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雪萌 唐靜靜

摘 ?要:文章以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目標為出發點,探討了校企共建實習基地內容、實習基地管理模式、實習教學模式,提出了“四化”耦合及“四段式”校企聯合培養教學模式。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完善本科生實習教學條件,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實踐創新能力和促進包裝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
關鍵詞:新工科;包裝工程;實習基地
中圖分類號:G640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19)20-0065-03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out-school practicing base and the teaching mode under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mode of "four modernization" coupling with "four stage".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ing base to improve the conditi-ons,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promote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alents of packaging engineering speciality.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packaging engineering; practical base
引言
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其內涵是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變化、塑造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2]。為培養適應知識經濟需要能力強、素質高、應用型的工程技術人才,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引入OBE培養模式,以社會需求為基礎,以目標為導向,制訂出重在培養知識應用和創新能力人才培養目標[3]。
包裝工程專業是一個典型的跨學科、工藝交叉型專業,國內大部分院校包裝工程專業是以工為主,國內70余所開設包裝工程專業方向如圖1所示。若以包裝機械設計及理論為專業特色,包裝工程專業是典型的工科應用型專業。隨著現代包裝新理論、新觀念和新技術的提出,包裝機械產業的轉型升級,包裝裝備向著高效化、高精度化、柔性化、智能化發展,為包裝教育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迎來了一次十分難得的機遇。為適應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養,彌補校內實踐教學資源不足,校外實習基地的拓展和建設顯得十分緊迫。擇優選擇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實習基地是高等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校外實習基地是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加強、創新能力提高、職業素質提高的重要場所;同時對教師進行實踐鍛煉、應用研究、技術開發、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探討新工科背景下,包裝工程專業校企協同創新培養人才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內容、實習教學模式等內容。
一、校企共建內容
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為更好發揮校外實習基地作用,校企雙方取長補短,以河南工業大學包裝工程專業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經驗,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課堂教學硬件建設
實習教學環節,以現場教學為主,課堂教學為輔,實習過程中,部分教學內容需要企業專家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但一些企業缺乏相應的硬件設施,沒有專用的多媒體教室,因此校企依據實際情況,合作建設主體教室。合作的模式為基地企業提供的教室場所,學校投資多媒體教學儀器和課桌椅等基本教學設施,完善課堂教學的條件。
(二)虛擬實驗項目建設
