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玉嬌
摘要: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新課程理念下,改進實驗方案,不但能讓學生獲得知識,學到技能,也讓學生養成科學精神,保持持久的探究興趣和創造興趣。
? 關鍵詞:化學實驗 改進 策略
? 化學的形成和發展起源于實驗又依賴于實驗,所有物質的結構、性質、化學反應原理等知識都是從實驗中得來的,化學實驗教學顯示出舉足輕重的地位。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初中化學中的一些實驗進行了改進和補充,供參考并求指教。
一、改進裝置,化繁為簡
對實驗器具選擇及使用進行改進,使得實驗操作更方便,方法更簡單,效果更明顯,說服力更強。化學實驗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一定要直觀、明顯、省時、準確、安全。
? 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實驗時,4個實驗可以用一個裝置完成。取一個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張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然后,將它與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連接。不一會,可觀察到下部的試紙變紅,而上部的試紙不變色,證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再將一燃著的木條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觀察到火焰無變化,再把燃著的木條放在下口處,觀察到木條立即熄滅,由此證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同時還證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性質。此實驗操作方便,快而明顯,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改進方法,創新實驗
有的實驗按照課本上的操作方法,現象不很明顯,根據化學實驗步驟簡潔明了的要求,對實驗的操作步驟進行改進,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實驗操作更加簡單。
? 例如:對傾倒二氧化碳實驗的改進:課本中將收集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沿燒杯邊沿慢慢往燒杯中傾倒,下面的蠟燭先熄滅,上面的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也不燃燒。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同學把握不好,傾倒時速度過快,二氧化碳剛倒出就散開了;傾倒過慢,二氧化碳受蠟燭加熱而上浮,或集氣瓶拿不穩等等,都造成上面的蠟燭先熄滅而下面的后熄滅的結果,對二氧化碳的密度作出了錯誤的結論。我們對這個實驗做了改進后,成功率很高。在傾倒二氧化碳時,在燒杯內壁處放一短頸漏斗,將二氧化碳從漏斗倒入。這樣改進之后,燒杯中低的那根蠟燭很快熄滅,而高的那支蠟燭隨后熄滅,實驗完成得非常順利。
? 三、補充強化,加深印象
? 對一些實驗可以在原實驗的基礎上補充,以增強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和深化,加深學生對實驗結果的印象。
? 例如: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放熱實驗,用手觸摸試管外壁時,現象不很明顯,于是做了如下改進:將試管注入少量水,加熱至沸騰,移開火焰,水停止沸騰,加入氫氧化鈉固體少量,發現溶液又重新沸騰,說明氫氧化鈉溶于水并放熱,使水又沸騰了。
? 四、拓展學生的視野,增設趣味性的實驗
初中化學實驗的趣味性還不夠,大量的實驗需要改進,以增強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燃燒和滅火一課中,關于燃燒的條件,我們可以增加一個趣味性的實驗:將毛巾浸入70%的酒精溶液中,用火點燃,觀察實驗現象。學生感到非常好奇:明明看到老師將毛巾點燃了,為什么毛巾卻完好無損呢?此時教師再向學生講解,酒精只要75℃就可以點燃。而毛巾要超過溫度75℃才可以點燃,當酒精在毛巾表面,只燃燒酒精。表面溫度沒有達到毛巾的著火點,毛巾自然點不燃。這使學生牢牢地記住了燃燒的條件,學生也更感興趣了。
? 五、微型節約,綠色環保
? 綠色化學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是現代化學的新發展和重要特點。微型實驗的試劑用量比常規實驗節省得多,且許多實驗還可以采用代用品作實驗,在化學試劑上花費也很少,故微型實驗大大節省了實驗經費。
? 在氨分子的擴散實驗中,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時,氨水揮發出來的刺激性氣味很大,而且氨水的用量也較大。對于這個實驗的改進方法是:用小燒杯代替大燒杯、用小貝殼代替小燒杯,分別在貝殼內滴入酚酞試液和濃氨水,把實驗微型化,這樣既節省了藥品,現象明顯且又不會有很大的刺激性氣味,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
? 總之,化學實驗的改革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及其改革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我們每個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都應該不斷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