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預算對于每個國家的發展都十分的重要,它是經濟發展的重要藍圖,好的預算制度,可以推動本國經濟的繁榮昌盛。本文將通過研究和分析我國預算體制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提出一些方案和建議,可以讓我國的預算制度不斷的進步和完善。
關鍵詞:政府預算;改革;預算法
引言:
國家預算制度關乎民生,對社會的資源配置以及對整個經濟社會有重大的影響。不僅如此,預算的規范化和法制化的進程對于我國綜合方面的體制改革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研究我國政府預算制度利于解讀國家政策的方向。
一、我國政府預算體系的缺陷
現今政府預算體制出現一些問題,對于我國各方面的發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
(一)預算立法滯后,改革缺乏依據和保障
政府預算管理對我國經濟的平穩有序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預算可以理順各方面關系,有力推進預算改革。但是在這前提之下,法律制度是政府預算有效運行的基礎和保障,這是不能夠脫離的。而在當下,預算的立法滯后,立法力度不夠,立法效率低下且法律的監管不足等一些問題尤為突出,嚴重阻礙現代的政府預算改革步伐。即使近些年,進行了預算改革,但是很多層面上依然是無法可依,在相關的立法和修訂預算制度的方面工作也是滯后的以及頒布的一下新的行政法規、章程、制度不具有強勁的法律效力。
(二)預算編制的落后
預算編制近年來都存在不規范性、不完整性以及不具體性等一些問題。
不規范性體現在預算編制形式不符合《預算法》的內容規定。在《預算法》中提到,我國是兩級預算,即中央預算和地方預算。都采用復式預算編制,但是從1992年以來,復式預算僅僅是在中央預算層面實施,地方上并沒有完全的推廣。即使在中央得到采用的復式預算編制,都僅僅是在原有預算方式上按照收支性質來劃分不同,而且復式預算編制也不是固定的。在制定預算規定許多層面上都與預算法背道而馳,沒有依據預算法規定,收支的范圍劃分的不明確,使得預算內容的混亂。政府的預算資金運用沒有得到有效監管,存在國家資金的流失。這些都體現了預算存在不規范性。
政府預算編制核心問題,就是其預算的內容雜亂,不具體和不完整。我國政府預算不全面,收支覆蓋度不足。雖然國家在這方面做出一些彌補,對一些預算外和制度外的政府收支管理進行了加強。但是由于機制漏洞,監管不到位,許多收支情況得不到管理,造成了資金外流、管理混亂以及資金的浪費。
(三)預算收支分配混亂
預算資金在國家分配過程中極為的重要,合理分配對于各方面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預算資金的分配存在著權力主體多元化的現實問題,對于預算資金的分配有很大影響,權力主體的多元化打破預算資金的整體性,使得資金的分配變得更加隨意性。不僅增加對預算資金的監管難度,而且不利于預算改革,違背了預算法的規定,也會間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的整體發展進程。
(四)預算執行力度小,預算法作用效果不強
在我國制定了許多相應的預算法以及相關的法規,但是具體操作起來,都形如虛設。有些時候地方的預算剛結束完,而中央就出臺新的政策,使得地方和中央的預算政策造成沖突,進而影響財政收支的工作效率。地方政府有時固執己見,不愿調整自己已經形成的預算方案,對資金調度相對隨意。所以在政府決算時,就會出現預算超收,預算超支的問題。從近年預算和決算結果來看,每年的預算執行實際情況看出,到了年末總結預算和決算,收支情況是十分的偏離正常軌道的。可以得出各級政府在預算過程中工作不嚴謹和隨意性以及對預算決策過程、執行、審查沒有做到有效的監察,致使預算的資金不能夠得到有效的同一管理。
(五)預算監管力度不強
在我國,政府可以說是掌握著預算權力,人大很難對政府進行有效的監督,在政府自身方面的監督也是乏力,加之社會對政府的監督難度大,導致預算的監督難上加難。人大對預算的往往停留于形式上的審批,只是進行常規性的一般審核。所以在預算方面為政府官員提供違法的機遇,使得政府對預算的編制帶有隨意性,而又能避開監督,大大助長部分官員的不良作風。在另一方面,對于預算資金的審核和監督不到位,造成資金被隨意挪動和占用,資金下放不到位,造成部分真正需要資金的領域得不到供給。即使在后來加強了對預算相關方面的信息的公開,但是由于僅僅是一部分,沒有完全放開力度和執行的力度不夠,這讓預算監督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如何改革完善政府預算制度
通過以上對政府預算存在的問題的認識,現今的預算改革要從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進行。讓預算制度體系不斷的完善,滿足社會經濟發展要求。
(一)完善《預算法》,強化執行度
對預算周期的調整,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保障預算強力執行。延長預算過程的各階段的時間,保證每個階段有足夠的時間完成相應的任務,不停留在工作形式。尤其在預算決策的階段要有足夠的時間去預算編制,才能在有序進行后期的工作。也要加強最后一環預算執行結果的審核和評估。
改變預算的編制舊思想,增加創新意識和融合新技術,提高預算編制的整體的質量。根據國情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區域的預算編制,使得預算類型可以多元化。對預算資金收支類型,要進行依據明確的劃分,要有明確的條文記錄,這利于今后預算的收支。
(二)完善監督體系
保障預算的有效的實現,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首先人大和政府要起引領作用,在預算決策、審議,實施,都要保障民主,在法律的要求之內,對可以公開的預算內容進行公開,獲取更多人的意見,盡量保障預算內容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也要不斷完善預算監督管理的法和預算的監督體制,保證有法可依。在各級政府單位,要明確的劃分權力和職責,嚴格執行監督檢查的工作,讓政府的預算整個過程可以得到有效的監督。具體的說,就是要保障多方位的監督,不僅要有人大和政府的自身的監督,也要建立社會監督體系,讓利益自身者對預算的監督。
(三)預算的管理改革
合理劃分中央與地方的預算權力,要根據兩者財政收支的具體條件,實現收支相匹配,達到預算資源的合理分配。在預算管理上可以實現簡化,推進省、市、鄉鎮的平面式管理,讓省級單位可以對市和縣的財政進行管理分配,市和縣可以不夸級別,但在財政上能實現同級,市級財政可以在本區域管理,而鄉鎮的財政預算將其納入縣級的管理。有序的實現省以下的政府財政單位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我國政府預算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結語
中國的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的階段,必須處理好現階段的政府預算體制的矛盾,采取積極有效的手段,促進政府預算體系不斷完善,提高預算管理的決策水平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馬國賢.中國公共支出與預算政策[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2]陳工.政府預算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
羅建,單位:武漢學院,職稱:講師,研究方向:企業財務管理,國家預算政策和管理,稅收籌劃等。