以包裝機械設計及理論為專業特色的院校,大多選擇包裝裝備制造企業為校外實習基地。包裝裝備的特點為“三多”、“三雜”,“三多”為類型多、機構多、零件多;“三雜”為類型復雜、結構復雜、運動復雜。包裝產品的特性不同,同類型的包裝機械的工作原理及結構也不盡相同。包裝機械完成的動作多,運動速度快,且動作配合要求高,其執行機構之間的配合精度要求高,自動化程度高,一些零部件不可視。有些被包裝產品如超細粉體、有毒、腐蝕性產品包裝存在一定的危險。即使學生在生產現場實習,有些裝備的工作原理及機構組成也難以了解。另外,一個企業生產裝備品種有限,不能夠給學生提供本專業更為全面的技術裝備,因此,以現代信息為依托,校企有針對性建設一些虛擬仿真實踐教學項目,可以很好解決上述問題。借助于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既能協助學生完成實踐教學活動,又可以為企業技術研發提供科研平臺。
(三)實習基地師資建設
建立雙導師制的“交互指導”教育模式。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由學校指導教師與企業導師密切合作,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實習指導。雙方共同制定實習計劃,并對學生的實習內容進行教學準備。采用雙導師制的“交互指導”模式,學院專業教師偏重于理論指導,企業技術人員偏重實際操作的指導,使學生在理論發展與實踐技能的提高兩方面都可以得到支持與幫助,并能將兩者更好地結合起來。充分利用企業國內外專家資源,為學生進行實習指導。一些企業聘請有國外專家技術團隊,實習期間可以請專家為學生舉行講座或現場指導,讓學生接觸本專業領域的國際前沿技術,豐富實習內容、開拓學生視野。
(四)實習過程管理建設
規范的過程管理是基地高效運行的保障,因此基地建設和基地管理工作并重,為提高實習質量,實習過程管理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完成:
1. 靈活調整實習內容,校企之間無縫對接。為配合完成學生的實習教學,基地視情況對基本的教學活動進行內容與時間上的調整。而在企業實習中產生的有價值的技術問題與研究內容都可以及時地整合到教學計劃中去,使學生掌握的技能與理論能更貼近生產實際,并體現實踐教育發展的新趨勢。
2. 建設科學實習評價體系。根據所學、所看、所練內容,開展自評互評等活動,培養學生自我監控和評價技能,提高學生的自制能力。在實習中師生共同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結合所學專業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具體的實踐活動方案、反饋整理等基本環節。校企共同制定學生實習效果的評價機制,學生實習成績由相應的科學實習評價體系來評價。
3. 實習教學的運行管理。首先是實踐教學文件的充實完善和制定,包括修訂實踐教學計劃、大綱、多媒體課件等。其次,實習室實行規范化管理,各項制度上墻,實習教學記錄完整,實習資料檔案完整齊備。
4. 實習教學質量管理。要認真貫徹落實實踐教學計劃大綱的要求,精心組織實踐教學,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提高綜合運用實習的比例,積極推廣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革實踐教學考核方法,加大考核力度。
二、產教融合的校企聯合培養教學模式
(一)學生學習存在問題分析
1. 理論知識呈現碎片化
據以往實習經驗,發現學生對于知識的建構完整性不夠,知識呈現碎片化,在校學習各門課程知識孤立、割裂。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各門課都是一門獨立的課程,教師在課程講授過程中鮮有交叉、聯系和整合,學生學習過程中也沒有更加深入的鉆研,缺乏對課程體系進行系統的梳理,因此在實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問題是知識的片面性,同時由于自身的知識體系搭建不夠完整,所以在生產實習過程中獲得的知識也呈碎片性結構,以致學生最終的實習效果體現為雖然接觸了系統、全面的實習內容,但知識聯想、應用呈現是片面的。
2. 工程意識模糊,能力薄弱
應用型人才對工程能力要求較高,如我校包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學生畢業5年內預期達到工程能力目標為:能夠運用所掌握的工程知識和科學原理識別、表達、分析和解決本專業領域實際工程問題,能運用工程技術原則獨立或合作制定有效的工程技術或管理解決方案,具有從事包裝工藝及設備、產品包裝系統工程設計、制造和生產管理能力,初步具備項目工程師、工藝師或項目主管的能力。企業實習為工程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但在實習中發現,部分學生沒有很好地建立起工程系統的意識,在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未能良好的體現出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工程問題表現出茫然、束手無策,無從下手去解決。
針對上述學生呈現出知識與能力的欠缺,結合實習教學積累的經驗,產教融合實習過程中采用“四化”耦合及“四段式”教學模式。
(二)產教融合的校企聯合培養教學模式
1. 構建以“知識整合、能力創新”為目標的“四化”耦合教學模式
(1)實習指導書、實習內容與專業培養目標三者高度統一化。實習指導書是學生實習教材,教材內容與實習內容相統一,指導書才能發揮重要作用。另外實習內容要和培養目標、專業特色一致。
