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東榮
摘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也是作為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永遠的使命和追求。本文從優化師生關系、巧施教學方法、用“活”教材、做好培優補差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進行了簡單的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師生關系;教學方法;教材;培優補差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是新時代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也是作為我們小學數學教師永遠的使命和追求。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淺談一些我的認識和做法:
一、優化師生關系
一是擺正師生關系。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采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小學,由于小學生的心理發展還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改變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都應充分尊重和支持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引路人。美國電影《師生情》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白人教師到黑人社區任教小學一年級,在第一節數學課中老師伸出五個手指問其中一名黑人孩子:“這是幾個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個。”老師沒有指責他說錯了,而是高興地大聲贊道:“你真厲害,還差兩個你就數對了?!苯處熞痪滟澷p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見,教師要善于用放大鏡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對每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評價不可輕易否定,不隨便說“錯”,否則就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正所謂,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二是優化師生關系。教育心理學家汪廣仁說:“你把學生當成朋友,而非小朋友,學生就會把你當成朋友,凡事迎刃而解了。”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老師與學生是平等和民主的關系。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都關心他們,從而激起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其次,要平等對待學生,面向全體施教,不但關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且更應關心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在課堂里,教師包辦的事情要盡量少一些,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要盡量多一些。師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學中去,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的學習氣氛。課堂成為師生心靈交融、情感呼應的園地時,教師才真真正正地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學生敢于參與的先決條件。學生只有在不感到壓力的情況下,在喜愛所教老師的前提下,才會樂于學習。
二、巧施教學方法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占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征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愿意學、主動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于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學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后,可以讓學生量出家中電視機的長和寬,然后求出它的面積;再讓學生想辦法求出學?;@球場的面積等。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實踐,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從而提高學習的熱情。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中,逐步明確學習的意義,對探求數學知識產生了樂趣,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就能一直保持積極進取的態度,獲得優良的成績。
根據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適當開展學習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小學生在競賽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在競賽中,由于強烈的好勝心、好奇心驅使,他們總希望爭第一,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我們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看哪一組算出來的人多”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這里沒有什么分組原則。總之要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的成功,要想辦法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感。這樣,對小學生的激勵作用將會更大,他們參與學習的熱情就會更高。
三、用“活”教材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我們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現實世界中尋找數學題材,讓數學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飄渺。數學教育是要使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就要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如改革家庭作業形式,突出應用性操作。比如學習了常見的乘法數量關系以后,我布置學生雙休日隨父母去菜市場買菜或購物,按單價獨立計算價錢,學生興趣十分濃厚。重視了數學學習的應用性操作,暢通了學數學、用數學的聯系,使學用緊密結合,這正是片面應試教育所嚴重缺乏的,也是我們改革數學教學必須要不斷加強的。如在“元、角、分”的教學中,可開展模擬購物活動;在“分類統計”的教學中,可讓學生統計一周所要學的功課,每門功課的節數等;在學習“米、千米”的教學中,我領著學生去操場上數步伐,估計長度等。
四、做好培優補差
首先是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體并區別對待,這些群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因此,我在課堂上會講幾個例題,其中有基礎、中等和難度較高題型?;A題型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弄懂,并且會靈活使用。中等難度的數學題中等和好成績的學生必須掌握,成績較差的學生要盡力弄懂。至于難度較高的題型,中等成績學生要盡力弄懂,成績好的學生必須掌握,成績差的學生被鼓勵嘗試理解。課后鞏固練習方面,基礎題型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中等題型成績差的學生盡力完成、其他兩類學生必須完成,難題成績好的學生必須完成、中等生盡力完成而差生嘗試完成。
其次,加強個性化輔導。教師利用課后時間給學生提出合適的建議和幫助。除此之外,我也利用微信號向學生推送具有分層意義的輔導練習。這樣學生可以及時查閱、觀看和鞏固。
第三,學生互助。就是借助弄懂了的學生幫助其他未弄懂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我發現總有些學生能夠比其他學生快一些領悟或解出某一題型(有時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能很快的解出某種題型),就讓他們幫助其他學生理解這個題型,這樣教學相長,他們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總之,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為:要做有心人,想方設法,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學習探究提供充裕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譚字香.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之淺見[J].中國科技投資,2013(A30):558-558.
[2]嚴麗琴.淺談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策略[J].新課程·上旬,2016(9):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