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錦麗
【摘? ? 要】依戀是人類長期生物進化的結果, 它伴隨人的一生并對人際關系的建立、社會功能的表達和人格功能的形成產生重要的影響。親子依戀是人類最初始的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種情感,是人類適應環境并生存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對依戀的探索一直是心理界、教育界和醫學界的熱點之一[1]。本文主要介紹的是幼兒依戀行為形成原因及對幼兒長大后的影響和如何正確的處理幼兒的這種依戀行為。同時從幼兒的撫養者,生長的家庭及社會文化背景,幼兒的性格特點以及幼兒的機體成熟狀態等方面對幼兒依戀這一行為問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依戀? 撫養者? 家庭及文化背景? 幼兒性格特點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24.201
一、依戀的涵義
依戀是指嬰幼兒對其主要撫養者特別親近而不愿意離去的情感, 是存在于嬰幼兒與其主要撫養者之間的一種強烈持久的情感聯系。依戀其主要特點是: 1.依戀對象使孩子具有安全感;2.嬰幼兒與依戀對象在一起, 感到很愉快;3.當干擾孩子的痛苦,依戀對象比別人更好地安慰自己的靈魂;因此,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是幼兒茁壯成長的必要條件,在幼兒的某些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家庭是幼兒成長教育的第一個重要環境,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幼兒是否能夠健康成長關鍵在于父母是否有盡到應盡的職責,是否給予幼兒適當的關心與引導,是否給予幼兒一個安心舒適的家庭成長環境。
二、解析幼兒形成依戀的原因。
(一)家庭環境因素,主要撫養者的特征
由于國家實行計劃生育,現在的家庭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幼兒身上,不讓幼兒有動手的機會,生怕幼兒摔倒撞到,漸漸的幼兒就對親人產生依賴感,缺少自己的動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與幼兒建立了默契,能夠與幼兒共同關注同一件事情,密切關注兒童的生活行為,盡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幼兒的生理、心理需求。但是,當幼兒長到一定的年齡就要離開父母,進入幼兒園學習,就要求幼兒要獨立的完成任務,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而依戀的行為一旦形成,幼兒在進入幼兒園的時候,離開依戀的家人,幼兒就會表現出著急,擔心害怕,對自己沒有信心,并產生分離焦慮。
(二)家長的教養方式及社會文化背景
在貧困的邊遠山區,以祖輩教養為主,由于家境困難,父母為了一家子的生計,不得不都外出打工一年也不見得可以回家一次,將孩子放在家里讓長輩照看,這就會使幼兒與祖輩產生依戀關系。而大多數祖輩的文化并不高,能夠教育幼兒的能力有限,可是幼兒的各方面的水平的發展都有一定的關鍵期,把握住關鍵期,充分的幫助幼兒發展,才能使幼兒長得更好。
(三)幼兒的性格特點
幼兒的性格具有年齡特點,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好問、又喜歡模仿和沖動的特點,家人的良好照顧,使嬰兒從小得到安全感,形成對母親的信任和依戀,為以后良好性格的形成打下基礎。幼兒的性格有的比較內向,有的比較外向,相對于比較內向性格的幼兒,對自己沒有信心,怕自己做不好,通常不愿意主動與人交往,對親人的依賴感更強烈,只有在家人的陪伴下,他們才能夠順利地完成任務,時間久了,幼兒就會對家人形成了依戀。
(四)幼兒的機體成熟狀態
幼兒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年齡的幼兒機體成熟程度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年齡段的幼兒,在機體成熟程度上也是不一樣的,有的發育的比較早,有的比較晚,在某些方面發育比較晚的的幼兒,當這一方面遇到了困難,在家就需要家人的幫助,幼兒入園了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因此才能趕上同齡人的幼兒,而不使之落后,在幫助的過程中,幼兒就會對幫助他的人產生依戀,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當遇到同樣的困難時,幼兒總會依戀那些能夠幫助自己,并能夠幫助他把事情解決妥當的人,就會在心里形成信賴感,并對此人產生依戀關系。
三、依戀對幼兒成長的重要影響
(一)幼兒依戀影響幼兒的情緒情感
喜、怒、哀、樂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曾體驗過的心理現象。當幼兒的需要從依戀的對象那里得到滿足,愿望得到實現,心里的急迫感和緊張感就會解除,幼兒就會感到快樂,就會感覺安全,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信任;倘若幼兒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愿望難以實現,幼兒的緊張感就會倍增,對人生充滿失落感。這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容易促成幼兒暴躁、抵觸的性格的形成,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產生不信任,不能與同伴共同分享事與物。所以,幼兒的依戀情感,要認真的對待,不能一味的認可,也不要一味的否定,才能使幼兒的情緒情感能夠得到適當的發展。
(二)依戀影響幼兒的探知能力的發展
幼兒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是奇跡的創造者,就因為他們天真無邪,童言無忌,還未形成主觀的成人意識,具有人們意想不到的機智,所以他們擁有著無窮的探知能力。嬰幼兒時期,是幼兒語言、生理機能等各方面發展的最佳時期,父母應與幼兒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才能讓幼兒感到安全,在安全舒適的心理環境中,盡情的探索這個未知的周圍環境。這就需要父母多與幼兒交流,多與幼兒接觸,充分調動并刺激幼兒各方面的感覺的器官和身體機能,使幼兒在情感方面得到滿足,建立起對自己的認同感,認識并探索周圍環境。
