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玲
【關鍵詞】 ?工筆畫 傳統 繁 慢 低效 創新 簡 快 高效
【中圖分類號】 ?G623.75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3-144-02
我們都知道中國畫的歷史悠久,深深涵泳于中國傳統哲學文化之間,形成了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段和藝術表現形式。中國畫的門類一般分為山水、花鳥、人物三科,從技法表現手法來看,又有工筆、寫意、重彩之別。以工筆花鳥畫為例,在宋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達到了高峰階段,發展至今,無論是繪畫形式還是創作主題,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繪畫技巧和創作內容上,傳統工筆花鳥畫為現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與進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底韻,社會文明的進步離不開藝術文化的發展和提高,所以,工筆花鳥畫的發展也代表著當今時代和社會的文明程度。學校作為社會文明的發源地,更為工筆畫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一、傳統工筆畫的教學特點
工筆畫雖然表現出傳神、寫意、寫實等畫面效果,但是傳統工筆畫的教學特點一直以來都是比較繁瑣,畫面表現雖然寫實,但是教學的繪畫技巧按傳統的繪畫模式按部就班就顯得非常繁瑣,老師的教學模式繁瑣了,那么學生的繪畫時間和速度就慢了。因為傳統中國畫是一門“線”的藝術。從原始壁畫到青銅雕塑,從兩漢帛畫到隋唐壁畫,從簡單拙撲的文字到精致寫實的宋代花鳥,從書法、寫意畫到工筆畫等,對于客觀物象以線造型是其共同特征,線已不單純是線,而是承載著從古至今人們對自然界主觀的表達,是審美,是感受,線僅僅是載體,且最直觀,最有魅力,最易于表達,所以中國繪畫中的線以“骨法用筆”作為支撐,是對大自然物象“形”與“神”精簡的提煉。無論畫面中的線呈現怎樣的視覺面貌,形終歸自然,皆源于作者對自然的理解與感悟。因此,傳統工筆花鳥畫創作的題材多傾向于真實、生動且鮮明的物化形態,對于寫實的形象表達較為具體化,這也造就了傳統工筆花鳥畫在創作中表達出傳神的美感。中國傳統繪畫,受著中國傳統哲學的深深涵養,扎根于中華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數經千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素養、審美意識、思維方式、美學思想和哲學觀念等完整的藝術體系。傳統工筆花鳥畫在筆墨、暈染處理中具有其他繪畫種類所不具備的特點。面對自然界中的物象,創作者可以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表現出傳神、寫意、寫實等畫面效果,工筆花鳥畫作品凝結著創作者的情感與感悟,達到人畫合一的境界。因此,一般的美術老師都不輕易去改變教學模式。
二、現代工筆花鳥畫的創新之處
發展至今,中國畫的門類一般分為山水、花鳥、人物三科,從技法表現手法來看,又有工筆、寫意、重彩之別。此外,書法、篆刻、壁畫、民間繪畫都和中國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中國畫的主要特點主要表現在以“寫意”為特點的中國畫藝術觀、以“筆墨”表現為主的中國畫筆墨觀和“聊以自娛”的文人畫功能觀以及高度程式化的創作觀等等?,F代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現代工筆花鳥畫創作也呈現出一種繁榮、多元的態勢。如今,文化交流十分頻繁,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也在工筆花鳥畫中得以體現,現代工筆花鳥畫在繼承傳統工筆花鳥畫精髓的同時不斷吸納和接受西方文化藝術形態的思維方式,并結合了現代人對自然界的不同感受和態度?,F代工筆花鳥畫從某種角度來說是中西結合的產物,無論社會文明如何發展與進步,工筆花鳥畫的精髓沒有本質的變化。師法自然、形神兼備的本源不能任意改變。如今的繪畫環境更加自由、開放,現代工筆花鳥畫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創作者內心情感的一種宣泄和釋放。我覺得固有的創作體系已經悄然被社會文明的進步所改變,創作形式也要不斷革新。通過辯證的思維方法辨別傳統藝術中的糟粕與精華,在藝術修養、思想認知、審美觀念等問題上做出思考,從而創造出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觀念新的當代工筆花鳥畫。使得其神而兼其韻,所描繪的形象更為鮮活,節奏感更加突出,使畫面充滿了活力。
三、傳統工筆畫教學的弊端與現在工筆畫由繁化簡創新教學的優勢
對于我們美術教師來說,教無定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于一直沿用傳統花鳥題材,一味地模古仿古,會在拓寬視野方面有所欠缺。在美術教學中,常以古代花鳥畫作為教學范本,久而久之,難免使學生在花鳥畫題材、構圖、形式、技法上產生刻板印象,繼而產生審美疲勞,而忘記時代審美在當代工筆花鳥畫題材中應該占有的位置。現在,越來越多的題材種類、技法不斷的被發現被創新,越來越多的物象也被運用到花鳥畫創作中,畫面的整個形態、布局、氣息、取勢、位置的經營等也隨之發生改變。為了講解簡要,我結合花鳥畫對中國畫的整體特點和藝術規律做一些概括性的敘述。今天我們就以四年級上冊嶺南版的第11課《美麗的荷塘》上色這一環節進行概述。按傳統的教學方法這一個課時就得要十幾節課。平涂、統染、分染、提染、罩染、醒染、烘染、漬染、斡染、點染、接染……,這么多的染法叫學生單單記住都難了,更別提區分得清每一種染法。而我對上色這個環節只要一個課時就讓學生融會貫通。我是這樣板書的“上色:分染、平染、罩染”。簡潔明了的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講簡單易記。之后我告訴學生“分染”就是將一幅畫的各個物體各個部分分開來萱染。邊示范邊將統染、提染、烘染、漬染、斡染的技法融合在“分染”這一塊上。之后再示范如何“平染”;最后把“點染、接染”的技法融合在“罩染”中示范給學生看。我告訴孩子們記罩染就是對畫面全面的整理,用底色烘托出主題,使畫面更完美和諧的一種染法。具體的染法我播放微課給孩子邊看邊聽邊體會。通過改革創新的教學方式,我只用了15分鐘就把上色這個內容講解分析完畢。再給25分鐘讓學生上色體驗剛才所講的內容。做到使學生一課一得。我和美術組的老師經常對在美術課堂的教學中尤其是工筆畫“如何高效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快速、快樂有質有量有效的完成作品“探討。于是我們確定方案:第一節、起稿:描線。(出示相應范例:實踐練習作業1);第二節、定稿:勾線、上墨。(出示相應范例:實踐練習作業2);第三節、上色:分染、平涂、罩染。(出示相應范例:實踐練習作業3);第四節、完稿:整理、落款。(出示相應范例:實踐練習作業4)。就這樣通過課堂教學模式不斷的試驗和創新,最終決定只要用四節課就可以解決一直以來用時多、效果慢、學生苦不堪言不愛上工筆畫課這個難題。
任何時代,工筆花鳥畫都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在繼承與發揚中都應當保持工筆花鳥畫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底蘊。竟然如此,何不將工筆畫由繁化簡的創新教學研究到底。將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傳承和發揚新穎的內容、表現形式技法、意境等,創作出有思想性、有內容、有技法、有藝術性的豐富多彩的新花鳥畫,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 參 ?考 ?文 ?獻 ]
[1]王峰.淺析宋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藝術科技.2017(3).
[2]陳志峰.古今工筆花鳥畫創作比較談[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3]線描與工筆畫教學[J].吳嬋華.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
[4]王亞楠.當代工筆花鳥畫色彩的發展[J].美術大觀.2011(04).
[5]李芳.當代工筆花鳥畫色彩的發展研究[D].西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