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亞
【關鍵詞】 ?興趣 激趣 構建 幽默 多媒體 熱點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2-107-01
教師怎樣才能使課堂增添樂趣,給學生提供一個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呢?本人在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體會如下:
一、結合實例,激發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充分引用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就能到拉近書本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道德與法治課的理論性較強,許多理論觀點都要通過實例來說明。例如:在講解預防犯罪這一課,教師就可以列舉某中學15歲的學生陳某原本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自從結識了一些社會上一群游手好閑的“朋友”,他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父母和老師,后來便放縱自己,并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處分。但他并沒有吸取教訓,反而經常偷竊財物等,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為搞到錢去網吧玩游戲,他和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幾天內多次作案,最終因犯搶劫罪被判刑。在教學中運用實例去證明理論,不僅通俗易懂,而且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構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前提,教師就必須對每位同學基本情況進行詳細了解,同時也要加強與同學們溝通,交朋友,也必須對學生付出誠心誠意的愛,教育他們堅持以啟發誘導為主,對于學困生要因材施教,不要直接批評學生,更不應該體罰學生。作為初中學生,他們真的很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關心,教師的表揚和關心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對教師的好感,要創造一個和諧、合作的師生環境。所以我們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助、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師生關系。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
三、用名人的幽默故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都喜歡風趣幽默的老師,因此,我們上課也不妨幽默一點,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當中放松心情,開開心心的笑一笑。不過,教師在備課時,要對名人的幽默故事進行精心地選擇,才能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使學生深受教育。比如在講到七年級上冊中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的相關內容時,可以講這樣一個幽默故事:羅斯福還未當上美國總統之前,家中遭竊,朋友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回信說:謝謝你的來信,我現在心中很平靜,因為:第一、竊賊只偷去我的財物,并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竊賊只偷走部分的東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幽默故事告訴學生以下的道理:一、即使身處逆境,遭遇不幸,也要保持樂觀、幽默的生活態度。二、生命比金錢更重要。
四、廣泛應用多種媒體手段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無疑是對課堂輸入了新血液,以強有力的視覺效應刺激學生,吸引學生,現在社會信息高速發展,學生的知識面通常都較為廣泛。他們天天接觸網絡。所以,聲音、圖像、動畫對于學生來說更利于他們接受知識。例如:在講解初一情緒這一課,可以嘗試使用了歌曲的FLASH。通過FLASH動畫的欣賞不僅成功導入了課堂的教學,還使學生的學習得到了提高。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運用網絡,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如在上“消費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時,我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查找“求償權”的資料并在課上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在講到“求償權”時,很多同學都要求展示自己的成果。有的同學聯系當前時事展示了三鹿奶粉事件;有的同學由“結石娃娃”聯想到“大頭娃娃”展示了湖北“大頭娃娃”告銷售商獲賠8萬元等案例。學生在展示各自成果的過程中既學到了知識,又鍛煉了動手能力,進一步增加了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興趣。
五、結合熱點問題,激發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
思想教育是道德與法治課的靈魂,也是道德與法治課的焦點。在學習八年級《誠實守信》這一課,我就結合2017年2月5日,新密市一中學生騎自行車撞上停在路邊的寶馬車,導致寶馬車多處劃傷。肇事后,他用道歉信把身上全部的311元現金包好,貼在寶馬車的把手內側。車主發現后被感動,通過警察找到了他,將錢還給對方并資助其讀書,使他們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把道德與法治課知識和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能到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學生對教師的課有興趣,是一名教師孜孜追求的授業之方,解惑之法,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主動分析學生的興趣,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真正走進道德與法治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歡迎的課堂。只有不斷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道德與法治課堂才展現出更新的生命力。
[ 參 ?考 ?文 ?獻 ]
[1]陳利.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激趣藝術[J].吉林教育,2008(24).
[2]凌忠.初中思想品德課中有效教學情境的創設[J].教育科學論壇,2009(06).
[3]崔文賢.“活”字當頭上好道德與法制課[J].山西教育(教學)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