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艷暉
摘 要:課堂教學是數學的主要形式,而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備的一個環節,課堂提問在低年級的數學課堂教學中猶為重要,是教師打開學生的思想,促進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意識。因此,它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始,適時提出適當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評價,使學生能夠在積極的探索操作中合作交流,發展創新,培養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合作學習與交流能力。
關鍵詞:課堂有效提問;優質提問
在我上數學課時,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當學生對一個問題回答不出時,教師通常會多提幾個問題,試圖引導學生理解第一個問題。但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常常把學生繞進去了。教師、學生均事倍功半。怎樣才能上好一節數學課呢?通常,我們會想到一個好的課堂,重視課堂提問問題,因為好的提問問題具有增強師生溝通、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思考、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等教學功能。因此,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提問技巧。如何優化課堂問題,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考慮:
一、為什么有這么多無效的的課堂提問呢
有部分的教師,在教學備課時,關注的重點往往是如何把課上完,把課的重難點講完,做練習,題海戰術讓學生機械的會做就好,一節課上完,學生會做題就是完成任務,是灌輸式的教學。另一部分的教師,在上課時,積極提問,但是因為提問的有效性不夠,一個問題繞來繞去,這類教師看上去很重視提問,整節課提問的次數很多,但是都是無效的提問,不僅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更是讓學生上的云里霧里。那為什么常常出現無效的課堂提問呢?1.隨機提問,缺乏相關性和啟蒙性;2.問題是封閉的,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集中和完善。3.問題是獨立的,缺乏從兒童的角度設計問題的經驗。有些問題是從學生的實際水平中分離出來的。4.問題是單向的,提問成為教師專利,兒童只是處于被動反應狀態,沒有緊急空間讓兒童思考和有效提問;教師提問對目標的準確性有待提高,而且問題的綜合性和靈活性沒有得到充分考慮。二、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二、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一)要準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和學生思考的時間。雖然一節課中提問次數沒有確定,但準確把握好提問的時機卻非常重要。首先,在課前,教師一定要設計好何時提問、在哪處提問,提問什么內容。因為這樣,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如果教師能夠準確地掌握上述問題,課堂提問的效果將會大大提高。同時,在問題之后,老師應該注意停頓一會兒,以便學生有一定的時間思考。我們經常在課程中看到:老師提問后,往往缺乏耐心等待。他總是希望學生能回答這個問題。如果學生不能迅速回答問題,老師會重復提問,再解釋一遍,或者立即減少難度。甚至要求其他學生“幫助”,不管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形成答案和反應。相反,如果老師在提問后能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他們的課堂上會有很多有意義的改變:學生對回答的興趣會增加,隨機回答的情況會減少。答案將更加完整、準確和令人興奮。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會顯著提高。
(二)要注意課堂提問的“精”“準”度。
這是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求精確、正確、準確,力求精巧、精致、不隨意。課堂提問還必須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準問題的切入點,要問到關鍵處,問到點子上。
1.提出的問題難易適中,把握有度。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這個問題不能太困難或太容易。因為問題太容易使學生無法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問題太難使學生失去信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也會打消學習的積極性。
2.提問的語言要精確、準確。教師在提問時,不宜過長,太長學生反應不過來。同時,提問的語言不宜太深奧,學生不理解題意的提問毫無意義。提出的語言要指向性明確,讓學生一下就能往你要他思考的方向去,而不是繞圈圈。
(三)課堂提問應注重學生的興趣。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缺乏興趣。在教學中應利用低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學、好問”的心理,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學習中,從感受中獲得正確認知,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業余時間根據給出的例子,對學生生活中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調整,然后進行教學,使學生感到所學的數學是普通的、熟悉的。與他們自己有關。經過學習后,他們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因此很快就會明白學習數學知識是非常有價值的。學習“100以內數的認識”這一課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屏幕上顯示一座房子失火了,一位阿姨要打電話報警,一緊張忽然忘了電話號碼,站在電話機旁正抓耳撓腮,急得滿頭大汗。這個畫面一下子抓住了每個同學的心,許多同學急得大聲喊:“趕快打119報警??!”、“再不打119報警,要燒光了!”真是如臨其境??!我趁機說:“同學們真棒,幫阿姨想出了報警電話。瞧,阿姨打通了報警電話?!惫划嬅嫔想S著警笛聲出現了一輛消防車,嘩啦啦,一下子把火澆滅了。大家松了一口氣。我接著說:“假如遇到了壞人,要打什么報警電話?有人生病要上醫院,又要打什么電話呢?”大家爭先恐后舉手發言。緊接著,我就自然地再用語言導入主題:“同學們,象119、110、120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字,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比如我們班有36個同學,我們的教室在203室,你們還知道哪些?。”學生的情緒再度興奮起來,嘰嘰喳喳地討論開了。在這種氛圍下,學生的思維積極主動,覺得新知識并不陌生,對學習內容感興趣,學習積極性高,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2.課堂操作活動中用賞識的語言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樹立動手操作的信心。
在教學中,用贊賞和贊美的語言給學生以積極的暗示,看到學生的亮點,并加以肯定。學生們可能因為老師的句子而使心情變得模糊,使平靜的日子變得豐富多彩。即使他能夠開始自己的生活,老師也不應該吝嗇地贊美贊美的話,因為老師的地位在學生眼中是神圣的。即使老師說:“答對了”、“你真棒”、“真愛思考”、“真的很聰明”等簡單的詞,他們對老師和學習都有濃厚的興趣,然后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
3.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互動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兩者都有各自的特點和規律,失去任何一個都不能真正把教學活動放在科學的軌道上。根據調查,相當多的學生對他的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因為他們喜歡老師,而相當多的學生不喜歡老師,對他的學科也沒有興趣。美國心理學家認為:“生活中最大的需要是對他人的肯定?!碧貏e是,學生在這方面的表現特別突出。我做過這樣的實驗。同一班級的知識內容分兩班授課。其中一門課用笑臉、表揚和積極的語言來教學。這節課是以輕松、愉快、和諧的方式順利完成的;另一節課,我面對著洞,粗啞的聲音對著他們,這節課在沉悶、郁悶中,最后沒有完成教學任務。因此,一個老師的善良和信任的眼神,一個溫暖和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贊美的手勢,可以讓學生感到積極和快樂。相反,教師應該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和不良情緒,并使用積極的姿態。用熱情教學,充分利用自己的精神狀態去感染學生,讓每個學生向上看,用充分的熱情去學習數學,探索新知識。
興趣是一種強烈而持久的動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他們才能對數學有持久的熱情。他們可以自己進一步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學會提問,善于協會,善于推理,善于觀察人。不為人所見,不為人所知,產生主動進取的動機,去獨立探索和學習?!皢栴}是數學的心臟”,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提問的教學功能,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積極有趣,能夠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使課堂提問具有更多的靈活性和有效性,讓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確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何裙裙.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
[2].數學備課手冊.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