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摘 要:教育學之父夸美紐斯曾說過,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發展原則,所以教育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通過引導學生發散式思維進行教學。中學生作為基礎教育的主體,其身心發展具有階段性、不平衡性、個體差異性、互補性等等特點,針對這些特點進行教育,更有利于中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尤其是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發散式教學能夠更好地發展中學生的歷史思維,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發散式;應用
1設置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融入歷史課堂
情景教學已經廣泛應用到高中各個科目教學中,其教學效果顯著。因此,高中歷史教師要將發散式教學理念與情景教學有效結合,嘗試通過情景教學過程將發散式教學理念應用到高中歷史課堂實際教學中,從而調動學生參與歷史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融入歷史課堂。情景教學過程能夠幫助學生全身心融入歷史課堂學習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進行教學互動,同時有利于活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環境中緊隨歷史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歷史知識。例如: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抗日戰爭”時,就可以設置情景教學,引導學生融入課堂,實現學生思維發散的培養。首先,歷史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播放有關“抗日戰爭”的紀錄片,讓學生感受戰爭的氛圍,將學生思維引入那個時代;其次,歷史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假設你身處抗戰時期,你會做些什么?”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及紀錄片內容,運用發散思維進行問題討論;最后,由歷史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同時鼓勵學生對其他歷史事件進行同樣的思考。
2歷史教學課堂中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想象力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想象是一種思維活動,是學生利用自己思維思考問題的一種活動,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講新知識之前,老師可以對已經學過的知識作為導入,增強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聯想,提高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老師還可以根據教材上的內容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擴展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思路。例如,在學習《漢代的思想大一統》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如:漢武帝為何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學生就會進行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發表自己的想法,老師再根據學生所表達的觀點進行總結,得出結論。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還能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而體現發散式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3重視歷史教學中思考能力的培養
發散式思維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個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對同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發散式教學方法,就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可以更加客觀全面地分析歷史問題。這就要求當代歷史教師要將思考能力作為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培養目標。首先,教師要提高學生思考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具有主動思考的勇氣,逐漸具有思考的意識。教師可以利用一個值得討論與研究的話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擴展與發散,使學生投入到思考當中,不斷進行問題的剖析。對于學生不同的觀點,教師要適當給予肯定,使學生找到思考問題的成就感。其次,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當中要為學生創造建立與培養思考能力的條件。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活動當中處于主體地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與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比如在進行《鴉片戰爭》的講解之時,教師可以就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這一問題對學生的求思考能力進行培養。可以利用鴉片戰爭概況的講解,讓學生對鴉片戰爭有一個整體的認識,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給學生三分鐘的獨立思考時間。教師要分別肯定學生的答案,并引導學生換一個不同的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會得到培養與促進。
4高度重視學生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隨著學生理論知識的不斷豐富,就需要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并在完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全面掌握歷史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歷史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完善,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應通過發散式的思維指導學生進行學習,以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點。例如,在中國近代史復習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師可以從近代中國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角度思考近代中國社會的特征。引導學生思考認識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態,使學生整體上清楚了解近代中國發展的脈絡與歷程,構建和完善歷史知識體系。此外,教師可以在中國近代史聯系世界近代歷史發展特征,更加全面地認識中國近代史。
5拓展教學的范圍和領域
在高中的歷史知識當中,是延展性非常強的一門學科,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但要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教學情境,還要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興趣,以便學生擴展歷史知識和學習的范圍。其中,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給予學生自主權,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發散思維,培養創造力。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歷史課外活動,如演講、參觀博物館以及參觀歷史古跡等,從不同的教學中學習歷史、感受歷史。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布置探究的任務,讓小組成員自行對知識進行探究,利用網絡、資源查閱等方式探究答案。此外,要注重學生的歷史思維銜接,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思維正處于形成的高速時期,歷史思維的形成同樣如此。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歷史思維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從簡單開始逐步深入,幫助學生對歷史進行體會,樹立歷史意識。
結束語
總之,在高中歷史的學習中,學生要學習大量的歷史內容,如果依然應用傳統的授課方式,不易于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也阻礙了學生歷史觀的形成。因此,在高中歷史的日常授課中,要將傳統的授課方式更新,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引導學生思考,為學生提供自由探究和學習的空間,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培養。
參考文獻
[1]馬昕杰.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散式教學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01)
[2]張俊.發散式教學理念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文教資料.2018(03)
[3]韓福松,田雪.高中歷史教學中發散式教學的應用初探[J].華夏教師.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