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穎 張艷秋 李丹 李曉紅

【摘 要】 目的:探究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腫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研究對象為96例腫瘤患者,分為兩組,將48例給予一般護理者作為對照組,將48例給予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護理者作為研究組,對比兩組效果。結果:研究組護理滿意率為95.8%明顯優于對照組的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率(6.3%)明顯優于對照組(2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腫瘤護理中給予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干預,能夠取得滿意療效,并發癥顯著下降,操作簡單,容易維護,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在臨床上應用價值顯著。
【關鍵詞】
外周靜脈;中心靜脈導管;腫瘤護理;應用
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常見,其主要是針對患者靜脈注射次數較多,且時間較長的情況下采取的治療措施,該項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多次穿刺帶來的痛苦與并發癥,且操作簡單,容易維護,其安全性與可靠性較高[1-2]。其主要是在外周靜脈穿刺插管,穿刺部位在鎖骨下靜脈,主要為患者提供長期靜脈治療,在腫瘤護理中應用該措施干預,能夠顯著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取得滿意的效果。在該項研究中,對96例腫瘤患者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96例腫瘤患者,入選時間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分為兩組,將48例給予一般護理者作為對照組,將48例給予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護理者作為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28例、20例,年齡為34~78歲,平均為(57.6±3.2)歲。病程為1~10年,平均為(4.6±0.9)年。研究組中,男性與女性患者分別為27例、21例,年齡為35~79歲,平均為(58.2±3.4)歲。病程為1~9年,平均為(4.3±0.8)年。基礎資料對比中,兩組差異性不顯著(P>0.05),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研究組給予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護理,具體如下:
1)選擇合適的置管靜脈。在選擇置管靜脈的時候,可以選擇貴要靜脈,其次可以選擇肘正中靜脈、頭部靜脈等。在貴要靜脈中選擇較粗且直的,確保靜脈瓣盡可能少。可以借助貴要靜脈將液體更好的輸入到上腔靜脈中,其穿刺成功率較高。
2)對相關數據進行測量。在插管的時候需要對平均插管長度進行測量,確保左側測量長度控制在(41.4±3.8)cm,將右側測量長度控制在(38.3±3.7)cm。針對雙側上臂的臂圍需要精確測量,在測量的時候,告知患者手臂外展呈現90°,從選擇好的穿刺點沿著靜脈走向到腋下,再從腋下到右側胸鎖關節,最后一直延伸到第三肋間隙部位,需要對其進行精確測量處理。
3)導管操作方法。需要對選擇好的穿刺點進行常規消毒,消毒的直徑范圍為20cm左右,需要佩戴好無菌手套,鋪設無菌洞巾,采用0.9%的氯化鈉溶液將穿刺管道進行沖洗,之后需要對管道長度進行預先測量,并對其進行修剪。在開始穿刺的時候,進針角度需要設置為15°~30°,有回血之后需要持續少量的進針,進鞘后需要將穿刺針撤回。沿著插管鞘將導管送到中心靜脈,之后送到測量好的長度,將導絲與插管鞘拔出,連接肝素帽,正壓封管時采用肝素鹽水。處理完畢后需要給予碘伏或乙醇對穿刺點進行消毒,并將穿刺導管通過膠帶固定好。
1.3 觀察指標
采用自擬護理滿意度量表對患者護理滿意率進行評分,總分為100分,內容為護理工作完成情況、護理態度、患者舒適度等情況,分為不滿意、比較滿意與非常滿意3種情況。另外,需要對患者導管留置過程中出現的并發癥進行分析與統計。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數據,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率對比
研究組護理非常滿意28例,比較滿意18例,不滿意2例,護理滿意率為95.8%;對照組護理非常滿意21例,比較滿意17例,不滿意10例,護理滿意率為7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率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率(6.3%)明顯優于對照組(2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腫瘤患者需要長期治療,且身體狀況較差,在長時間的靜脈輸推注治療中,對靜脈進行反復穿刺,會對外周靜脈血管進行破壞,并發癥的發生風險較高,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3]。而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可以避免反復穿刺造成的血管破壞與并發癥等情況,且操作比較簡單,容易維護[4]。在腫瘤護理中,可以延長在體內保留時間,避免化療藥物外滲,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導管尖端固定在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等部位,能夠加快血液循壞,對化學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可以有效的稀釋,并且降低藥物對血管的刺激與破壞。
在進行靜脈置管的時候,需要嚴格按照操作規定要求來完成,穿刺首選細小導管,每隔3d需要換膜,減少感染與靜脈炎的發生。并告知患者確保穿刺部位的清潔,避免接觸水[5]。為了減少靜脈導管引起的并發癥,需要采取相關措施處理。需要加強與患者溝通,向其講解置管的方法、效果與注意事項等,對患者血管條件進行評估,穿刺進針需要嚴格按照要求來完成,減少血管損傷。并且需要對導管脫出進行預防,操作期間需要嚴格要求無菌操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腫瘤護理中給予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干預,能夠取得滿意療效,并發癥顯著下降,操作簡單,容易維護,具有較高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在臨床上應用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 謝春雷,李春霞,諸蕊玉,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神經外科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11):1672-1674.
[2] 張水堂,高曉燕,袁貴龍,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早產兒中的應用[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7,(17):1364-1366.
[3] 劉銀霞,王春艷.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腫瘤護理的臨床應用[J].河南省腫瘤專科護士職業安全防護及新技術交流冶學術會論文集,2018,(12):1425-1427.
[4] 殷小勇,楊麗麗.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與經鎖骨下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在腫瘤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5):1516-1518.
[5] 劉陽,陳光磊.PICC個性化護理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5,(10):947-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