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瑞華
【摘? ? 要】“師德修養”對教師而言十分重要,它是教師能否承擔“教書育人”教學任務的關鍵,屬于“進校”培訓的重點。接下來,我們就借由教育發展入手進行深入,借助新課程改革進行深化,對“進校”如何搞好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的問題進行談論。
【關鍵詞】“進校”? 中小學教師? 師德修養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40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進校”(全稱教師進修學校)也處于不斷發展之中,其培訓內容、方法和模式正在不斷地走向完善。當前,我們所處的新時代帶來了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新課程改革正處于不斷深化的關鍵時期,故“進校”培訓內容更新和培訓形勢創新已成為必然。接下來,我們就圍繞“培訓內容的不斷更新、培訓方法的不斷改進、培訓模式的不斷創新”這三個方面,對“進校”應如何搞好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的問題進行深入。
一、緊扣教育發展,針對性更新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內容
“與時俱進”應是“進校”培訓內容確定的關鍵,不同時期的教育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狀態,而教師所表現出來的需求也就不盡相同,故培訓內容也應該是不同的。“進校”作為對教師進行培訓的職能單位,務必要將基層調研擺到足夠重要的位置,通過實地走訪、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來對基層教師進行深入,全面了解基層教師在師德修養方法的發展需求,真正實現培訓為教育發展服務的工作目標,使教師獲得更好成長,令學校獲得更好發展。在調研結果得以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進校”才可以弄清楚教師師德修養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對培訓課程進行針對性調整以完成培訓內容的合理整合,為后續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
就實際而言,“進校”要將深入基層的時間安排在每年的年初,通過廣泛走訪、專題座談、問卷調研等方式來對中小學校及中小學校的教師進行全面了解,從急需解決的問題入手來對教師的共性需求進行分析,然后結合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的培訓要求,有針對性地進行本年度培訓計劃制定和方案的設計。例如,“進校”在基層調研中會發現,中小學的新招聘教師是問題多發群體之一,其雖然有學歷高、工作干勁足、學習能力強的明顯優勢,但是他們尚不具備足以支撐發揮全部優勢的師德修養,對于自身的認識尚處于片面、淺顯、局限的層面之上,而“進校”有必要對如何進行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的問題進行深入,在培訓課程中設計師德修養及相關培訓內容。
二、圍繞新課程改革深化,針對性改進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方法
“進校”工作主要是為奮斗在一線的教師而開展的,即教師是接受培訓的主體。我們若要想更為直接地、明顯地、有效地提高師德修養培訓質量,切實有效地做到讓教師有所獲、有所得,“進校”就必須要對培訓方法改進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以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積極性為目的來對培訓方法進行針對性改進。“進校”在對相關培訓活動進行設計的時候,務必要將參訓教師的主體地位予以突出,通過互動交流的方式來確保教師能夠充滿熱情地參與到培訓之中。
就實際而言,“進校”不能否定中小學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起到積極作用的事實,從教師現有教學經驗出發來對師德修養培訓的問題進行思考,確保奮斗在一線的教師能夠帶著疑問或問題走入“進校”的培訓課堂之中,以自身教學經驗為基礎來認清自己。例如,“進校”要盡量避免采用“說教式”教學,而是要多采用“參與式”、“案例式”、“探究式”等方法,幫助中小學教師建立起已有經驗與培訓所學內容之間的廣泛聯系,促使中小學教師更好地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確保中小學教師在持續的反思中更透徹去對培訓內容進行理解。此時,“進校”才能找準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的切入點,努力圍繞新課程改革來促使參訓教師的思維得以產生碰撞,讓參訓教師在思維碰撞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從而圍繞新課程改革來實現相關培訓方法的針對性改進。
三、抓住培訓原則,針對性創新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模式
長期以來,“進校”采用的培訓模式都比較單調,或采用講授式教學,或安排相應的專題報告,或直接進行主題系列教育。就是將奮斗在一線的教師、學校中層及以上領導,按一定的規則進行分班學習,邀請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來“搞講座、作報告、上大課”,臺上講得是口若懸河,臺下聽得是昏昏欲睡。這些傳統培訓模式看起來具有“知識容量大、耗費時間少、可操作性強”等特點,但是培訓的效果卻無法得到有效保證。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育也正處于不斷發展之中,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進校”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模式探索也勢在必行。
近年來,“進校”圍繞“如何搞好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的問題,以培訓“自主性、開放性、發展性”原則為基礎,對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全面實現了“以學員為本”和“以學員發展為本”的培訓模式的采用。也就是說,參訓教師的主體地位得以突出體現,整個培訓開始以確保教師具備良好師德修養為目標,依托互聯網技術建立起了“線上+線下”的基本培訓模式,實現了“外邀+本土”的培訓教師隊伍建設,發展了“集中+分散”的靈活培訓機制,建立了“觀摩+研討”的完整培訓流程。就實際而言,“進校”可以組建一個學習QQ群,把相關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和參訓教師都邀請到群中,讓參訓教師將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在線上提出,“進校”方面負責組織相關人員從理論層面給予引導,其他參訓教師可以踴躍發言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或看法,確保參訓教師得以在良好的研討氛圍中完成學習,逐漸形成良好的師德修養;“進校”可以借助網絡來建設相關的網站,將師德修養培訓的相關課程放到網上,讓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對學習進行靈活安排,等等。此時,“進校”才能找對進行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的著力點,嚴格遵循培訓相關原則來對中小學教師師德修養培訓模式進行創新,確保中小學教師能夠在培訓中形成良好的師德修養。
總之,“進校”應抓好日常培訓的各個環節,從教師自身發展和學校發展進行切入,對培訓內容進行不斷更新,對培訓方法進行不斷改進,對培訓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在積極調動參訓教師積極性的同時,努力發揮好專家、學者、行業精英的引領作用,用好極為便利的互聯網技術,確保培訓效果得以達到或超過預期,最終中小學教師的師德修養才能得以持續提高。
參考文獻
[1]吳俊華,郭文.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98-99.
[2]賀智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探[J].新校園:學習版,2013(1):19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