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翠平
摘要: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應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引起熏陶感染作用;要繼承和發揚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的教育;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精逐肯形成積極人生觀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關鍵詞:語文教學,德育,思想教育
社會在不斷發展、為適應時代的需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更應該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重視思想教育,把思想教育與語文學習有機結合在一起,把思想教育確實落到對學生教育之中。教育心理學指出:語文教材內容具有綜合性和思想性互相結合的特點。它是從文學、歷史、科學和哲學諸多方面選出來的精品。綜合地反映著自然、社會、人生。綜合地反映著古今中外的真與假、善與惡的對應。
我根據教材中不同的文章,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滲透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融于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受到良好熏陶和感染,讓美好的道德情操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滋長。我的做法具體如下:
一、利用教材,滲透思想教育。
1.在創設情景時,滲透德育
創設情景是教學環節中的最前環節,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時滲透德育教育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我在講授《敬畏自然》一文時,是這樣創設情境的:同學們,你知道大自然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生存條件嗎?大自然不僅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各種價能源、還創造出一些我們沒有看到的精巧絕倫的藝術品。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發展的依靠,是人類的衣食源泉。?所以我們要像愛護、敬畏我們自己一樣。去愛護、敬畏自然、通過這樣的情景導入向學生進行了愛護自然的環保意識的思想教育。在學習《云南歌會》、《端午鴨蛋》兩文時,通過創設情景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學習《鄧稼先》、《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兩篇文章時,通過引用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創設情景進行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
2.在朗讀課文時,滲透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中,方方面面都能滲透思想教育。在朗讀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朗讀中陶冶審美情趣和情操。我在教授《黃河頌》、《沁園春·雪》兩篇文章時,利用朗讀錄音,先讓學生聽讀,再仿讀。學生在朗讀時很有激情,聲音抑揚頓挫,鏗鏘有力,仿佛渾身的血液在沸騰,讀后我讓學生談談朗讀的感受。有的同學這樣說:“黃河氣勢磅礴,它從西向東橫貫在中間大地上,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中華民族。”還有的學生說:“黃河的偉大,堅強精神也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髓。”有一名學生說談《沁園春·雪》的感受說:“讀后感覺渾身都充滿了力量,我讀出了毛澤東主席的自信,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我覺得應該向他學習,在學習上也要有信心。”我們看看,學生朗讀中品味和體會到了蘊含在文章中的美和精神實質,思想上受到啟迪、教育和鼓舞。
3.挖掘教材文化內涵,滲透德育教育。
一些課文內容有豐富的人文知識和深厚的文化音韻,字里行間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知識。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中求美、求真、求智慧,體會傳統文化、傳統美德具有的時代氣息。學習《安塞腰鼓》一文時,我引導學生仔細揣摩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這三個場面的描寫,領悟到激蕩的生命、磅礴的力量、中華民族和黃土高原人民的陽剛之氣和堅強、勇敢和自信。這種氣魄和自信是黃土高原之魂,也是中華民族之魂。相信這種氣魄和自信我們炎黃子孫一定會傳承下去。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滲透思想教育
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與課文相關的形象材料,讓學生耳濡目染,感受我國山川美景、文化藝術的精華與美妙,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受到中華優秀文化熏陶和感染。例如在學習《壺口瀑布》、《在長江源頭格拉丹冬》兩文時,我利用幻燈片和視頻,讓學生看到壺口瀑布雄偉壯闊、氣勢恢宏的景象;?要體會到作者贊美壺口瀑布就是贊美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觀看《在長江源頭格拉丹冬》一文的圖片和視頻時,一名學生興奮地說:“今天我才知道長江還有這樣的奇觀-冰塔林,真美!”還有的學生說:“我們在地理課上學習了長江的長度,知道它從西到東流經好幾個省份。看了這些圖片和視頻我不僅看到了自然美景,更讓我去欣賞去熱愛它,還品味道理長江哺育了中華民族、滋養了中華民族。”另一名學生說:“看了這些圖片和視頻,我很震撼,大自然有這樣的神奇偉力。”
三、利用寫作教學,滲透思想教育。
寫作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懂得珍惜親情、友情等情感,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修養。寫作能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件,進行自我思想教育。教師在重視對學生寫作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重視對學生思想修養的引導。例如一次寫作課,作文題目是半命題《-----,滋潤了我的心靈》,我引導學生進行審題、選材。有的學生說:“祖國山川美景滋潤了我的心靈,它使我有了欣賞的能力,帶給我愉悅,激勵我熱愛生活。”有的學生說:“生活中的小事也能滋潤我的心靈,如父母對我的關愛、老師對我的淳淳教導和學習上的幫助、好朋友給予我的鼓勵和我們一塊快樂和玩耍,我都記在心里了,對他們存有感恩之心,有機會用實際行動來報答。”從這些來看,寫作課是學生審美情趣、思想道德修養、情感態度的具體體現。
四、利用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口語交際這個學習板塊,主要是培養學生一般的口語交際能力,初中階段主要是從以下各項進行分項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1。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的交流。2。耐心專心地傾聽,能根據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意圖;3。可以講述、辯論、演講、采訪、朗讀、表演等表達能力。雖然這些內容都是口頭語言,但和德育教育密切相關。通過說話對象和場合的口語訓練,對學生進行日常生活中需要文明禮貌用語、孝敬長輩,勤儉節約、等教育。通過辯論、演講、表演等,對學生進行明辨是非、揚善除惡、站穩立場、愛家、愛校、愛國等教育,領略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和燦爛的現代文明的風采,讓學生的心靈得到熏陶。
綜合性學習這個學習板塊,是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通過傳統文化專題,學生從中能夠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從中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感知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的歷史風貌,激發學生欣賞古詩詞的熱情,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語文學科是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科學。語文教師是傳承中華文化、教給學生感悟民族精神、培養學生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引導者和紐帶。
參考文獻
[1]王番.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有效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19):122-123.
[2]宋穎.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做法[J].現代農村科技,2019(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