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學良
【摘? ? 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因此我國悠久歷史的氛圍也是十分的濃厚。而教師最大的任務就是在課堂上把相關的歷史教學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講解過程當中明白我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但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教學問題,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關鍵詞】中學歷史? 教學過程? 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181
由于歷史這門課程涉及到我國從古至今的思想、政治、經濟上的一些發展,因此讓學生明白這些發展歷程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這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上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法、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的學習當中增強對我國文化的自信以及文化的自覺。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想出相應的措施,從而不斷完善教學的方法。
一、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被弱化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當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課堂的時間主要由教師來進行把控,以及對于一些教學內容進行相應的傳授,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對知識吸收通常處于被動的狀態。通常是由學生在課堂上來適應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相關的教學內容,而教師教學的角度、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制定,通常是根據他們多年的教授經驗。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通常是按照他們提前準備的教案來進行教學,而這些教案的設計以及內容大多都是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來進行安排的。教師會為了這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以及教學目標,從而把這些教學內容均勻地分布在每一個時間點上。
這樣的確可以使得教師能夠按時完成他們的教學任務,但由于缺少站在學生角度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就會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過于寬泛和淺顯,讓學生抓不住學習的重點。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下,教師的課堂主導地位被大大強化,而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逐漸被弱化。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當中由于缺乏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以及自我主體地位的意識,就會使得他們對這門學科喪失學習興趣,從而不利于他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的提高。
(二)課堂教學內容單一
在歷史課堂上,教師的教學通常是圍繞學校統一分發的課本進行備課。由于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程度有所差異,因此在編寫統一教材的時候通常會照顧基礎水平較低的學生,因此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是相對簡單和基礎的。而現在教師在教學當中普遍的都是按照課本知識來進行相應的講解,他們認為只需要學生能夠對于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應對考試即可。這樣的教學想法就會使課堂內容變得十分的單一,因為大部分的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就能夠理解課本上的一些知識。而教師如果在課堂上對這些知識進行反復的教授,會使得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而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知識的理解和要求也遠遠不止于此。
(三)教學考核標準死板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考核標準通常都是按照學生最終的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他們學習的好壞。由于班級學生的學習差異性比較大,容易形成成績的兩極分化。在一個班級當中,往往會存在成績特別拔尖的學生和成績特別不理想的學生,如果僅僅只通過期末考試這一種測試的方法來進行考核,就會使得學生的成績差距變得越來越大,而學生面對這種差距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習興趣都會受到打擊。因此,在教學過程當中,這樣的考核方式以及考核標準就顯得特別的死板。
二、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相應對策
(一)強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而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明白學生心中所想以及他們能夠接受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有針對的教學,這樣就可以使得課堂上的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在課堂上設置一些供學生探討交流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和互動,不斷地增強他們的課堂主體地位。而教師在相關教學方法以及教案的設定當中,也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要根據教師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生的課堂需要進行相應的安排。使得教師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重點性不斷提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查漏補缺,不斷強化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以及對于自己不知道知識做相應的補充。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強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學生才能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對于學習的一些觀點,從而不斷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轉變學生的教學觀念,學生需要明白學校分發的教材只是一個基礎的教學工具,而他們需要在這些基礎的教學工具上進行相應的延伸。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當中,應該通過對這些基礎知識的講授和理解為學生進行課堂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從而不斷地豐富課堂上的教學內容。而學生在教師教學內容的改變下,也會增強對于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地擴大他們的學習知識面。
(三)對傳統的考核標準進行改革
在考試的過程當中,影響考生考試水平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對于學生的學習好壞的評判不應該僅僅只通過期末考試來進行判定,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態度。從而對教學的考核標準進行相應的改革,對于學生學習的評判應該由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相結合,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平時課堂上的一些表現以及對于一些課堂作業完成的情況。通過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在無形當中也會對成績較差的學生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這些會激勵學生表現得更加積極,從而不斷縮小班級學生的學習差距,不斷增強他們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自信心。
總之,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不斷地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也應該改變課堂教學內容單一的問題,不斷地豐富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從而使得學生的知識面能得到有所擴展。在教學考核標準的制定方面,教師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革,通過對考核標準的改革不斷地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
參考文獻
[1]羅海亮.中學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析[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9):175-175.
[2]韓廣聚.新課改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下),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