(2)教學方法多元化。實習教學以生產實踐現場教學為主,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引導式教學、互動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專題式教學等使實習效果得到提升。
(3)輔助教學網絡化。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互聯網+教育”的興起,引領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浪潮,實現教學模式飛躍發展。針對目前已經跨入“互聯網時代”,各種智能終端,如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已經普及的現實情況下,加之現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對知識、信息的獲取已經常態化,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目前正面臨信息技術的沖擊。構建網絡視頻、動畫、課件、微信平臺、QQ群平臺等多種輔助教學手段,對實習中難以看到的設備結構,利用網絡視頻、動畫幫助學生理解、學習;通過網絡平臺建立與教師、同學隨時互動的泛化學習方式。
(4)考核方式多樣化。考核方式均圍繞教學目標而設計,細化考核的各項評分標準,是科學、合理考核的關鍵。利用考核方式實現教學目標的反向設計,目標達成。
2. 構建課堂與實習現場相結合的“四段式”教學模式
依據實習計劃,落實教學內容,采用四段式教學模式。每天的實習內容教學分為四段:
第一段,要求教師對實習項目及內容進行精講,指出原理和要點,應用哪些知識,解決哪些問題,學生應了解、實踐及探索哪些實習內容,使學生對實習內容更加有針對性。第二段,學生分組到現場實習,與生產、工藝、設備零距離接觸,看現有問題解決方法與途徑,思考其他更優的解決方法。第三段,小組內討論,本組學生對實踐結果進行分析、討論與交流。第四段,師生進行互動共同探討,教師對實踐內容總結提煉,查找學生知識漏洞,查漏補缺,并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四段式”教學體現以學生為主導,綜合多種教學方法,從而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學習,提高學生創新實踐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三、實習基地管理模式
完善的管理模式是基地高效運行的保障,下面以河南工業大學包裝工程專業校企共建實習基地管理模式為例介紹其管理模式。
(一)建設中的管理模式
為確保基地建設順利,實施“金字塔”式管理模式。校企應組建“基地建設領導小組”,企業與學校合作共建、共管。具體運行中,校、企以項目或中心的形式高效運行,實行負責人制,專人、專管。決策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諸如資金落實、資金用途、年度建設方案等問題,學校與企業領導決策;項目運行由負責人及項目組成員協調分工完成任務。開始建設的第一期項目開支均嚴格按照招標、大宗物品實行政府采購等有關規定進行。每一目標都要落實到項目組成員具體負責,各成員按照分工,認真制訂工作方案,嚴格責任,全面落實工作要求,保證圓滿完成各項任務。
(二)建成后基地管理模式
為了充分發揮包裝工程專業實習基地的教學、社會培訓、服務企業的功能,建成后的基地的管理體制將采取行業協會、企業、學校共同參與的管理模式。在吸取行業專家委員會和專業指導委員會的基礎上,成立“包裝工程專業實習基地管理委員會”,對基地工作實施過程的全面管理。
管理委員會下設日常管理辦公室,管理人員由學校專任教師、企業技術骨干及財務人員擔任。“包裝工程專業實習基地管理委員會”主要任務是了解包裝行業技術的發展動態,研究包裝工程專業實習基地的發展方向和建設規劃,引進、使用和管理實習基地專項資金,保證實習基地正常運轉和健康發展。
日常管理辦公室的任務是負責實習基地的正常教學、社會培訓、服務企業等日常管理,實習基地的設備與場地維護,制定和完善實習基地各項管理制度和安全生產制度,具體組織實施實習基地的建設規劃;負責實習基地各項收入、支出資金的日常管理。
四、結束語
校企共建實習基地,是新工科背景下高等院校改善辦學條件、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改革舉措。通過合作共建基地不僅承擔教學計劃規定的實踐教學環節,還可以成為專業素養培訓基地,學生還可以利用假期深入到企業一線進行實操生產,作為走向社會前的鍛煉,使學生了解有關企業運作、學習到在學校難以掌握的各種知識和能力。基地成為青年教師進行工程實踐訓練和提高的重要場所,加強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更好完成教學和服務社會。基地也可以成為學校人才培養和科研中試基地,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平臺。
參考文獻:
[1]周靜,劉全菊,張青.新工科背景下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165-168.
[2]林健.面向未來的中國新工科建設[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7,38(2):26-35.
[3]邢鍵,趙亞鳳,李明,等.基于OBE理念的林業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新工科建設探索與實踐[J].科技文匯,2018(1):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