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浪潮,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其獨特優勢。不僅改善了課堂教學氛圍、突破了課堂的教學模式,而且逐步養成和提高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這要求我們“以學生為主體”,巧妙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于英語教學中。
關鍵詞:小組合作合作學習教學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
“小組合作學習”,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的“合作性”學習,理應充分地發揮“小組”的作用,合理地運用“合作”的手段,真正體現“小組合作”的實效性。
美國約翰遜兄弟認為:“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上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中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的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
小組合作學習最主要的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因此從根本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陳舊的“填鴨式”教學和“滿堂灌”教學的模式。一方面,教師通過設計具有競爭性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進而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學會自主學習,學會合作學習。另一方面,學生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在團隊中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互相促進,共同進步,有利于她們的全面發展。
小組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開展
毫無疑問,在英語教學中充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無論是對于學生還是對于教師,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們該如何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以引導學生學習呢?
1.分組,是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為了充分發揮和學生的主體性和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在組建小組時,要考慮小組成員內部每一個個體的特殊性,如:性格特征、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分成4-6人小一組,合理分配。如:我根據班上的具體情況,把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安排在每一個小組作為組長,接著是兩名中上水平的學生,最后是一名待優生,通過以優促優,以優帶差的安排,讓學生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安排好小組后,引導他們給自己的小組起個富有競爭力和個性化的名字,以利開展競爭性的學習活動。 而且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
分工,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保證。為進一步激勵學生小組合作的責任感,明確小組內組員之間的具體分工。例如:在我的分工中,英語學習水平較好、較有管理能力的同學為小組的組長和負責人,學習能力排第二的、比較自律的同學為小組的監督員等等。明確小組內各成員的職責分工外,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和任務,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完成學習任務。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處理好小組內優生與待優生之間的關系。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如果這一關系沒有恰當處理,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優生與待優生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只有明確分工,讓全體同學帶著任務去學習,引導他們平等合作,快樂學習,才能達到最優效果。學生既是學習的參與者,又是活動的組織者,所以,我們應該“以學生為本”,明確分工,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3.策劃,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潤滑劑。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我們教師的有效策劃和指導。并非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并非所有的活動都適合在小組內開展的,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老師起主導作用。所以在備課時,我們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活動的目的和要求,明確開展小組合作的任務等等。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標進行小組學習,推進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例如,在開展PEP小學四年級上冊Unit 5, A. Let’s talk的學習中,通過課文初讀后,我要求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要求,首先小組每一位成員都要掌握、會讀對話,已經學會的要教會不會的同學;其次是,在全組都讀會了對話后,在小組內開展分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練習。最后通過這樣的形式,總體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4.實施,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初期,作為老師的我們既要授予學生知識,又要引導學生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技巧。首先,我們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然后,給予學生機會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和結果,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有效評價。 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獨立思考、樂于分享、善于總結的能力,引導孩子全面發展。
5.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點睛之筆。為了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評價,我們需要把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結合起來,對學生個體表現以及小組表現加以評價和引導。所以,評價前教師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具體的任務,讓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接著,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評價,以激勵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同時,我們還可以采取競爭式的比賽,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加分學習,形容一股“人人為小組爭取積分”的競爭學習氛圍,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榮譽感。在我的教學上,我常用的評價方式就是加分制,課堂表現好的小組可以加分,課堂學習較好的小組可以加分,營造一種人人為小組爭分的氛圍,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效地調控了課堂的紀律。除此以外,小組的成員累積到一定的獎勵后,還可以兌換相應的小禮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享受收獲的快樂!
當然,要開展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還受很多方面的因素的限制。例如:小組內組長的執行能力,這需要教師長期地有針對性地培養和引導;小組內成員的積極參與,這需要教師的有效渲染和指導等。小組合作學習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并非所有的教學都適用于小組合作,例如是需要學生進行的獨立思考的的情況,如果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與其相違背了。因此,教師要實事求是,根據教學主題,教學目標,教學課型等,進行有效的、創造性的教學,不能把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化。
小組合作學習有其自身的優勢與局限性,我們需要揚長避短。通過一年多的實踐和運用,以上是本人的一點小結,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依然會堅持恰當運用小組合作形式引導學生更好地開展英語教學,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收獲!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修訂,2008,《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徐曉雪,2013,小學英語合作學習的實施對策探究[J],新課程學習(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