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股票研究為例,目的是根據股票歷史價格資料研究出一組能支持股票投資者進行買賣股票的定價模型。研究過程是先根據股票的歷史價格資料統計出平均振幅和標準差,再用平均振幅加減n個標準差作為股票買賣的定價模型,經過一年的跟蹤試驗,結果證明,這種買賣定價方法是一種成功概率較高的有效方法。只要能按此法操作股票,就能收到較理想的盈利效果。
關鍵詞:平均振幅; 標準差;股票定價模型;盈利效果
一、研究買賣定價模型的前提條件
(1)選擇的股票必須是基本面良好的股票,即不可能退市的股票。
(2)股票價格每日都在上下波動著,而且平均振幅應在7%以上的股票。
(3)為使股票價格買賣差價較大,應選擇比較活躍的小盤股。
二、股票買賣定價模型的研究步驟設計
(一)選擇優質股,并優中選優,最終應選擇3-5只可操作的股票。
(二)導出各股票的歷史價格資料,計算各股票的平均振幅和和平均標準差。
(三)根據平均振幅和標準差制定買賣定價模型。
(四)根據定價模型進行股票買賣,驗證買賣次數和盈利次數,計算出盈利次數占買賣次數的百分比。
(五)根據驗證情況做出對買賣定價模型是否可行的結論。
三.股票定價模型的研究
本實驗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歷經一年,到2019年上半年底結束。實驗過程和結果介紹如下:
(一)選擇優質股
要使炒股具備盈利的條件,首先就需要選擇起碼不能退市的股票,其次是選擇波動性較好的股票,最好是小盤股,然后再挑選幾個處在上升趨勢中的股票。滿足了這三個條件,就可以對它們制定出一個基于平均振幅加減n個標準差的股票定價模型了。
2018年6月30日,選出的股票有:300730;300612;002907;002915;002903;002908。
(二)制定買賣定價模型
買賣定價模型的基本公式為:
買價=上日最高價×買入系數;賣價=上日最低價×賣出系數
其中:買入系數=1-平均振幅-n標準差;賣出系數=1+平均振幅+n標準差
其中:n值,取4個值,分別為0,1、2、3。由此可得到四組不同依次升級的買賣定價系數,從而可得出四組買賣定價公式,這樣才能適應股票價格升降幅度有時小有時大的情況。由此應定出高低不同的四組買賣定價模型。
經統計,上述六只小盤股股票平均振幅為0.0729,標準差平均數為0.0339。于是,得出小盤股每日買賣的定價模型為:
第一組:買價=上日最高價×0.9271;賣價=上日最低價×1.0729
第二組:買價=上日最高價×0.8932;賣價=上日最低價×1.1068
第三組:買價=上日最高價×0.8593;賣價=上日最低價×1.1407
第四組:買價=上日最高價×0.8254;賣價=上日最低價×1.1746
(三)買賣的操盤規則
1、為防范股市的異常風險,防止被套牢情況發生,每次買賣的金額應控制在投資額三分之一。
2、嚴格按上述定價模型進行預先定價,等待股價時機到來就自行完成交易。市場上實際價格到達一級模型就按一級定價模型買賣三分之一的投資額,到達二級定價模型的定價就按二級定價買賣三分之一的投資額,并以此類推。
預先委托的好處在于能保證按定價模型制定的價格進行買賣,也可以減少大量看盤的時間,這樣做也更適合上班族沒有時間看盤的情況。
3、股票處于上升趨勢才可進行買入的操作,如果出現下降趨勢,即使到達預定的買價,也不可再買。
上升趨勢或下降趨勢的判斷以周線周期的五周均線和十周均線出現金叉或死叉為準。金叉為上升趨勢,死叉為下降趨勢。
4、在出現下降趨勢的情況下,可以降低買賣的定價系數,見利就走,并應做到及時降低倉位或清倉,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四)定價模型的效果檢驗
根據上述定價模型進行所選出的六只股票的買賣,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到2019年上半年結束(一年期),所得到的結果統計如下:
四、結論
上述股票的買賣定價模型是在對大量股票歷史價格資料進行統計研究所得出來的,它較好地貼近了股票價格運行的規律,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很好的盈利效果。此實驗歷經一個年度的周期,總計進行了116次的買賣,取得的盈利次數達111次,成功率為95.69%。這說明,這套定價模型較好地適應了小盤股類型的股票的價格變動規律,成功的概率極大,可見具有較高的推廣價值,并可根據這種思路推廣到其它有價證券的買賣定價的研究中去。
參考文獻:
[1]馬亦戈.證券投資的主要風險及規避[J].現代經濟信息》,2017(5)
[2]樊華.關于價值投資的若干問題探討[J].中國商論,2017(12).
作者簡介:
陳濤(1955-),男,統計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統計學、投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