(三)依戀影響幼兒對人交往的態度
幼兒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包括整個嬰兒期的人際交往對象首先是父母或親近的家人,到了1歲以后,當幼兒開始學會行走、說話時就出現與同伴的交往,產生同伴關系,早期兒童的依戀會對兒童以后的人際關系發展產生影響,具有依戀安全感的兒童,對父母有信任感,這樣,父母就可以樹立自己在幼兒心目中的威信。縱觀歷史,多少偉人名士的背后,都有一位循循善誘、孜孜不倦地教導的母親呢? 反之,如果從小就給予幼兒不安全的依戀情感,幼兒就會因此而封閉自己,就不會主動與外界的人交往,不利于幼兒以后再社會中的人際交往關系,就有可能接觸不到社會的最深處,無法適應現實的社會。
(四)依戀影響幼兒自身性格特征的發展
幼兒的性格在早期成長中就慢慢地開始萌芽,對與撫養自己的父母就有很強的依戀感,幼兒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就很難再改變。早期依戀情感如果得到滿足,就會養成幼兒積極的心態,樂觀的人生態度,使幼兒感到自己的處在安全的環境中,積極的與外加交流,從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依戀情感會對幼兒的身體健康,心理發育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兒早期就應該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關系,這對幼兒的性格的形成具有奠定性的作用。
四、對家長培養幼兒形成良好依戀關系的建議
(一)創建和諧的家庭氣氛,為幼兒提供良好的生活態度。
家庭是由家庭的每一位成員共同組成的,而每個成員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將會直接影響著一個家庭的氛圍,這樣就會間接影響到幼兒的成長。比如:和諧的家庭氛圍能夠為孩子營造一種溫馨的、快樂的,安全的生活環境,在這種環境中幼兒能夠獲取良好的的精神環境,對家庭充滿著強烈的信任感,反反之,不和諧的家庭環境,則會影響幼兒的生長發育,尤其是幼兒的心理能力的發展,更甚者可能影響到兒童以后良好人格的形成和人際關系的建立。所以,家庭成員是否能夠共同努力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是十分重要的。
(二)注重家長教育素質,教養態度,教育能力的培養
說到家庭,首先想到的是遺傳,著名親子教育專家,被譽為中國親子關系第一人的董進宇博士在《培養真正的人》一書中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職業,能夠比像家長把一個初來世間的小生命培養成杰出的人更復雜的職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一個不經意的眼神可能就會導致孩子的人格轉型,甚至毀了孩子的一生。”幼兒從一出生就是一個單純的生命個體,擁有著與成人相同的權利,隨著在生活中接觸周圍的人、事、物,幼兒才開始漸漸的習得相應的、正確的生活方式。這就要求父母及其其他家人在日常生活中努力的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養,能夠在幼兒的面前起到示范性的作用。
(三)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建立合理的養育條件
幼兒期是孩子個性傾向開始萌芽的時期,由于父母遺傳、家庭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孩子在感知動作、學習方式、智力、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方面的發展上都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產生出個體差異。 根據幼兒的性格特點,對幼兒給予適當的教育,組織力所能及的勞動,不過多的限制和干涉,正確的引導,使孩子勤奮好學,在日常生活中不是冷漠的諷刺,樹立一個好榜樣,錯誤的模型不提供,不說反話,當幼兒沖動是,細心地引導幼兒進行深入的思考。
(四)關注幼兒的機體成熟狀態
幼兒的身體各機能的發展水平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各水平的發展,都有其特有的關鍵期,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密切關注幼兒的成長特點,并做好記錄,在關鍵期,為幼兒創造良好的、適合幼兒機體水平發展的條件,對于良好的行為要積極的給予肯定并鼓勵,并告訴此行為好在哪里;對于不良的行為要及時的教育并改正,對幼兒說明不良行為的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告訴幼兒正確的行為方式方法。對于幼兒的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或是突然出現的各種行為問題,家長應做到及時的干預,時刻關注幼兒的機體成熟狀態,讓幼兒各方面在適當的時期都得到合適的發展。
五、結論
在幼兒期,幼兒對家人產生的依戀行為,是每個孩子和每個家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需要家長和幼兒園攜手互助,共同努力,只要科學、客觀的看待幼兒依戀這件事,每個孩子都能順利地走好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健康、快樂的成長[2]。幼兒的依戀的質量會對兒童以后的成長生活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影響既是現實的,又是長遠的。因此,家長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撫養環境和條件,建立合理的教養方式,提高幼兒的依戀質量,促進幼兒個性和社會性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鑫琪,靜進,兒童依戀的研究現狀[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年02月第15卷第1期,59-61
[2] 姚艷杰,尹紅雨,新入園幼兒分離焦慮再探,[J]安徽合肥中小學教育,2013年第5期? 總第127期,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