀察組(n=40);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術后疼痛管理護理模式。分析兩組術后負面情緒與生活質量情況。結果: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均較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胃癌患者術后實施術后疼痛管理,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關鍵詞】
疼痛管理;胃癌;負面情緒;生活質量
胃癌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一種惡性腫瘤,目前臨床上對于胃癌的治療以延緩病情與降低患者病痛為主,未提出有效的根治方法。在胃癌的治療中手術治療是較為常用的方式,但是,手術治療所帶來的術后不良反應也十分明顯。臨床上,接受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一般在術后有較為嚴重的負面情緒且生活質量也相對較低,從而對患者的生活與心態均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1]。為此,加強對胃癌患者手術后護理,就成為各方探討的重點問題之一。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經手術治療,且留存有完整治療與護理信息的80例胃癌患者,根據入院時間將其劃分為對照組(n=40)與觀察組(n=40)。其中觀察組中男27例,女13例;平均年齡(57.65±2.30)歲,平均病程(2.50±0.73)年,平均體質量(67.90±3.45)kg。對照組中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90±2.35)歲,平均病程(2.70±0.75)年,平均體質量(68.10±3.53)kg。兩組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對比分析。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術后護理:術后遵醫囑對患者進行藥物、飲食、作息指導,對患者的術后病情變化進行監護,對于疼痛患者給予常規藥物(按照醫生開具的處方)鎮痛治療,給予基礎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等。
觀察組實施術后疼痛管理:1)組建術后疼痛管理小組。結合床邊診斷確定術后疼痛原因。以自愿的方式組成專業的術后疼痛管理干預小組;小組成員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與頭腦風暴來討論術后疼痛產生的原因,在明確疼痛發生的原因后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2)用藥指導。遵醫囑進行用藥指導,對于疼痛較為劇烈的患者及時上報主治醫師并協助醫師進行鎮痛用藥。3)移情護理干預。即,分散、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從而使得患者不長期困惑于疾病問題。4)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實施音樂干預。與患者進行一對一交流,了解患者在音樂層面的個性化喜好,并且從患者喜好的音樂類型中選取一些合適的音樂。此外,對于音樂作品的播放頻次要進行合理設置,建議患者連續收聽時間以30min內為宜。
1.3 評價指標
1)分析兩組患者的SDS與SAS評分對比,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SAS評分標準:由20個細分條目組成,總分為20~80分,焦慮情況與分值成正比;SDS評價標準同SAS。
2)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中文版簡明健康測量量表(SF-36),問卷總分為為0~100分,生活質量與分值成正比。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SPSS 20.0處理;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且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分析兩組患者的SDS與SAS評分對比
兩組護理干預前焦慮與抑郁評分均較高(P>0.05);護理干預觀察組的SAS評分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分析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
兩組患者在護理干預前生活質量評分均較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胃癌已經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致亡型疾病,病發后尤其是進入到中晚期患者即使是在接受手術治療后也仍然存在較為明顯的疼痛感[2]。目前臨床上對胃癌患者術后疼痛的管理多以藥物干預為主,但是長期的藥物服用極易引發副作用以及耐藥性問題。為此,從護理層面加強疼痛管理也具有重要的意義[3]。但是如何給予患者最合適的護理服務則是各方探討的熱點。對于胃癌術后患者而言長期的病痛以及存在的手術創傷性治療,均對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響。因此,需要對患者采取更具針對性與人文關懷的術后疼痛護理模式。
在胃癌患者術后的疼痛護理中首先是由專業護理小組結合床邊診斷確定疼痛狀況以綜合采用藥物與情志等手段進行干預。同時在護理的過程中加強對患者情緒狀況的引導并形成對患者的鼓勵。例如,在疼痛護理管理中與患者進行一些眼神的交流,通過眼神向患者傳遞一種鼓勵、友好與支持的態度,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接納度和后續配合度。術后疼痛管理護理與傳統的護理方式相比,不僅遵守科室的基本規章制度,還引入對患者情志層面的護理,是對常規護理的發展完善,對于改善患者的綜合預后具有促進作用[4-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實施術后疼痛管理后負面情緒改善與生活質量改善均優于對照組。所以對胃癌患者術后實施術后疼痛管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及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建麗.綜合護理干預對甲狀腺手術患者術后負面情緒和咽喉疼痛的影響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4):189-190.
[2] 婁方麗,田輝.Heider平衡理論在照顧者對癌癥病人疼痛管理態度影響中的應用設想[J].護理研究,2017,31(12):4524-4528.
[3] 姜愛玉,湯阿毛,陳俐娜.卡爾森式疼痛管理對胃癌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16,14(01):110-112.
[4] 盧愛,徐嫣,吳筠奕,等.規范化疼痛管理對癌癥患者術后疼痛及康復的影響[J].浙江臨床醫學,2015,17(11):2043-2044.
[5] 林丹妹,楊麗芳,楊麗容,等.疼痛綜合護理管理對胃癌手術患者術后生活行為方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07):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