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得年
摘 要:中學時期正是青少年學生心理以及生理發展的“關鍵期”。在整個環節中,中學生在生理以及心理均會發生質的改變,顯然這會對他們后期的學習、生活甚至是職業生涯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為處于青春階段的中學生在生理以及心理上的快速變化,再加之父母、老師沒有對其予以科學指導,致使他們很容易產生各種心理疾病。對此,本文以此為出發點,展開進一步的論述。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輔導;策略
從當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開展中學生心理輔導整體情況并不理想,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在與日俱增。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工作期間,一定要把心理輔導滲透于中學生培養的全過程,這對提升中學生心理素養、身心全面發展均起到了不容小覷的作用。
1.家庭心理輔導是增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基礎
眾所周知,家庭始終是個人賴以生存的主要場地,同時也是對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最主要的陣地。家庭環境是否融洽、父母的教育模式是否科學等相關方面均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著息息相關的聯系。站在家長的立場來講,其不單單要將目光放在學生身體健康的上面,而且還要重點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在平時學習與生活期間一定要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對他們做好相應的心理輔導工作。第一,父母除了要尊重、相信孩子以外,還應當強化和孩子之間的平等“對話”,只有這樣才能為其創設出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第二,建立民主型的教育模式,父母需要和孩子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在對孩子進行心理輔導期間一定要始終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同時父母的一舉一動一定要充滿愛,這樣孩子才能在這種家庭之中感受到自己被用心呵護著,繼而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自信心。顯而易見的是,民主型的心理輔導方式不但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而且還有利于孩子優質個性的形成。第三,父母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觀,以此來促進其自身修養的全面提升。不僅如此,還應當不斷學習關于心理輔導等方面的知識,主動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以此來促進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2.學校心理輔導是增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鍵
在指定的時間內開設心理輔導課程亦或是知識講座。眾所周知,開設心理輔導課程是推廣心理健康常識的關鍵手段。第一,相關部門、學校需要把心理輔導滲透到相應的教學計劃中,并主動引進亦或是培養心理疏導人才,科學合理的開設中學生心理輔導課程。該課程主要圍繞著以下知識點進行:一是中學生心理衛生;二是心理輔導;三是心理咨詢等,并在此基礎上對學生是否在學習、情感等方面存在心理問題進行科學判斷,以此來促進其自我心理保護水平的全面提升。第二,學生應當在充分結合具體狀況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的邀請相關專業人士為中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專題講座。通常情況下,專題講座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幾點:一是面向全體學生、年級而進行的講座;二是針對中學生某一顯著的心理問題而開展的講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促使學生對自身的心理狀態做到熟練掌握,并在此基礎上學會自我心理調節,繼而從根本上減少心理疾病發生的概率。不僅如此,通過開設心理輔導課程亦或是專題講座,教師、專家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充分運用惟妙惟肖的對話、主題討論會等各種方式,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工作。通過定期亦或是不定期向中學生傳達相應的心理衛生、學習心理輔導等相關知識點,可以促使他們對自身的心理情況做到了如指掌,提升預防心理疾病的能力,維護與促進身心健康,以此來推動個性開發與發展。(2)課程教學融入心理教育。站在客觀的立場來講,課程教學融入心理輔導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比較有效的方式之一。第一,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當除了要熟知學生基本狀況以外,還應當全面了解其心理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其主體地位,以此來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第二,教師應當對心理教育因素進行全面挖掘,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對中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繼而培養學生豁達的人生態度以及積極向上的心理品質。
3.社會心理輔導是增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保障
眾所周知,社會為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創建出了優質的外部環境,社會心理輔導為中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無論是針對政府部門還是各社會團體來說,均要主動參與其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關心、支持中學生健康成長,最大限度地為中學生創設適宜的社會環境。首先,全社會應當采取針對性的手段加大中學生心理輔導工作開展的力度,通過利用電視、報刊等多種手段創辦健康專欄,普及關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常識,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在充分結合自身心理狀況的基礎上,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手段,繼而為心理輔導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應有的保障。其次,相關部門應當予以足夠的資金支持,幫助有關中學舉辦相應的知識講座,開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咨詢活動,以此來降低心理疾病出現的概率。最后,不管是針對各社會團體來說,還是就心理咨詢中心而言,均要和中學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并為其創造有利條件,積極支持中學生開展心理輔導教育工作。倘若碰到特殊心理疾病亦或是突發心理危機時,那么各醫療機構、社會資源團體需要主動配合各大學校做好以下兩項工作:一是做好心理治療工作;二是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綜上所述,中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而是一項日積月累、由淺及深的系統工程,它需要三方的大力支持以及不懈努力。只有從以上幾個方面著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真正減少亦或是降低中學生各種心理問題的出現,將其心理健康水平加以提升,繼而推動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玉樂.淺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甘肅教育,2015,(014):23.
[2]黃連東.中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2015,000(001):31-33.
[3]任春紅.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淺析[J].考試周刊,2018,(32):32
[4]韓文成.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5,(12):9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