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凱軒 范少星
摘 要:由于個稅的改革,新的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了大范圍的變動,個人所得稅也較以往有了更大的納稅籌劃的空間,且籌劃的方法也再照搬過去的納稅籌劃的方法。如對于勞務報酬所得的籌劃如果再過去,盡量分項核算的話,將不利于個人節省個人所得稅,但是有利于企業減少個人所得稅的負擔。接下來,本文將從納稅人身份、工資薪金、勞務報酬這幾個方面重點來分析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籌劃。
關鍵詞:個人所得稅;納稅籌劃;稅負
一、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及全年一次性獎金的稅收籌劃
(一) 工資、薪金所得的籌劃
由企業增加工資薪金表面上提高了職工的收入,但是增加工資薪金同時也會增加職工的稅收負擔,對職工可支配收入增長效果有限,達不到企業預期中調動職工積極性的效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將一部分工資薪金轉換為福利,解決職工的生活必須支出,無形中降低職工個人所得稅負擔,提高職工可支配收入。常見福利的例子有:
①向職工提供免費的住房供職工居住。
②向職工提供免費的交通工具供職工上下班。
③向職工提供免費食堂解決職工的三餐問題。
④向職工提供免費用于聯系工作業務的移動辦公設備。
⑤向職工提供部分免費醫療。
例:Z公司職工王某,該職工每月工資薪金所得收入為 10000元,每月房租支出為1200元,上下班交通費200元,每月伙食費800元,醫療支出500元,電話費支出300元。
王某每月應征個人所得稅=(10000-5000)*10%-0=150
若企業為王某提供免費的公寓、上下班交通、食堂、醫療和移動辦公設備(假設成本與王某的支出一致)。
王某每月應征個人所得稅=(7000-5000)*3%-0=60
經過規劃,王某可以節省所得稅90元。
但是,這種籌劃需要職工本人能夠和企業達成一致的意見,能夠切實增加員工的幸福感才可以,且職工福利的支出最好不要超過公司當年應納稅所得額的12%。
(二)全年一次獎金的籌劃
所謂的納稅禁區就是說,公司多發了獎金,但實際上職工拿到手里的錢卻少了。這樣出現的一種“多發少拿”的現象,例如,某職工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為 36000 元,此時應該繳納的全年一次性獎金的個人所得稅為 36000×3%=1080 元。但如果公司多給這個職工發 1 元錢。此時應該繳納的全年的個人所得稅為36001×10%-210=3390.1 元。由此可見,獎金只多了 1 元,但所交的稅費卻多了 2310.1 元。這就是“多發少拿”現象。因此,我們需要計算出這個納稅禁區,避免出現“多發少拿”的現象。假設在區間內存在一個平衡點,平衡點后的稅后所得等于一次性獎金 36000 元的稅后所得,設該平衡點的一次性獎金為 X,則 X-(X×10%-210)=36000-(36000×3%),得出 X=38566.67 元,36000~38566.67 元也就是全年一次性獎金發放的一個無效區間。運用以上方法,可以得出其他區間內發放一次性獎金的無效區間。
二、勞務報酬的納稅籌劃的方式
在稅法改革之后,勞務報酬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的負擔將由支付的單位進行負擔,支付的單位按照過去的勞務報酬繳稅方式預扣預繳之后在次年由個人在次年匯算清繳,并且合并計入年綜合所得多退少補。且由于預繳的時候,預先扣繳的要多于匯算清繳,所以納稅籌劃的主體實際上是勞務報酬的支付主體。支付主體可以通過盡量將一項勞務報酬,尤其是一次繳納過高的勞務報酬事項進行分項預繳,比如委托某教授進行演講的勞務報酬10000元,共需代繳稅:10000*(1-20%)*20%=1800元。假設我們進行流程改造,將費用分別核算,劃分為聘請其主題演講報酬4000元、會議籌備報酬4000元以及現場答疑報酬2000元。共需代繳稅:(4000-800)*20%*2+(2000-800)*20%=1520元,共可以節稅280元。
但是,如果從個人角度出發,當納稅人在次年進行匯算清繳的時候,以上項目,無論是否分項,都會計入大個人的年度綜合所得當中,這會加重個人綜合所得匯算清繳的個人所得稅的負擔,所以,個人將不會偏向于分項計算勞務報酬,而是僅可能合并起來,讓雇傭方僅可能先多的負擔預扣預繳的部分。所以,這個納稅籌劃是存在勞務報酬的雇傭方與被雇傭之間的博弈的。
三、勞務報酬與工資薪金的納稅籌劃的方式
雖然在稅法改革之后,勞務報酬和工資薪金在繳納的時候都合并計入綜合所得進行繳納。但是,如3.4中所述,工資薪金的預扣預繳是按照年綜合所得預扣繳,但是,勞務報酬的預扣預繳是按照過去的方式由企業預扣預繳的,且于次年由個人進行多退少補。所以,職工個人如果把全日制勞務合同改簽為為非全日制合同的勞務報酬合同,其提供的勞務也應該符合勞務報酬的規定,就可以利用勞務報酬來節稅。比如:職工張某每月稅前工資總額為8000元,其每月應當繳納個稅:3000*3%=90元,這筆費用由個人負擔,公司代扣代繳,個人實際收到7910元。假如張某通過勞務報酬進行核算的話,假設其個人仍舊要求按月給于7910元的工資,則將由公司支出:7910*20%/(1-20%)=1977.5元的個稅支出,對于個人來說,到手的仍是7910元。到第二年匯算清繳的時候,個人實際應交每月應納稅所得額:7910/(1-20%)^2=12359.38元,個人所得稅為:(12359.78-5000)*10%-210=525.99元。對于納稅個人來說,這不僅不需要自己額外繳稅,還可以獲得稅務局的按月的退稅:1977.5-525.99=1451.51元。 然而,實際上,公司絕不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價,所以,勞動者需要與用人單位妥善協商改為勞務報酬后,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的勞務報酬的金額。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栗凱軒(1994-),男,漢族,籍貫:河北邯鄲,單位:河北地質大學,研究方向:會計。
第二作者:范少星(1993-),男,漢族,籍貫:河北石家莊,單位:河北地質大學,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