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茹月 梁彥慶 張露霄 張校博


摘 要:在互聯網+背景下,手機APP地理功能不斷完善,其應用于地理教學中多元化的特點廣受關注。本文以“撒哈撒以南非洲”為例,嘗試構建基于手機APP輔助下的地理教學課堂,豐富現代化的地理教學手段。
關鍵詞:手機APP;地理教學;融合設計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中明確指出“強調信息技術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因而將手機APP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應用于地理教學成為當前中學地理教學的一種趨向。適用于地理教學的手機APP按功能劃分可分為天文類(如Star Chart、太陽測量師)、氣象類(如MeteoEarth、Earth Now)、地圖類(如谷歌地圖、奧斯維互動地圖)、環境類(如蔚藍地圖)、綜合類(如戶外助手)等類型,當前與地理教學的融合研究方面更多地集中在其輔助地理知識的講解[1],而對其與地理教學環節的融合研究相對缺乏。本文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節為例探討基于手機APP輔助下的地理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屬于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第八章第三節,是基于學生對非洲有了一定了解基礎之上進行編排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充分合理利用多種教學方法,激起學生對所學習的非洲有關知識的回憶,同時培養學生在課堂上善于思考、勇于發現、合作共進的素養。
二、學情分析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編排在“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之后,而學生在學習完“東南亞”“中東”“歐洲西部”內容后,已經了解了區域學習的技巧,因此學習撒哈拉以南非洲知識既是對前面內容學習方法的檢驗,同時又是對地理學習能力的進一步鍛煉。同時,非洲深厚的區域特色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本節內容分為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讀撒哈拉以南非洲圖找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圍,并分析該地區的地理位置特點;
2.讀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地形區,并總結該區地形、地勢特點;
3.通過課堂展示,分析出撒哈拉以南非洲氣候的主要特點;
4.掌握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讀圖獲取信息的能力、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學重點
1. 主要的地形、地勢特征
五、教學難點
1.氣候分布及特征
六、教學過程
七、教學反思
本文是基于手機APP的教學設計,初步探索了在手機APP輔助下的地理課堂形式。這樣的教學形式以其新穎性、趣味性等優勢吸引學生,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教師教學效率;但地理課堂不能一味的依靠手機APP,重難點知識的講解應與教師的板書講解相輔助,要充分發揮手機APP的功能。
參考文獻
[1]楊云源,何萍.“智能手機+計算機”輔助中學地理教學研究[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06):40-42.
[2]熊曳,陳實.Stellarium在地理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J].地理教學,2011(14):46-48+61.
[3]謝凱.手機APP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以Android操作系統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6(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