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業精于勤
? [釋義] 精:精通、精深。指學業上的精深是通過勤奮學習得來的。
? [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大意] 勤奮學習才能在學問上有所精進,玩樂嬉戲的話就會荒廢學業;人之品性因為勤于思考而得到完善,隨波逐流的話就會敗壞。
[家風故事] 韓愈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到他父親韓仲卿一代,家勢開始衰落。韓仲卿官至六品級別的秘書郎,為官清廉,在韓愈三歲時就匆匆離世而去,沒有留下多少家財,但留下了一股好學的家風。
? 雖然韓愈三歲喪父,失去了一位優良的人生導師,但父親所創好學家風卻并未與他擦肩而過。他學習極為刻苦,七歲開始讀《四書》《五經》,十三歲就能作文。不幸的是,就在他十三歲時,大哥韓會也去世了。從此,長嫂撫養他成長,韓愈則以更加刻苦的態度,繼續他的學業。其間因為躲避叛亂的緣故,長嫂帶著韓愈東奔西逃,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但韓家好學之家風,終究在他的堅持下發揚光大。
? 十九歲時,韓愈開始了赴京趕考的征程。直到二十五歲才考上,還沒有官做。按照唐代的人事選拔制度,考上科舉,只是取得一個做官的起碼資格,要真正做官,還要經過人事部門的復試,史稱銓選。韓愈多次參加復試,都沒有通過,只能長期以一個落榜生的身份游蕩,加上長嫂去世,生活一度很窘迫。差不多十年之后,他才被人推薦去做了一個九品芝麻官。
? 之后雖然又有些曲折,但韓愈憑借自己越來越響亮的文名,逐漸在大唐官場上有了一席之地。
? 他深知堅持才有回報。故而他很注重以此親身體會來教導子孫,如他曾寫下許多家訓詩,用來教導子孫,其中所言多有他自己通過苦學而出人頭地的經歷。
? 那么韓愈的子孫后代又學得如何呢?
? 其子韓昶,是經常出現在韓愈家訓詩中的對象。他讀書也極為刻苦,雖然天資一般,但也在三十歲前考上科舉,比他父親還早幾年踏上仕途,此后一路攀升,最終做到了四品別駕。
? 比較出色的另一個子孫,則是傳說色彩濃重的韓湘。此人乃是韓愈的侄孫。韓愈幼年時與其父韓老成一同成長于大哥家,感情極深,后來長期分離,自己發達之后,正想再度團聚,卻驚聞韓老成病亡。悲痛之際,韓愈便在一篇名為《祭十二郎文》的文章中,發誓要將韓老成的兒子韓湘教導成才,從此韓湘就和韓昶一起,在韓愈的教導下成長,自然也就接受了韓愈以讀書求功名的理念。
? 與天資并不怎么樣的韓昶不同,韓湘算得上是少年神童,甚至還要強過當年的韓愈不少,故而韓愈對其極為重視,傾力教導。但其科舉之路并不順利,三十歲才考上,其在考試路上屢敗屢戰,即便在考上之后,也是懷著前途難測的忐忑心情。但他在韓愈的家教精神指引下,始終不放棄,最終靠真才實學,做到了大理寺丞。
摘自《新湘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