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
我們的教育無論是面對天才,亦或是抱著培養出天才的目的,都應該呵護其天性、激發其天賦。因為天才可能更多地潛藏在天性和天賦中——這是繪本《遲到大王》中蘊含的教育啟示。
繪本《遲到大王》主要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每天天色未明便急忙趕去上學,但遺憾的是,他總是會遲到。為什么呢?因為通向學校的道路曲曲彎彎長又長,因為一路上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吸引他的注意力。比如鱷魚的突襲、獅子的撕咬、巨浪的沖擊,原來是各種驚險的遭遇令他遲到了。
讀者明顯可以看出,小男孩不是有意遲到的,而是在施展自己的好奇心和天性。由此令我聯想到龍應臺的《放學》一文。安安上小學了,從學校到家只是十五分鐘、拐三個彎的路程,但安安要走一個小時零十分。媽媽很擔心,于是尾隨安安。一路上,安安爬墻、逗狗、研究螞蟻、翻撿木條、觀察小松鼠,玩得不亦樂乎。回到家,安安卻這樣說:“我跟米夏兒、克利斯、史提方一起走,就這樣一路走回家,哪里都沒去,什么都沒做呀!”
其實,媽媽跟蹤了安安,但她卻相信孩子沒有撒謊。因為貪玩是孩子的天性,成人可以用理智抑制天性,而孩子還不能,所以他被一路上各種各樣有趣的事物或現象吸引了注意力,他完全意識不到時間在自己的玩耍中一點點流逝。關鍵是,孩童的天然之趣、真率之態、赤子之心和創造之力就在這樣的路途中悄然生長。
安安是個幸運的孩子,在媽媽的理解、接納、欣賞、保護和激勵下,大大激發了他的天性和天賦,由此,天才也就逐步向安安“招手”。
《遲到大王》中的小男孩是否擁有尊重和呵護他的天性的父母?繪本沒有交代。但我們卻看到,面對老師的詢問,小男孩開始“撒謊”,老師面紅耳赤、暴跳如雷,隨著他的氣惱和憤怒不斷升級,對小男孩的責罰也不斷升級,小男孩的世界因此失去了陽光,變得一片灰暗。
就事論事,第一,小男孩遲到是不對的,觸犯了紀律要求,而我們人類的文明發展需要紀律來維護,但其實小男孩并非故意遲到,而是源自其貪玩的天性;第二,小男孩撒謊的行為也是不妥的,但從小男孩的“謊言”中,我們看到他想象力極其豐富。如果當時,老師用心一點,跟孩子認真溝通,或許就能激發孩子的天賦。第三,老師的批評懲罰沒錯,錯的是老師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自尊,在處罰的過程中,連同孩子的天性、天賦也一并抹殺了。
不難看出,繪本中的小男孩擁有很強的好奇心,要知道,好奇心既是學習的原動力也是成就夢想的源泉。再者,他的天性和天賦仍然存在于他的身心。當然,不難推衍,也許假以時日,老師的責罰會培養出一個遵守紀律的好孩子,代價就是掩蓋了孩子的天性和天賦,甚至會讓孩子忘記,自己曾經擁有過自由活潑的美好時光和瑰麗奇偉的想象世界。還有一種可能是,要么孩子的天性和天賦很強大,在和老師的對抗中讓遲到和撒的行為愈演愈烈乃至擴大范圍,甚至將來會對抗社會制度和社會秩序;要么就是擺脫教育體制和學校約束,成為浪子或者天才。如果性格扭曲,就算是天才,又能給社會帶來什么呢?
如此可見,一個孩子是不是天才,跟父母能否呵護其天賦,激發其潛能有著極大的關聯。大量的案例證明,天才潛藏在天性和天賦之中,太需要被慧眼識珠的教育者挖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