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誠 周樹欣
摘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經濟層次的不斷細分也導致了企業之間存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的市場生存環境也越來越激烈。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想要在竟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要做好經濟效益的持續性增長,這是其長遠發展的根本支撐所在。而做好成本控制,就是助力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對于很多企業而言,積極地“開源”存在很大的競爭,所以相比較而言,“節流”就成了企業做好經濟效益保障的優選方式。因此本文就針對企業發展中的成本控制問題展開了研究,探討企業成本控制對經濟效益的影響,對企業應該如何通過成本控制來保障經濟效益的長遠發展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成本控制;企業;經濟效益
一、成本控制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
成本控制是企業發展中所必須的內容,是企業生產產品等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所說的成本控制本身就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經濟指標,涉及很多部門和環節,所以對于成本控制對企業經濟效益影響這一問題的研究也要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全面的分析。總體來看,企業發展中的成本控制涉及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三個環節,即這三個環節的成本控制問題都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產生一定的影響。
事前控制環節是企業發展中對經濟效益影響最大的一個環節,因為事前環節涉及到物料、研發、人力等大量的成本,成本的消耗在這個環節的占比是最大的,而且很多都是必不可少的成本支出,可以節約和操作的空間并不是很大,所以成本控制的難度就比較大一些,因此對企業的經濟效益影響的關聯度也比較高。
事中控制環節對于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也很重要,在這一環節主要涉及到的是成本消耗的執行,對于成本控制而言,在這個環節的可操作空間相對比較大。換言之,在事中控制環節能夠做好成本控制的預期方案,做好動態化監測和調整工作是可以有效地做好成本控制。即只要在這個環節做好企業的成本支出比例控制,是能夠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經濟效益的,因此,這一環節對于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開展影響是比較大的。
事后控制環節主要是在企業的產品生產結束之后,一般情況下很多企業在產品研發成功后就自然地忽視了成本控制的問題,但事實上,這個環節一樣會涉及很多成本方面的支出,例如后續服務、品牌形象建設、人工成本、客戶維護等方面,這些成本控制不當,同樣會導致成本比例的增加。抑或是,這些方面的成本投入不足,會導致后續的工作跟進情況較差,從而影響企業的品牌,也會對經濟效益產生影響。
二、當前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常見問題
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企業在發展中的成本支出方面存在的問題大體上都有一定的共性,尤其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身處于同一個經濟發展環境,這些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的共性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企業在成本控制時間中涉及的內容不夠全面。從當前市場中的企業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企業對于成本控制的實踐還都偏重于對各種物料、人力消耗的控制,所以偏重于對事前控制環節的把控。但事實上事中控制環節和事后控制環節一樣重要,這也是導致企業全面發展受影響,而影響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企業從業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不強,其實成本控制不是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可以實現的,需要的是企業員工都具備成本控制意識,這樣才能夠在每一個環節都做好成本控制的工作。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于成本控制都有一個錯誤的認識,大都認為成本控制是企業財務部門來把控的,制造車間、采購、銷售等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這種想法就會間接導致他們在工作開展中忽視成本控制,從而間接導致物料浪費等問題的出現,這都會造成相應的經濟損失,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另外,企業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識薄弱也是重要的問題之一,一些企業管理者單純地追求產量、產值、收入指標等,從而忽視了成本控制問題,這也是企業人員成本控制意識不強的表現。
最后,一些企業成本控制的方法還比較落后,有的企業對成本控制有誤解,認為將企業成本盡可能地降低就是成本控制,其實不然。成本控制是為了減少企業在經營運作中的浪費,保持正常開支的同時,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例如一些企業對于成本控制所關注的范圍太過于狹窄,很多的企業只關注財務問題,擔心費用消耗過多,可是成本控制真正的目的是減少企業內部所有環節的浪費,只有擴大對成本控制的理解范圍,才能夠做好成本控制工作開展的同時又保障企業的生產效率。如企業文化,企業規模,企業人力資源等,都處于成本控制范圍內,都需要納入成本控制的考量范疇,因為這些方面的內容把控不當,或者成本控制不善,在一定程度上都會造成企業經濟效益下降。
三、加強企業成本控制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措施
(一)加強企業對成本控制的全面把控
企業要做好成本控制,助力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就需要做好全面把控企業成本控制的工作。
首先,要做好事前成本控制,在產品研發生產之前,首先要開展綜合的評估工作,對產品的物料、品質、人工等做好全面的規劃。并且在具體的生產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動態化的對這些成本消耗進行監督管理,以及時的調整規劃,進而實現成本消耗的效益最大化。
其次,要做好事中成本控制,主要需要做好對材料的采購、用量的回收等控制工作。并且在事中成本控制環節,是成本消耗動態化的環節,因此需要加強對各方面成本消耗的動態化監督,一旦發生浪費現象,要及時地制止,節約成本,保障效益。
最后,要做好事后成本控制,主要是指產品完成之后的成本控制。在這個階段需要做好后續服務的成本支出計劃,做好后續的客戶服務和產品維護等工作,控制好這部分跟進工作的成本支出比例。最重要的是做好成本支出和后續跟進服務保障的平衡,力求消耗最少的維護成本起到最好的品牌宣傳和保障效果,進而為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助力。
(二)全面提升企業員工成本控制的意識
企業的成本控制并不是某一個人或者一部分人可以實現的,需要每一個崗位的人都參與進去,包括上級領導干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所有職工。只有全員開展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夠起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對于企業而言,想要做好成本控制就必須要提升全員成本控制的意識,讓企業的每一個員工都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具體來看,可以在企業內部開展一些具體的宣傳工作,讓企業員工都了解成本控制的知識或者方法。另外,還應該制定具體的成本控制細則和操作流程,讓每一位員工能夠有章可循,有標準和執行,進而保障成本控制工作的順利進行。
另外,尤其要加強管理者的成本控制意識,作為企業的帶頭人,一定要站在企業整體布局的角度開展成本控制實踐,從宏觀的角度做好整體的布局,調整好成本和效益的平衡,力求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效益,即站在節能和增收平衡控制的全局角度來開展工作。另外,企業應該根據具體的發展情況適時的改善成本控制的具體方法,而且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動態化的進行調整。這樣才能使企業日常的經營運作,不斷地通過市場經濟調節進行成本控制。進而使有關于企業產品成本,運作成本,人力成本,都能夠再企業價值鏈的基礎上進行成本控制,而不是簡簡單單的通過企業自身來開展成本控制的實踐。這樣才能夠從企業內部和外部市場環境的多角度來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從而最大化的為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提供有效地保障。
參考文獻:
[1]王偉紅.企業成本控制對企業經濟效益的影響及對策[J].企業研究:理論版,2012(11):156-157.
作者簡介:
曹玉誠,副教授;周樹欣,助教,濰坊職業學院,山東濰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