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玫
摘 要: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的發展是我國走向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也是我國優化縣域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影響我國縣域地區未來的財政經濟發展。本文首先概述了縣域經濟的概念;其次,分析了我國目前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后,筆者設想了我國縣域地區未來財政經濟發展的方向,并提出幾點改善我國縣域地區經濟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縣域地區 財政經濟 發展
縣域經濟的概念綜合了地理學與經濟學,它將具有獨立規劃和財政職能的行政縣劃分為地理空間,以縣域地區財政權力為調控主體,以市場經濟為導向,優化地理空間資源配置的區域經濟系統。縣域經濟的概念將經濟發展的范圍限定在縣這一級行政區內,這也決定了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的自身特點,它與一般經濟發展既有共同點,也有自己的特點。①縣域地區財政經濟具有綜合性;②縣域地區財政經濟具有聯結性;③縣域地區財政經濟具有開放性;④縣域地區財政經濟具有特色性;⑤縣域地區財政經濟具有不平衡性。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其次,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的發展是我國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環節。縣域地區為經濟發展、技術創新提供了地理空間,縣域地區的財政經濟發展不但可以加快我國城鎮化發展,也能增加國內GDP。
一、我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的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的格局開始多樣化,農業獲得了穩步的增長,一批批的中小企業也慢慢的發展起來。但隨著地區間經濟發展差異的增大,我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出現了很多問題,影響了我國整體經濟發展的進程。其存在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我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不平衡
目前,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財政經濟較發達的縣域地區較多,而中西部地區則相對于較少,造成我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總量分布不均,也使得我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不平衡。
2、我國縣域地區產業層次及生產效率較低
縣域地區產業發展應該以第二產業發展為主,由于我國東西部地區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不平衡,再加上單一的縣域地區經濟結構,造成我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仍然以第一產業為主導,而第二產業的財政經濟發展嚴重不足。
3、我國縣域地區中小企業發展較慢
在我國西部地區大多數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無法與國際經濟相接軌,縣域地區的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利潤相當的少,造成縣域地區中小企業發展速度緩慢,很難找到一家能與國際大型企業做比較的。
4、我國縣域地區城鎮化發展滯后
從我國目前城鎮化率來看,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十分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城鎮化規模較小,跟不上與經濟發展的步伐,造成縣域地區資源的嚴重浪費和環境污染,使得有限的財政投資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二、我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未來發展方向及其對策
根據我國目前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的現狀,結合我國發展縣域地區的總體思路,依靠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結構,加快農村城鎮化建設,實現三產業的整體增收;利用縣域地區經濟特色,實施重點地區開發,以縣域地區財政經濟優勢獲得較大的市場占有率,壯大縣域地區的企業規模;在保證生態環境不被破壞的情況下,引進外資,延長縣域地區產業鏈,帶縣域地區的生產向社會化,專業化方面發展,使農民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在實現未來發展目前之前,我國縣域地區應該將目前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解決。
首先,深化改革縣域地區財政經濟行政管理體系。依照國家相關規定,擴大縣域地區財政經濟投資管理權限,使各縣域地區享有部分審批權力,減少縣域地區管理層次,提高政府職能部門工作效率,完善縣域地區政府建設,調整縣域地區不合理布局,科學劃分行政區域設置,促進縣域地區財政經濟快速發展。
其次,優化縣域地區產業結構。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是優化縣域地區產業結構的基礎,縣域地區政府應該積極推動當地民營企業發展,鼓勵民營企業改組改制,加快縣域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建立健全的縣域地區經濟交易市場,聚焦縣域地區的資源優勢,挖掘縣域地區產業潛力,實施工業產業戰略,提高工業產業在縣域財政經濟收益中的比重,推動一批中小企業發展成為縣域地區的龍頭企業。
再次,加大縣域地區教育投入。利用各種科研制度,建設有特色的縣域地區經濟產業園區。縣域地區政府要不斷給予當地產業創造投資環境,幫助縣域地區中企業引進創新技術,尤其是在農業技術上,可以適當的給予一定的公共財政性支持。并將引進的各種創新性技術傳輸給當地的民眾,提高當地民眾整體素質,為當地產業結構變革提供更多人才。
最后,推動縣域地區城鎮化發展。一個縣域地區的財政經濟發展,應以發展中小企業為主力,以市場化運作手段來聚焦縣域地區經濟資源。在正確的行政區域規劃和工業布局下,創造工業化縣域地區。使城鎮化與農業化進行良性互動,加強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的綜合功能,發揮當地資源、人才以及引進的先進技術,使縣域地區向城鎮化發展。
總之,縣域地區財政經濟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整體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經之路,實現城鎮化目標的一個動態過程。
參考文獻:
[1] 王永剛. 加強財政監督工作的思路[J]. 稅務. 2001(03)
[2] 王建國. 完善財政監督的思考[J]. 山西財稅. 2001(02)
[3] 潘宏霞,潘敏慎. 強化財政監督的三點建議[J]. 山西財稅. 2001(05)
[4] 靳海云. 財政監督的觀念創新[J]. 山西財稅. 2001(06)
[5] 王林森. 強化財政監督的三點思考[J]. 山西財稅. 2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