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梅
摘要:初中語文中,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要求更高,而初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更繁重,在批改學生的語文作文方面,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耗時又耗力,所以,教師要實施高效的語文批改策略,有效的減輕教師的作文批改負擔,進行高效教學。因為如果教師在作文批改方面,批改速度比較慢,不能及時的下發學生的作文,那么就不能及時反饋學生的作文中出現的信息,不能及時的指出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也不能及時指導問題,這樣一來,教師的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學習記憶程度都會下降。所以,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有策略的進行作文批改,提高教師批改作文的速度和質量,才能更好的加快教學進度,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
關鍵詞:初中語文;作文批改;學生互批;互相鼓勵;自主批改;復閱檢查
初中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作文批改的策略有四個方面;一方面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互相批改,這樣一來,學生能相互借鑒學習,了解其他同學作文中出現的問題,,然后通過對比,反思自己作文中是否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繼而加以修改,強化細節,達到相互學習的理想境地。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作成果。以鼓勵為主,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予以表揚,進而增加學生信心,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而不能應為學生寫作成果不佳,對其進行言語刺激,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其產生挫敗感。教師要給其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慢慢成長。畢竟,犯錯的過程就是一個可貴的成長過程。另一方面,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自主批改作文。自主批改即學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自主批改能夠幫助學生審視自己作文中的不足,并進行恰如其分的修改。最后,學生批改完作文,要養成復閱檢查的好習慣。這樣才能保證自己修改后的文章詳實而又不失文采,進而打造出一篇優秀的作文。
一、學生互批,相互借鑒學習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互相批改作文,相互借鑒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將兩個班級里的作文收集起來,然后再交換下發到兩個班級,讓一個班級的學生互相改對方另一個班級的作文,這樣一來,學生能看到同樣的作文題目,其他人寫出來的作文是怎么樣的,可以很好的借鑒他人的作文的優秀之處來修改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正因為是兩個班級互換批改,學生不知道修改的是誰的作文,也不會產生尷尬,批改起來會更加大方得體、教師在布置學生互相批改作文的時候,學生剛開始應該是不會批改作文的。
教師通過對優秀作文的講解,讓學生明確不同層次的作文需要達到的標準。這樣一來,學生就明確了高分作文必備的一些寫作要素,進而學以致用,達到寫作要求,創寫佳作。例如,教師在教授以“我的母親”為主題的作文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些時間去完成作文,然后再將學生的作文收集上來,錯位的分發到不同的班級。隨機的發給不同的學生進行批改。鼓勵學生增加自己認為需要增加的內容(并注明緣由);點評自己認為精彩的詞語,句子或者段落;刪除自己認為的贅余之處(并注明原因)。
二、鼓勵為主,尊重學生成果
教師在進行教授學生學習寫作時,要注意鼓勵學生,就算學生寫得偏離了主題,語言表達不清晰教師也不應該單獨拿出學生的作文當眾宣讀,進行批評。教師在進行教授學生學習寫作時,可以多發現學生習作的優秀之處,多鼓勵和表揚學生習作中的可取之處或處理精妙之處。接著,運用委婉的語氣給學生一些針對性的修改建議:如可以加入一些描寫方法,這樣會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再如,可以運用一些修辭手法,這樣會更加突出人或物的特點,還能增添文章的文采。總之,教師要在尊重學生寫作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恰如其分的鼓勵和表揚,同時也要婉轉的提出一些實用性的建議。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寫作導游類作文的時候,就要求學生以導游的視角,身臨其境般寫一篇導游詞。學生寫作“長城的導游詞”這一篇作文時,因為學生沒有導游的經驗,一時間無法很好的寫好導游類的作文,而且初中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對歷史古物,名勝古跡的了解程度不夠,會出現不會寫作文的情況。此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鼓勵,鼓勵學生積極的完成寫作,教師要多說一些鼓勵的話語,表揚學生的寫作能力和長處。接著,教師要指導學生查找有關長城的資料,了解導游類作文的寫作方法,掌握一些導游類文章的專業性語言。同時要注意導游詞的格式和參考用語。
三、教師指導,學生自主批改
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要指導學生進行自主作文批改,學生不僅能夠寫好作文,也要在寫完作文之后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進行修改,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創作出優秀的文章,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的寫作水平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教師在平時進行語文教學時,會教授許多文章,教師在講授語文教學中的文章時,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思路,更應該分析文章的寫作手法和作文思路,讓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能夠品析優秀的文章,從欣賞中進行學習模仿,慢慢的將他人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并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例如,教師在教授《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用寫一篇文章作為例子進行講解,教授學生這篇文章是如何構思,如何寫作的。文章的開頭就點明了其寫作的主體是我,通過一個第一者的角度去描寫他眼前所看到的場景,以及他一生中的重要抉擇,使場景具有第一方視角,更自然更真實,作者在寫這篇文章時,先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緣由,并且提開篇就描述了自己一生中作出的最重要的六個抉擇,這也是后面作者多次重復的話,起到了首尾呼應,點明中心的作用,也是為什么作者覺得重要的原因,同時也解釋了這些抉擇對作者的一生產生的影響。教師可以通過優秀文章作為典范去指導學生寫作,當教師遇到文章中優秀的,且簡單易懂適合學生的寫作方法時,就可以呼吁學生進行學習借鑒,并在此基礎上學會批改自己的作文。例如,學生在寫完作文時,可以依照優秀的文章的方式進行對比批改,學生在反復默讀自己習作的基礎上,不僅要對其中語句不通順或者修飾不當的句子進行修改,還要從文章的大體出發,修改文章結構和每一部分的思想內容。如果學生能夠養成寫完作文自己進行修改的好習慣,那么學生所寫的作文會更加完整清晰,也會更加符合初中語文作文對學生的寫作要求。如此一來,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會得到提高。與此同時,學生的寫作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寫作信心也會進一步增強。
四、復閱檢查,保證批改詳細
復閱檢查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批改作文策略之一。復閱檢查就是要求學生在創作文章以后要養成二次閱讀的習慣,二次閱讀有助于學生從總體上檢查自己的作文。文章中是否出現了錯別字,用詞是否恰當。二次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這些淺顯的錯誤。作文修改完成后再上交,就會給老師一個很好地印象。學生就不會因為這樣一些小錯誤導致不必須要的失分,也能促使學生養成認真寫作的好習慣和做事負責任的態度。
例如,學生在寫創作“我的游樂園日記”這一篇作文時,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寫完時進行第二次的閱讀,通過第二次的閱讀可以更好的發現自己第一次寫作時沒有發現的錯誤。與此同時,如果習作在結構上出現問題,那么就要對其進行微調。大體原則是這樣的: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適當的縮短篇幅,將大量的重心放在文章的中間段落,描寫要詳細,內容要豐富。
總而言之,教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批改策略有四:一是引導學生互相批改,讓學生可以互相借鑒學習。二是鼓勵學生寫作,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三是進行適當的作文指導,養成學生自主批改的習慣。四是要求學生進行復閱檢查,以保證批改詳細。
參考文獻
[1]杓亥童.初中作文批改方式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